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用放免法检测1244例慢性肝病患者的空腹血清甘胆酸,结果表明血清甘胆酸是反映肝功能的灵敏指标,能提高慢性肝病的检出率,有利于隐匿性肝病的发现,对肝硬化尤有价值。无黄疸慢性肝病甘胆酸显著增高时应考虑肝硬化可能。甘胆酸水平与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慢性肝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检测血清甘胆酸的临床意义陈翔敏(△仪征市人民医院传染科,仪征211400)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硬变;血清甘胆酸甘胆酸(cholyglycine,CG)是胆酸与甘氨酸结合而成的结合胆酸。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关系,血清中CG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0名供血者3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进行血清中结合甘胆酸含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结合甘胆酸显著升高,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CG含量具有相关性,病情越重并发症越多,CG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甘胆酸,与正常人和肝胆疾病患者的肝功能和常规肝功能比较其诊断价值,发现血清甘胆酸测定是一项敏感的肝功能指标。急性肝炎恢复期,部份病人GPT降至正常,但血清甘胆酸仍高于正常。对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的肝功能检测优于其他肝功能检查,肝内、外阻塞的病例,其血清甘胆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张华 《辽宁医学杂志》1996,10(6):309-310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江苏省江都市江苏油田职工医院(225261)张华血清甘胆酸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肝脏病变程度的较灵敏指标。本文作者观察了31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AIH)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血清甘胆酸(SCG)含量的...  相似文献   

6.
对50例肝炎恢复期患者和30例药物引起肝脏损害患者的血清进行甘胆酸(CG)放射免疫测定和谷丙转氨酶(CPT)生化测定,结果表明:甘胆酸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谷丙转氨酶测定,且差异显著(P<0.005),所以可根据血清甘胆酸含量的变化,反应出人体肝脏损害扣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的血清甘胆酸,探讨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18例HBV感染的孕妇为实验组,1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妊娠晚期空腹血清的甘胆酸值。并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甘胆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甘胆酸的升高,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升高。结论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检测血清甘胆酸值,对妊娠晚期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与Child分级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甘胆酸含量之测量,并与患者child分级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认为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与child分级有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建民  杨伟刚 《上海医学》1996,19(7):395-397
血清甘胆酸对肝硬化预后判断的价值及比较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张建民,许其 ,韩淑华,杨伟刚血清甘胆酸(Cholylglycine,简体CG)是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酸与甘氨酸结合的产物,是胆汁酸的主要成份之一,肝脏受损后,CG的合成,分泌及重吸收...  相似文献   

10.
85例胆道结石症患者手术前后作血清甘胆酸浓度放射免疫测定,发现单纯性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血清甘胆酸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胆襄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甘胆酸浓度下降并不显著(P均>0.05)。作者认为:血清甘腿酸测定对胆道结石症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孕期孕妇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来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中孕期孕妇2272例,抽取其空腹血液和餐后2 h血液,检测其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并对这些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272例孕妇随妊娠发展到晚期妊娠后发现9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回顾分析发现,这94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56.09±33.37)μg/dl,显著高于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102.57±27.22)μg/dl(P<0.05);而其余2178例正常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01.71±29.64)μg/dl,与同一天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的(97.85±24.58)μg/d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在其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作出诊断,使临床提前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加以防范,进而降低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检测在HBV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乙肝病毒感染患者250例,包括急性肝炎50例,慢性肝炎100例,肝细胞癌50例,肝纤维化50例,HBsAg携带者50例以及既往乙肝感染患者50例;以同期10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采用均相免疫方法检测各组血清肝胆酸水平,分析甘胆酸水平在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受检人群血清甘胆酸含量为0.48~2.32 μmol/L,平均1.48±1.03 μmol/L。血清甘胆酸含量肝纤维化患者(25.6±5.23 μmol/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甘胆酸含量急性肝炎(13.12±3.36 μmol/L)、慢性肝炎(8.95±2.05 μmol/L)、肝细胞癌(7.49±1.98 μmol/L)患者高于正常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甘胆酸含量HBsAg携带者(1.65±0.89 μmol/L)和既往肝炎感染者(1.2±0.65 μmol/L)与正常受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甘胆酸水平可以反映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以及肝脏损害的动态过程,为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胆汁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少证据表明,测定血清胆汁酸是评价肝功能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1981年我们建立了血清甘-胆酸(CG)放射免疫分析,此后,又相继建立了血清甘-硫化石胆酸和甘-鹅去氧胆酸(CDCG)的放射免疫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测定血清或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甘胆酸预测胎儿窘迫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P孕妇血甘胆酸与胎儿窘迫发生与否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寻找和确定用于预测胎儿窘迫的甘胆酸最佳临界值。结果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胎儿窘迫孕妇血清甘胆酸均值为28.65μg/ml,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血清甘胆酸水平17.78μ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据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化原则计算预测胎儿窘迫的甘胆酸临界值23.60μg/ml,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875,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94,0.956)。以23.60μg/ml界值预测胎儿窘迫吻合系数为0.592,敏感度81.00%,特异85.30%,阴性预测值0.941,阳性预测值0.607(P<0.001)。结论血清甘胆酸水平是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是否发生胎儿窘迫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甘胆酸水平的升高,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当血清甘胆酸≥23.60μg/ml时应加强胎儿宫内监护,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围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并比较分析甘胆酸相对于常规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的优越性。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8例肝病患者、200例健康体检者甘胆酸以及总胆汁酸水平。结果肝病患者甘胆酸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应及时检测甘胆酸,可为肝脏功能的临床判断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与其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如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380-138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GA)与其肝组织炎症病理分度(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慢性肝炎患者,抽静脉血检测其血清甘胆酸,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越高,血清甘胆酸升高愈明显,G_1与G_2,_2与G_3,G_3与G_4之间比较,呈现显著差异(P<0.05),G与血清GA两者有相关性(r=0.892)。结论:血清甘胆酸是观察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变化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病患者血清IV型胶原、透明质酸及甘胆酸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病患者血清IV型胶原、透明质酸和甘胆酸水平与肝纤维素化及肝损害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3例肝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肝病患者的3项测值均增高,分组统计结果显示增高的程度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平行。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血清IV型胶原、透明质酸、甘胆酸动态联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0例常规肝功能试验正常的老年人空腹血清甘胆酸浓度,并与20例38岁以下常规肝功能试验正常、血清HBsAg、HBcAb阴性的健康献血人员空腹血清甘胆酸浓度作了比较,探讨了两项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的血清甘胆酸分布图中可见部分超出了正常范围。本文认为,甘胆酸代谢虽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对于怀疑肝病,而一般生化检验正常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比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NID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NIDDM患者血清CG水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甲亢组,先天性甲低组,后天性甲低组均比对照组增高。治疗后血清甘胆酸水平下降,说明上述几种疾病患者有肝功能损伤,提示在对肝脏代谢的药物慎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40例胃肠病,95例肝硬化、肝癌、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甘胆酸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肝胆疾病甘胆酸明显增高,阳性率达92%以上。因此,甘胆酸测定可作为肝功能的灵敏试验之一,但无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