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为小儿细菌性肺炎、小儿支原体肺炎各30例,再选择同期健康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其治疗前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的血清CRP的平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1);治疗前后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血清CRP在小儿肺炎的鉴别与治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NRDS患儿(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并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同时选取100例早产未出现NRDS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CRP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3.
C反应蛋白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45-174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检测2009年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将100例患儿分为2组:细菌感染组(A组)和病毒感染组(B组),检测就诊时和治疗3d后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C组)。以hs-CRP5.0mg/L、WBC1.0×109/L为阳性进行比较。结果 3组相比较,A组WBC、CRP明显升高,A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CRP及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蛋白水解物对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疗效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科收治的HIE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2)和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n=52),另选取35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hs CRP、IGF-1、IL-1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中、重度HIE组患儿IGF-1水平下调(P0.05),hs CRP、IL-18水平上调(P0.05)。治疗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常规治疗组(χ2=8.922,P=0.01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GF-1水平上升,hs CRP、IL-18浓度下降(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对高原地区HIE患儿疗效显著。血清hs CRP、IGF-1、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HIE患儿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96例)和非细菌感染组(106例),所有患儿分别检测血清 PCT、CRP 及 WBC 水平,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 PCT 及 CRP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 PCT、CRP 及 WBC 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前后 PCT 及 CR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患儿 PCT 及 CRP 水平对呼吸道感染和抗生素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1654例流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甲型流感患儿1313例(甲型流感组),乙型流感患儿323例(乙型流感组),同时患甲、乙型流感的患儿18例(混合组),选取同期19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组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儿童1~<11岁为感染主要年龄段,4~<7岁感染率最高。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以甲型流感为主,2019年4-7月以乙型流感为主。在3组流感患儿中,SAA、CRP水平及SAA/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甲型流感患儿SAA、CRP水平及SAA/CRP均高于乙型流感患儿(P<0.05)。流感患儿中SAA的阳性率高于CRP和WBC的阳性率(P<0.05)。32例SAA阳性的患儿流感第一次抗原检测呈阴性,复诊时抗原检测呈阳性。流感患儿治疗后SA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检测SAA水平对提示流感抗原检测假阴性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急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该院2010年398例急性就诊患儿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行外周血CRP和血常规检测,对入院治疗患儿分成轻症、重症两组,并将感染组入院治疗患儿分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组,观察24 h CRP和血常规变化.结果 急症门诊患儿感染组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中毒和外伤组尽管阳性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24 h后,感染、中毒、外伤重症病例CRP水平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检测急诊患儿血清CRP 水平对于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变化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8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的SOJIA确诊患者78例,并依据幼年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27量表(JADAS-27)将SOJIA组分为活动期(55例)和非活动组(2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SOJIA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SAA,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指标。比较活动期患儿治疗前后SAA和CRP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活动期SOJIA患儿血清SAA、CRP及ESR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期组血清SAA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0.01),而两组CRP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活动期患儿治疗后一周,血清SAA及CRP水平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SAA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SAA及CRP水平改变与患儿疾病活动度的改善相对应。治疗后一周、出院时与治疗前比较,SAA、CRP水平的下降幅度与患儿病情由活动期转为非活动期例数呈正相关。(r=0.3488,P<0.01;r=0.3061,P<0.05;r=0.7141,P<0.01;r=0.6488,P<0.001)。结论:活动期SOJIA患儿血清中SAA及CRP明显增高,且与活动度呈正相关。动态联合检测SAA和CRP可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病情的程度,评定SOJIA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陈予生 《临床医学》2010,30(7):10-11
目的对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CRP与UC患儿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活动期UC患儿、14例缓解期UC患儿及32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检测CRP水平,研究CRP与UC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对UC患儿进行有效治疗,进一步观察CRP与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UC患儿血清CRP水平比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儿童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UC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病情缓解,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下降(P0.001),接近缓解期UC患儿和健康者。结论 CRP在活动性UC患儿血清中显著升高,并能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