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线阵变频探头5.0~7.5MHz、6.0~10.0MHz结合凸阵变频探头2.6~5.0MHz对268例急性阑尾炎患采用逐级加压进行检查,观察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5%(256/26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93.7%(59/6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96%(192/200),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为100%(5/5)。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显像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超声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检测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甲状腺癌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为51.85%(14/27),其中18例甲状腺微小癌(病灶<1.5cm)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为38.9%(7/18)。结论 超声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缺乏有力的依据,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胰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胰腺癌病例共120例,分析与胰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120例胰腺癌患者中,长期吸烟者占38.3%(46/120)、高脂饮食者占35%(42/120),嗜酒者占32.5%(39/120),血糖升高者占30.8%(37/120);在发病年龄方面,61—80岁患者占65.8%(79/120)。结论年龄≥60岁、长期吸烟、高脂饮食、嗜酒、血糖升高者与胰腺癌的发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应列为胰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在普查中要重点追踪观察,以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早期肾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早期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超声检查中所发现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早期肾癌病例的全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无症状的早期肾癌中有27例是在超声常规检查中被发现,占93.1%,仅有2例cT已提示肾内有占位性病变,占6.9%。结论超声检查是目前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肾癌的有效方法,对该病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特点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患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9例术前超声诊断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71例,占89.9%;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占6.3%;误诊为胃穿孔2例,占2.5%;误诊为肠套叠1例,占1.3%。结论 超声显像对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技术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病例的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盆腔内均发现异常肿块,偶可见一囊一实双肿块图像。(2)肿块位置高,蒂部特长者可达对侧。(3)肿块中等大小,早期蒂部有压痛,后期有触痛。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29%(29/34)。结论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简便有效,上述图像特征可作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1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各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超声检出114例,超声检出率90.5%(114/126),未检出12例,占9.5%(12/126)。术前超声分型与术后临床病理分型相符105例,符合率92.1%(105/114),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符合率89.1%(41/46),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符合率92.2%(47/51),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符合率100%(11/11),阑尾周围脓肿符合率100%(6/6)。结论高频超声不受小儿腹壁厚度的影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早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声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声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US检查并由病理检查诊断的42例胰腺癌及12例壶腹周围癌,对两类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正确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EUS对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5.2%。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3.3%。EUS对两类肿块的显示率均达100%。胰腺癌中胰腺呈局限性肿大37例(88.1%),病灶呈低回声33例(78.6%),伴胆管扩张29例(69.0%),伴胰管扩张26例(61.9%):壶腹周围癌中肿块呈低回声的10例(83.3%),稍强回声的2例(16.7%),伴肝内外胆管扩张12例(100.0%),伴胰管扩张7例(58.3%)。结论EUS对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CT表现上的特殊征象,研究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和CT、US复查确诊的60例胰腺癌、40例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胰腺增大:胰腺癌60/60例(100%),慢性胰腺炎38/40例(95%)。②局限性肿块:胰腺癌58/60例(96.7%),慢性胰腺炎29/40例(72.5%)。③胰管扩张:胰腺癌43/60例(71%),慢性胰腺炎11/40例(27.5%)。④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癌51/60例(85%),且主要表现为扩张的胆管突然中断(78%),慢性胰腺炎13/40例(32.5%),主要表现为逐渐狭窄。⑤胰腺钙化、病变包裹胰后大动脉等等CT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特异征象。结果:认真分析,仔细研究CT的特异征象,提高CT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THI)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与常规二维超声即基波成像(fundamental imaging,FI)。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并与X-线胆囊造影、CT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应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超声诊断符合率98.08%(51/52),常规二维超声检出率为88.46%(46/52)。其中局限型30例,占57.69%(30/52)、节段型13例,占25.00%(13/52)、广泛型9例,占17.31%(9/52),误诊1例,占1.92%(1/52)。结论: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可明显提高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DWI、CT增强扫描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所有患者MRCP形态,比较MRCP+DWI单独检查与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良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33例(41.25%),其中胆管结石27例,胆管炎性狭窄6例; 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47例,占比58.75%,其中胆总管癌34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9例; MRCP影像学特征显示,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恶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软藤状”; 两种检测方法中,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DWI诊断(P < 0.05);MRCP+DWI检查胆道梗阻对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MRCP+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定性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CP+DWI检查(P < 0.05)。  