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20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吻合关闭器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癌肿下缘距肛缘 4~ 7cm)患者 2 0 7例。均无手术死亡 ;发生吻合口漏 10例 ,吻合口狭窄 19例。术后 2~ 4周肛门排便功能优良 ,排便次数控制在 2~ 4次 / d。术后平均随访 37(8~ 72 )个月 ,局部复发 13例 ;3年和 5年生存率平均为 89.2 %和 6 96 1%。认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 ,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与一次性吻合器低位吻合,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量50-180ml,无手术死亡。术后8例肛门排便功能受影响,半年后恢复。1例出现吻合口漏,保守治疗后治愈。45例获随访,时间3个月-5a,8例(14.9%)盆腔局部复发。认为采用TME和吻合器低位吻合保留肛门的方法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近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巧。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320 min,平均256.7 min;术中失血量20~100 mL,平均48.3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脱垂,行再次手术切除;2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系膜局部缺血,行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6~11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 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1 d施行二期外置肠段切除和肛门成形术,术后3~6 d好转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 d。随访至2024年3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二期术后3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1~5分,平均3.2分,肛门控便功能满意。结论 腹腔镜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有助于实现肿瘤远端的精准切除,能极大降低经肛切除的操作难度,而且避免了预防性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满意,有望成为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资料。 结果共有40例患者成功完成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例患者术中因结肠残端血供较差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其中21例(52.5%)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6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肿瘤中位长径为2.5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3.10枚。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0 h、12.5 h、20.5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46.0元。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2.0 d,其中4例(10%)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行临时性肠造口手术后逐渐好转,1例(2.5%)患者术后出现结肠残端出血,4例(10%)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2例(5%)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术后3个月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其中,8例(20%)无LARS,23例(57.5%)轻度LARS,9例(22.5%)重度LARS。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或者转移。 结论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常规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虽然取得较成熟的经验.但患者生存率无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局部复发率较高。2002~2004年,我院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留肛门低位吻合(TME)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15例,并与既往采用传统术式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20例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NOSES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病理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等资料,并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 结果20例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均成功完成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NOSES手术,术前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0 cm,术中未行预防性造口,中位手术时间为171.5 min,中位吻合时间为17.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5.0 mL。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5 h、12.0 h、30.0 h和7.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78.0元。术后病理显示中位肿瘤长径为3.3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4.5枚。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1.5 d,其中1例(5.0%)患者于术后第五天出现吻合口漏,另外有3例(15.0%)患者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伴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1例(5.0%)患者术后1年出现肝转移,其余患者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12例(60%)患者术后1个月LARS评分较高,但术后3个月15例(75%)患者肛门功能较为满意。 结论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NOSES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预防性造口,经对症指导治疗肛门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对用双器械吻合行Dixon术治疗的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82例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用双器械吻合,均1次吻合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漏2例,局部复发2例.恰当的病例选择、正确的吻合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全、实用、经济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荷包缝合钳代替直线型缝合器关闭直肠残端,配合管状吻合器行低位保肛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低位前切除28例,超低位前切除20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2.1%),无吻合口狭窄,切缘无肿瘤残留,无手术死亡.结论荷包缝合钳代替直线型缝合器安全、实用且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荷包结扎式结肛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术后排便功能及控便能力优良率为100%,该术式是在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利用自制吻合管为支架行结肠肛管荷包结扎式吻合,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改良自闭式造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采用改良自闭式造口与回肠襻式造口两种造口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9月~2018年8月期间6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防性造口实施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自闭式造口组25例,回肠襻式造口组35例。分析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改良自闭式造口组患者术后总住院时间为(8.68±0.95)天,回肠襻式造口组患者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4.46±1.20)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0,P<0.01),包括行一期造口及二期还纳手术的时间。改良自闭式造口组患者在院总花费为(59 284.52±5 712.63)元,回肠襻式造口组为(75 128.77±10 238.05)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P<0.01)。 结论相比回肠末端襻式造口,改良自闭式造口住院时间少、住院费用低,避免了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可供选择的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第2位,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经典的术式有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 手术).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适应证范围小,临床中较少应用.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旭东  王永辉 《山东医药》2008,48(31):98-98
双钉吻合器可解决低位直肠癌盆腔深部吻合困难的问题,具有手术省时、安全、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2001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采用双钉吻合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型术式观察其疗效,以探讨该术式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支撑吻合管施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性环礼式结直、结肛吻合术,术后6mo以上在访病例358例.结果术后5a者59例,存活者48例,五年生存率81.36%;局部术后复发44例,复发率12.29%.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感染5例,均占1.4%;膀胱尿道结肠瘘3例(0.84%);结肠阴道瘘3例(0.84%),骶前感染并结肠瘘4例(1.12%);吻合口出血16例(4.48%).无手术死亡率.排便功能:术后最早出现便意是术后d4,多在术后5d~7d,一般术后3mo~6mo可接近或达到正常人水平.提出了新的肛门排便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优233例(65.08%),良72例(20.11%),一般38例(10.62%),差15例(4.19%).结论本手术在支撑管的支撑吻合性能、操作技术、吻合口愈合机制、肿瘤的根治性、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等方面均是可行的,在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多方面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低位直肠癌行改良Bacon保肛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19例中无手术死亡,术后腹壁切口和肛门切口感染各1例,换药处理等治愈。术后肛门功能优14例(73.6%)、良4例(21%)、差1例(5.4%)。术后均用FM方案化疗。1、3、5年 生存率分别为100%(19例)、78.5%(15例)、52.6%(10例)。结论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生存和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虽然直肠癌保肛术式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Miles术仍是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根治标准术式,乙状结肠造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造口质量的优劣将影响患者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减少造口并发症一直是乙状结肠造口术研究的重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在直肠癌手术中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90例,行传统的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83例。现对两种造口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1-10行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4mo-3年,局部复发2例,术后排便频率2-7次/d,平均为3次/d,远期效果仍在跟踪随访.结论: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05~2010-02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1.2±55.4)min,术中出血量(144.7±94.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0.8)d,术后腹腔引流量(190.2±67.3)ml。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输尿管损伤、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例,时间为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失访2例。手术后大便次数增加7例,均在1年左右恢复至近正常状态。1例C期患者于术后9个月结肠镜检发现局部复发需行第二次手术,其他病例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短期结果提示应用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闭朝宽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0):1018-10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并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施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有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直肠中下段癌手术治疗93例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报告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直肠中下段癌8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为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超低位吻合术。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对端吻合28例,为2例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为2例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结肠拖出术,均成功保留了肛门。为26例行Miles手术。术后配合化疗、放疗以及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结果 手术并发症。术后肠梗阻5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除1例低分化腺癌并肺转移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外,无手术死亡。均经随访,局部复发6例(6.4%),3年生存率为(75/93)80.64%,5年生存率为(65/93)69.89%。结论 由于对直肠癌特别是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和局部漫润规律和认识以及吻合器的应用,直肠中下段癌肿的手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肛手术。为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为提高效果,综合治疗是直肠癌治疗的基本模式之一,目前手术配合化疗、放疗,还有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袁龙  李智  吴惠泽  韩广森 《山东医药》2011,51(8):20-21,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27例超低位直肠癌,运用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行超低位保肛65例(腹腔镜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62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愈后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复发、转移、大便失禁和总生存率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符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适合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