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益肾乌发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强  徐建国  李万红 《中国药房》2010,(31):2942-2944
目的:建立益肾乌发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制何首乌、补骨脂和枸杞子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方中制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制何首乌、补骨脂和枸杞子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03~0.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益肾乌发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沈洁  任世禾  车京梅 《中国药房》2009,(21):1649-1651
目的:建立益神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制何首乌、灵芝、黄芪、当归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037 75~0.75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4%,RSD=1.79%(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益神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乌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的制首乌、枸杞子、续断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制首乌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薄层定性鉴别色谱中,所鉴别的药材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无干扰。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0163~0.52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为1.61%。结论TLC和HPLC可用于首乌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7):3832-3835
目的:提高复方守宫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制剂中壁虎、梅花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19∶81,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壁虎的皮肤碎片和鳞片、梅花的花粉粒显微特征明显,阴性对照无干扰。制何首乌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二苯乙烯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3~368μg/m 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0%;加样回收率为98.69%~101.61%(RSD=0.94%,n=9)。结论:提高的标准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复方守宫散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益肾乌发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测定方法,从指标成分角度来探讨益肾乌发口服液毒性与何首乌的关系,并为益肾乌发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C18柱(4.6mm×250mm,5μm);测定二苯乙烯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320h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测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结果 二苯乙烯苷在0.1μg~10μg、大黄素在0.0168μg~1.68μg、大黄素甲醚在0.0208~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89(n=8)、0.9984(n=8)、0.9966(n=8);平均回收率:二苯乙烯苷为99.33%,大黄素为99.998%,大黄素甲醚为99.576%;RSD:二苯乙烯苷为0.68%,大黄素为1.11%,大黄素为1.2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肾乌发口服液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益肾乌发口服液的含量测定.初步证实益肾乌发口服液的毒性可能与君药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有关,应控制其剂量范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温悦  赖艳  孟德胜 《中国药业》2012,21(11):22-24
目的 对益精灵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何首乌、补骨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何首乌的成分二苯乙烯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二苯乙烯苷质量浓度在0.625~16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28%,RSD为2.06%(n=9).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益精灵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芪葵颗粒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爽  贾媛  范玲  马兴苗  刘志辉 《药物分析杂志》2012,(9):1564-1568,1577
目的:建立芪葵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颗粒中的黄芪、黄蜀葵花、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使用Hedera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Alltech 2000ES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2℃,载气流量2.8 L.min-1);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金丝桃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使用Hedera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黄芪、黄蜀葵花、制何首乌。黄芪甲苷、金丝桃苷、二苯乙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59~21.3μg(r=0.9997),0.048~0.567μg(r=0.9999),0.054~0.625μg(r=1.000);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5.0%(RSD=2.2%),104.0%(RSD=1.3%),101.5%(RSD=1.4%)。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芪葵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建立黄麦合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处方中制何首乌、黄芪进行了鉴别,用HPLC法测定了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检出制何首乌、黄芪;二苯乙烯苷浓度在6.25-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40%。结论:本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保肾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黄芪、大黄、川芎、水蛭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TLC中能准确鉴别出黄芪、大黄、川芎、水蛭的特征斑点。二苯乙烯苷的进样量在0.176~0.8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保肾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益肾降糖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运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益肾降糖胶囊中的制何首乌、赤芍、玄参、黄芪、山药、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二苯乙烯苷和黄芩苷的含量.采用Ultimate?XB-C18(4.6×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苷)和320 nm(二苯乙烯苷、黄芩苷),柱温为40℃.结果 制何首乌、赤芍、玄参等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二苯乙烯苷、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31.320~234.900μg/mL(r=0.9991),3.939~14.772μg/mL(r=0.9995)、36.080~270.600μg/mL(r=0.9995),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6%,99.91%,99.89%,(RSD分别为0.76%,1.16%,1.41%,n=6).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益肾降糖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重连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重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重连口服液中的重楼、黄芩、射干、甘草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结果连翘苷在0.2525—1.26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8%,RSD为1.32%。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重连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逐淤通窍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草案。方法运用TLC法对制剂处方中川芎、甘草、石菖蒲、当归、枳壳等主要药效成分进行鉴别;运用HPLC法对处方中枳壳中有效成分柚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各斑点清晰、分离度与重复性均较好;柚皮苷质量浓度在0.12~1.92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8%,RSD值为1.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逐淤通窍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冠心生脉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康建 《中国药业》2011,20(1):18-20
目的建立冠心生脉口服液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冠心生脉口服液方中赤芍、麦冬、人参及三七、五味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的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0.406 5~5.284 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0%,RSD为1.37%(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冠心生脉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利咽清嗓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利咽清嗓口服液中的薄荷、牛蒡子、甘草、桔梗、麦冬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咽清嗓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斑点可清晰分离,专属性强;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7%,RSD为0.7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利咽清嗓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渴消灵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晓燕  邓杏好 《中国药业》2008,17(13):15-16
目的探讨渴消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黄精和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主要成分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葛根素进样量在1.475~11.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为1.22%。结论所用方法可有效控制渴消灵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热毒宁口服液的薄层鉴别方法及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金银花、大青叶、柴胡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苷含量,色谱柱为岛津Wonda Cract ODS-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V/V),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金银花、大青叶、柴胡和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连翘苷质量浓度在0.00663~0.22100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45%,RSD为0.79%(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准确性、耐用性、重复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可用于热毒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生发软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生发软膏中当归、红花2种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当归、红花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进样量在98.7~592.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1.88%(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生发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贾佳  陈翠  苏华  任海祥  王曙东 《中国药业》2013,22(10):67-68
目的研究射干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射干、茵陈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质量浓度在20.30~121.8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为1.20%(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