结论  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可对恶性胆道梗阻进行准确定位,还可提高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及两者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1和AFP最佳诊断界值,同时分析TSP-1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肝癌组TSP-1的水平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单独检测TSP-1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79.17%(38/48),特异度为78.31%(65/83);单独检测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58.33%(28/48),特异度为79.52%(66/83);③TSP-1、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3.75%(21/48),特异度为95.18%(79/83);TSP-1、AFP并联检测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62.65%(52/83)。【结论】血清TSP-1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且TSP-1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TSP-1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原发性胆囊癌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2.7%(43/52),误诊率为17.3%(9/52),其中4例误诊为胆囊炎,3例误诊为胆囊息肉,2例误诊为胆囊腺肌症.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胆囊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胰腺病变患者104例,均于超声引导下用20 G自动切割针行经皮穿刺活检。104例患者中16例以手术后病理做最终诊断,88例以活检病理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做最终诊断。评价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诊断符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中胰腺局灶性病变97例(97/104,93.27%),其中实性病变84例(84/97, 86.60%),囊实性病变13例(13/97,13.40%),弥漫性病变7例(7/97,6.73%)。104例患者共接受112次穿刺活检,97次取材满意并得到病理诊断,其中实性病变取材满意率(89/97,91.75%)高于囊实性病变(8/15,53.33%),优势比为9.973。97例取材满意标本中得到的病理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者89例,8例诊断不相符者均误诊为胰腺炎。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5%(89/97)、90.12%(73/81)、100%(16/16)。患者活检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轻-中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病变安全、有效,其对胰腺实性病变取材满意率优于囊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29例胰腺癌患者和17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行CEUS检查,应用TIC分析计算病灶内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渡越时间(TT)。结果胰腺癌的AT大于肿块型胰腺炎[(11.06±3.54)s vs(8.41±3.11)s,P<0.05)],胰腺癌的Imax明显小于肿块型胰腺炎(44.30%vs 86.57%,P<0.05)。以AT≥9.45s诊断胰腺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5.86%、70.59%、81.48%、63.16%、73.91%;以Imax≤72.14%诊断胰腺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2.41%、64.71%、77.78%、57.89%、69.57%;以AT≥9.45s或Imax≤72.14%为标准诊断胰腺癌,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增大(93.10%、81.82%和78.26%)。结论 CEUS定量分析可为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提供更客观、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37例胰腺肿块的B超检查结果,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7例,胰腺囊腺瘤2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癌13例,腺炎性肿块4列。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胰腺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探讨影响胰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1989~2005年的9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腺癌症状复杂,临床症状以腹痛、黄疸、体重减轻最常见.胰腺癌体征主要有腹部压痛、腹部肿块、肝大、胆囊增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手术切除率为17.8%.90例随访资料齐全的病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2%、11.1%、2.2%.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结论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期早晚、癌肿位置、组织学类型、伴随疾病有关.临床症状仅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线索,实验室和影象学检查可为进一步筛选和确诊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分析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纤支镜联合细胞学检测在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诊断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纤支镜活检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组(液基细胞学组,n=40)和纤支镜活检联合传统涂片检测组(传统涂片组,n=40),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液基细胞学组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诊断结果、传统涂片组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液基细胞学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细胞30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3例,未见恶性细胞7例,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82.50%(33/40)和17.50%(7/40)。传统涂片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8例,未见恶性细胞19例,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52.50%(21/40)和47.50%(19/40),液基细胞学组患者的诊断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组(P 0.05),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组(P 0.01)。液基细胞学组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诊断率9.09%(3/33)、12.12%(4/33)和30.30%(10/33)均明显低于组织病理学的30.00%(12/40)、32.50%(13/40)和32.50%(13/40)(P 0.05),非小细胞癌诊断率36.36%(12/33)明显高于组织病理学2.50%(1/40)(P 0.01),类型不确定比例12.12%(4/33)与组织病理学2.50%(1/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涂片组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诊断率9.52%(2/21)、19.05%(4/21)和19.05%(4/21)均明显低于组织病理学的32.50%(13/40)、17.50%(7/40)和45.00%(18/40)(P 0.05),类型不确定比例38.10%(8/21)高于组织病理学2.50%(1/40)(P 0.01),非小细胞癌诊断率14.29%(3/21)与组织病理学2.50%(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活检联合液基细胞学与传统涂片检测在肺肿瘤诊断中比较,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以及小肠CT成像(CTE)联合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9月-2016年4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诊治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198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行CE、CTE检查、CE及CTE联合检查,对3组病例的病变检出率及病因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探讨CE及CTE联合检查在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CE患者72例,检出病变43例,漏诊4例,误诊2例,病变检出率59.7%(43/72),病因诊断符合率87.2%(41/47)。CTE患者86例,检出病变48例,漏诊7例,误诊3例,病变检出率55.8%(48/86),病因诊断符合率81.8%(45/55)。联合检查患者40例,检出病变32例,漏诊2例,病变检出率80.0%(32/40),病因诊断符合率94.1%(32/34),联合检查的病变检出率高于另外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诊断符合率与另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及CTE联合检查可提高小肠疾病的病变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