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铝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逸超  崔玲玲  王维  王维 《医学综述》2009,15(16):2455-2458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病变,以神经斑和神经纤维结为主要病理特点。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成果,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环境因素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而自然环境中金属元素如铝、铜、锌等更被学者所重视,其中铝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许多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用水中铝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且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诸如β淀粉样蛋白学说、脂质过氧化学说、胆碱能神经学说等,在AD患者中使用金属螯合剂也进入研究之中。本文对铝与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数十年来,铅的危害已从职业污染扩展到生活污染,成了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利用祖国医学遗产寻找高效、安全的中草药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的热门课题.20世纪末有学者已经进行中草药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及组方对铅中毒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与此同时,对中草药及组方对铅中毒的防治进行了临床研究与对照观察,确认其不仅能明显排铅、改善病症,而且毒副作用较少.许多学者还深入探索了中草药排铅抗毒的功效成分及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成人铅中毒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和成人在铅的摄入途径、铅代谢和铅毒性表达等方面有许多差异,儿童期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似乎是不可逆的。铅中毒的阈值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常把血铅浓度0.1mg/L作为筛查基线进行风险管理。铅中毒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多态性和多种因素有关,铅对成熟器官和发育器官影响有差异,其毒性机制和毒性表达在儿童和成人不完全相同,使得成人的研究数据用于儿童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在尘肺的发病预测中学者们作了大量研究,并有许多报道〔1〕,然而对职业中毒发病预测报道甚少。本文试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某蓄电池厂铅烟接触水平与铅中毒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其发病规律,并与直线回归预测结果相比较,预测铅烟允许浓度。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NO在铅中毒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产物 ,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包括神经、血液、免疫、生殖系统等 ,可造成多脏器的全身性损害 ,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尤为敏感 ,铅对发育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作用已构成对未来人类的极大威胁。但人们对其毒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这给铅中毒预防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NO的问世改写了医学科学的历史 ,使人们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使许多医学科学的不解之谜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也给铅中毒机制的研究带来了新启示 ,新思路。尤其是在对铅中毒神经系统损害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是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效果不佳、发病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如胆碱能学说、β-淀粉样蛋白瀑布学说、tau蛋白假说、神经血管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现在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快速老化型小鼠SAMP8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靖德 《医学综述》2011,17(6):804-806
作为衰老模型,SAMP8小鼠显示了许多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特性,如行为紊乱、记忆力下降、氧化应激反应增加、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因此,SAMP8小鼠是研究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极佳模型。通过回顾SAMP8小鼠的行为学、神经化学及神经病理特性,研究SAMP8小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铅中毒是一种铅暴露引起的直接损害神经系统并累及多种器官的疾病。由于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铅中毒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本研究就铅中毒及其对神经、造血、骨骼、生殖系统及肾脏损伤做综述,并描述应用于驱铅药物研究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以及阐述常用驱铅药物的利弊,重点介绍了通过阻断肝肠循环治疗铅中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表明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它可以导致人体多系统的损害,尤其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尤为敏感,因此儿童铅中毒在当今倍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发现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所致。这种蛋白是构成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毒性斑块为特征的组成部分。早期研究证实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Aβ的产生有关。这一发现不但加深了人们对Aβ的产生过程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系的理解,而且为设计药物治疗这种神经变性紊乱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靶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为细胞如何丢  相似文献   

11.
鲁国  闫福岭 《现代医学》2005,33(2):131-133
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病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发现Alzheimer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参与或促进了Alzheimer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本文中作者对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H N Mozar  D G Bal  J T Howard 《JAMA》1987,257(11):1503-1507
There is a lack of consensus among investigators concerning the eti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Clues are not lacking, however, and we have assessed them in a broad biologic context. This inquiry has led us to regard Alzheimer's disease as 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in which a putative infective agent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Despite seeming competition among current hypotheses, there is overall unity. The concept that Down's syndrome is a congenital form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hat both conditions are the result of a ubiquitous infective pathogen that affects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offers the broadest unification. In both conditions slow infection develop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Indirect evidence involving immunologic and other biologic phenomena supports the postulated infectious origin. Overlapping patholog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he known transmissible encephalopathies suggest a similar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胰岛素及其受体被认为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文章就胰岛素与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关系以及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抵抗与AD发病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AD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是阿尔茨海默病(AD),传统观点认为A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而近年来内皮功能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是能够直接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数目和功能的异常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血管修复能力下降。EPCs数目和功能异常所致的脑血管内皮损害和修复能力下降、脑灌注不良可能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因此深入研究AD和外周血EPCs的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AD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骨节病(K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关于病因假说有4种:生物地球化学说、饮水中有机物中毒学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以及病毒感染学说。近年来对KBD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遗传病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达成共识的是:KBD是一种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复合因素导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卞春辉  王保和 《西部医学》2013,(11):1736-1739
高血压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五脏六腑病变、七情内伤等变化均可导致血压升高.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逐渐深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血压痛主要病变脏腑为肝、脾、肾等,致病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采用从脏腑、致病因素论治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高血压病的中医药论治概况.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对四逆散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病位、病因病机和方义分析等方面。关于病位,主要有少阴说、厥阴说、少阳说;病因病机方面,主要有热邪、阳气内郁、脾胃不和、阳虚寒盛等不同认识;而由于各家方义分析的不同,四逆散又归属于清解剂、轻下剂、和解剂等不同范畴。然相关文献及研究基本证实四逆散证的病位在少阴经,病机为阳气郁闭,主攻少阴阳虚轻证。  相似文献   

18.
以热毒理论指导冠心病辨证治疗,在近年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尝试梳理热毒理论与心病关系的源流,以期探索热毒与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以"热毒""心痛"为主线对历代相关文献进行搜索梳理。"热毒"在《黄帝内经》中作为病因首次被提出,而"心痛"作为病名则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被提到,"热毒"与"心痛"的联系自春秋战国时期即被提出,历经各代发展,成熟于明清。本文依年代梳理历代医家对"热毒"与"心病"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其症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理论的探索过程。现代关于心系疾病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是对古代认识的延伸与阐发,热毒与心病关系的源流发展,可为现代心系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模型中,转基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果蝇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