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照顾者感受是指照顾者为患者提供照顾活动时产生的各种体验和感觉~([1])。照顾者也被称为非正式照顾者,包括配偶、子女、亲属、邻居、朋友、志愿者等~([2])。目前,全球脑卒中患者约有330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伴有中等或严重残疾或后遗症~([3])。我国现幸存脑卒中患者700万人,其中450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致残率高达75%~([4])。脑卒中患者多遗留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口眼歪  相似文献   

2.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人数持续增长。我国每年约有150~200万的新发脑卒中病人,年脑卒中死亡率达到(58~142)/10万人口~([2])。尽管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病人经紧急抢救后挽回生命,但致残率仍然高达86.5%,生活不能自理者约占43.2%~([3])。大部分病人在医院进行紧急救护和初步治疗获得康复后回归家庭或社区功能继续恢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出现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1—2])。在我国,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3]),约30%—36%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4])。在美国,40%的患者会留下轻度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会留下重度残疾,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成为首要的致残原因~([5])。早期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促进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4])。因此,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应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PSSP)通常出现在脑卒中后2周至数月间,其发病率在16%—84%左右,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常遇到的问题~([1—2])。肩痛可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及上肢功能,导致患者自主功能和自理能力下降。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及时改善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及上肢功能,将会显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康复结局~([3])。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承受世界上最大的脑卒中负担。据流行学调查显示,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1年分别为1114.8/10万人、246.8/10万人和114.8/10万人~([1])。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脑卒中有高致残率,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使脑卒中患者依赖他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2])。在65%—80%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3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上肢精细运动控制~([3])。此外,大约50%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后3个月无法  相似文献   

7.
<正>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发病率报道不一,人群研究报道从16%~([2])到84%~([2—4])不等,其发病与年龄及性别无关~([4])。肩痛在卒中后1周即可发生,但最常见于2—3个月~([3,5]),在所有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中,约28%的患者会在卒中后2周内出现症状,87%发生于4个月内,经过标准化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于6个月后得到缓解,但仍有20%的患者表现为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性肩痛~([1,3,6])。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脑卒中后有35%的患者发生认知障碍~([1])。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可分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血管性痴呆和混合型认知障碍。认知训练可以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的认知康复~([3—4])。基于Kinect体感交  相似文献   

9.
王尊  杨伟伟  王磊 《中国康复》2018,33(2):163-165
正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在脑卒中患者中常见,严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1])。脑卒中者中枢神经损伤,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并产生各种病理改变,从而诱发或加重心率变异性降低,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这可能是脑卒中者心脑血管疾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2])。本文分析脑卒中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神经和骨骼肌病理因素,探讨可能改善脑卒中者该病理机制和心脑血管发生风险的中西医康复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康复预防提供更多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致死类疾病之一~([1])。脑卒中患者即使在发病后存活,仍有大部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运动功能障碍常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与社会参与能力的下降。通过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3—4])。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已成为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Bohannon等~([5])的研究显示,偏瘫侧姿势控制相关肌群的肌力较非偏瘫侧相差约30%,在多个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长期面临的临床问题之一,而平衡功能差可能会导致跌倒~([2]),严重时甚至引起骨折,还会直接导致患者参与社会活动障碍~([3])。目前,临床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多使用平衡检测仪~([4])和Berg平衡量表等~([5]),侧重于评估患者的平衡执行功能。但是,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与其躯干功能~([6])、感觉功能、下肢痉挛、肌力~([7]),甚至高级脑功能~([8])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是常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占脑卒中的80%以上~([1]),病死率高达5%—15%,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瘫痪、吞咽障碍、失语等残疾,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3])。早期溶栓治疗可挽救缺血半暗带~([4]),但是,因其短暂的治疗时间窗,临床上只有5%的脑卒中患者有机会接受溶栓治疗~([5]);而且再灌注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脑组织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13.
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卒中(stroke)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据统计,2015年中国大约会有超过一千万脑卒中患者~([2])。目前脑卒中是手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3]),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多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偏瘫和运动障碍最为常见,而上肢残疾患者的手功能障碍往往临床表现为屈曲挛缩,手的屈肌张力占优势,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伸展困难,丧失握持、侧捏、对掌及对指等精细运动功能~([4]),也会丧失一部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多伴有高血糖。有研究~([1])指出,约4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高血糖状态,60%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血糖增高。高血糖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和水肿,使梗死面积扩大,从而影响脑功能康复,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2])。脑卒中发生后血糖异常包括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原发性糖尿病、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等四种类型~([3])。与其他形式血糖异常相比,患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脑卒中临床症状更重,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0显示,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原因~([1]),同时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2])。以往脑卒中康复主要集中在肢体运动、言语、认知障碍等方面,而肺功能康复一直未得到重视和推广,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肺部症状或疾病~([3]),但实际上肺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2000年Khedr等~([4])发现约40%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已成为一类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1])。在我国第三次死因调查中,脑卒中已跃居首位~([2])。而在康复恢复期中出现的肌张力增高,不仅阻碍康复进程的进行,对患者身心也会有巨大影响~([3])。有研究显示,近半数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4])。我院康复医学科针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采用中药熏药疗法结合艾炷灸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是高致死、高致残性疾病~([1])。约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其中后循环脑梗死约占20%~([2])。而进展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20%~40%。进展性脑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多于前循环,神经症状呈阶梯式恶化,进展持续时间较长~([3])。进展性脑梗死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循环更是如此。本研究对我中心12例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颤动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研究~([1])表明75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达10%。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2]),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3])资料显示有1/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心源性导致,而其基础病因有约一半的患者来源于非瓣膜性房颤(NVAF)。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1])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可达0.09%以上,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长期进展可以导致脑梗死等严重不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预后较差~([2])。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低颅内压或者脱水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相关研究~([3])显示,抗凝等常规治疗的临床总体有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突发性疾病,它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并且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失语及认知障碍都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而焦虑常继发于失语及认知障碍。据报道,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失语症~([3]),其中1/4的患者会产生焦虑障碍~([4]),患有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比言语功能正常的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障碍~([5—6])。脑卒中后约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