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  通过气味测定研究, 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  方法  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 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 建立气味指纹图谱, 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用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 DFA)、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值作图筛选差异成分。  结果  不同产地枸杞子能区分开, 气味色谱峰峰8(己醛)、峰9(糠醛)为5个产地枸杞子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 己醛含量排序为: 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糠醛含量排序为: 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  结论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分析枸杞子气味特征, 并快速、准确识别差异物质, 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用药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不同性别大鼠尿液代谢物,探讨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to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 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分析不同性别大鼠尿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后进行PCA和PLS-DA分析可以判别两组尿液中具有差异性的缬氨酸、乙酸、尿囊素、鸟氨酸、肌酸酐、二甲胺、丙氨酸、柠檬酸等代谢物,而进行OPLS-DA分析除了判别出以上具有差异性的代谢物外还确定了氨基马尿酸、甲胺、延胡索酸等两组中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结论 OPLS-DA分析是代谢组学研究中比较灵明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和分析,为黄芪优质药材商品子洲黄芪的精准产地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陕西子洲及山西浑源、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的蒙古黄芪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测定黄芪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基于0.7~1.0 cm直径段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筛选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并构建判别模型。结果 获得不同产地黄芪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PCA可基于黄酮类成分含量对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地黄芪进行初步区分,OPLS-DA确定了4种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基于质量差异性标志物的不同产地黄芪聚类分析正确率为88.9%,以黄芪紫檀烷苷含量/黄芪异黄烷苷含量和4种黄酮苷含量之和所构建的判别模型对于不同产地黄芪的总体判别率为94.4%。结论 通过黄酮类成分判别不同产地黄芪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24-223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阳春砂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探讨其地域特征及产地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阳春砂中同位素比率,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别对广东、广西、云南3个省份及阳春、崇左、西双版纳、文山4个地域代表性产地进行初步判别,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同位素,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建立阳春砂产地判别模型。【结果】不同产地的阳春砂中稳定同位素δ13C、δD、δ15N数值范围不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其中δ13C、δD为显著差异性同位素。建立的LDA判别模型对广东、广西和云南产地的判定准确率为76.9%,4个代表性产地的判定准确率为89.7%。【结论】利用稳定同位素比值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可较好地进行阳春砂产地溯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葱药材中各种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将中国大陆地区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6个区域,实地采集各区域葱样83份;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辅以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葱样本中16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建立Fisher判别方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各地区葱样本中Pb、Fe、Se、Ni、Zn、Ge、Ca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Fisher判别分析显示典型判别函数的特征值分别为1.648、0.874、0.463、0.174、0.116,Chi-square值为159.89,90.75,46.17,19.17,7.76,P0.05,说明所建立的判别方程是有意义的,用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回判,符合率为74.7%。结论不同产地葱元素含量不同,用所建立的Fisher判别方程能判定葱的产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代谢组学数据中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个数逐步增加时统计分类方法分类准确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首先模拟产生11组代谢数据,且数据中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逐渐增加,然后用传统的非机器学习统计方法[Bayes判别、Fisher判别、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类准确率的变化;最后用两个实例分析对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代谢组学数据正态性对Bayes判别、Fisher判别、PLS-DA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随着数据中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个数增加,分类准确率增大,而对RF和SVM基本没有影响。结论传统的非机器学习方法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对数据正态性有一定的要求,而机器学习类的方法对数据正态性基本没有要求,且分类准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茯苓皮气味、滋味进行量化表征,认知茯苓皮五味药性,鉴别茯苓皮产区。方法 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分析6个省份18个产地茯苓皮样品的气味、滋味特征,以传感器响应值为指标,采集气味、滋味信息值并制作雷达信息图,进行主成分分析、R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电子鼻、电子舌传感器对茯苓皮气味、滋味特征具有较好的响应,茯苓皮具有芳香气味,甜味、苦味、鲜味、涩味等滋味。电子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总贡献率分别达到97.64%、98.74%,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不同产地样品信息,结合聚类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产区茯苓皮样品。结论 智能感官分析技术能够表征茯苓皮丰富的气味、滋味属性,且不同产区存在差异性,为茯苓皮五味药性研究、产地区分提供可参照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无机元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文献学的方法,研究植物类中药无机元素种类及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探寻中药寒热药性的无机物质基础,为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提供可行性途径。方法?利用现有文献提供的信息资料,运用秩和检验、Fisher判别分析、Bayes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中药寒热药性与无机元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密切相关。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和Bayes判别分析方法对药物寒热药性进行判别,正确率分别为60.00%和78.75%;利用支持向量机判别药物寒热药性,正确率为95.00%。结论?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所含无机元素密切相关,提示以无机元素表征中药寒热药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l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RFTIR)研究药食同源植物多花黄精的产地分布。方法 采用ATR-FTIR技术采集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粉末样本的红外光谱数据,通过红外谱图的波数分析其对应的官能团,并进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方法学考察试验。谱图数据经预处理后,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模型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模型,进行多元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ATR-FTIR图谱的峰形、峰位差异微小。运用PCA和OPLS-DA可视化处理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的数据,发现7种不同产地多花黄精代谢轮廓差异明显,可对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进行辅助鉴别。结论 ATR-FTIR技术操作简单,环保经济,可为多花黄精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1H NMR对泽泻药材地缘区分和质量评价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建立泽泻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确定不同产地泽泻药材的整体代谢物差异和质量评价.方法 用核磁共振仪测定不同产地的泽泻样品,获得1H NMR谱图,所得自由衰减信号导入MestReNova软件进行分段积分、数据归一化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泽泻药材的1H NMR指纹图谱,并鉴定了4个主要代谢成分:23-乙酰泽泻醇B、蔗糖、β-半乳糖和丙氨酸;PLS-DA分析结果显示4个不同产地泽泻药材能够明显分开;以23-乙酰泽泻醇B的相对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经1 H NMR定量分析,发现四川产地的泽泻药材质量最优,且与福建产地的泽泻药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泽泻药材和进行质量评价,该方法高效快速、操作简便、无损检测、无需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比常规的HPLC反映出更加全面综合的化学信息,且谱图中信号的相对强弱还能反映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1.
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性味上,多选用甘寒、酸甘及咸寒之药,体现了甘寒养阴、酸甘化阴及咸寒滋阴的组方法则。并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特点:上焦主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生津药配伍甘凉生津之味;中焦主选甘、苦、寒之药,重救胃阴;下焦主选甘、咸、酸、苦、寒、平之药,以滋补肝肾之阴,并顾及肺胃之阴。  相似文献   

12.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相似文献   

13.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成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药性味不统一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