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4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T管引流),35例行LC+LCBDE(一期缝合),27例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8例行L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对4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各项指标、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C+LCBDE(T管引流)组术后不适(腹胀、呕吐等)者比例最高、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得分最低,LC+LT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LC+ERCP/EST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最高,上述指标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LC+LCBDE(T管引流)组出现2例胆道感染、1例T管脱落、4例高淀粉酶血症,LC+LCBDE(一期缝合)组出现4例胆漏、2例高淀粉酶血症,LC+LTCBDE组出现2例高淀粉酶血症,LC+ERCP/EST组出现8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胰腺炎.术后随访半年以上,LC+LCBDE(T管引流)组出现1例结石残留、1例结石复发、1例胆道狭窄,LC+ERCP/EST组出现4例结石复发、2例胆道狭窄.结论 上述4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其中LTCBDE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术者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行LC+LCBDE(LC+LCBDE组),105例行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LC+LCBDE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费用显著低于EST+LC组(P0.05)。结论:EST+LC与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更具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疗水平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plus cholecystectomy,LCBDE+ 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浙江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98例采用LCBDE +LC治疗,112例采用ERCP/EST+ L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6.9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06%,结石残留率2.04%,远期结石复发率1.02%,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0%,乳头狭窄发生率1.02%.ERCP/EST+LC组:手术成功率91.9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71%,结石残留率7.14%;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7.14%,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4.46%,乳头狭窄发生率2.67%.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BDE +LC组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RCP/EST+ LC组(P<0.05),乳头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 LC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更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囊管取石或胆总管Ⅰ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但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胆瘘、残余结石等情况下,ERCP+ EST仍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会琦 《海南医学》2014,(15):2216-22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LC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残余结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对LCBDE+LC亚组术式的选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LCBDE+LC组为97.62%,EST+LC组为95.24%;两组残石率LCBDE+LC组为2.38%,EST+LC组为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数均明显少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CBDE+LC组内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内径、胆囊结石数目和胆总管下端通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低,患者负担轻,针对相关适合患者可以采取对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Trans-cystic duct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TCD-CBDE)与LC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术(choledochotomy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C-CBDE)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随访,使用t检验、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等。结果 209例患者中,131例(62.68%)行LC+ TCD CBDE,78例(37.32%)行LC+C-CBDE。LC+C-CBDE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发生率均高于LC+TCD CBDE组患者(P<0.05);结石清除率、术后结石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把握适应证及禁忌症的前提下,LC联合不同LCBDE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不同微创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B组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而LCBDE联合LC术式的一次成功率较高,而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较低,在适合的条件下LCBDE联合LC应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胡正华  江飞保  秦运升 《浙江医学》2017,39(19):1698-1699,1702
目的比较一步式[术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分步式(术前ERCP及EST+LC)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其中采用一步式手术治疗28例(一步式组),采用分步式手术治疗24例(分步式组)。一步式组患者ERCP及EST+LC手术同期完成,分步式患者行LC前先行ERCP及EST检查治疗,隔日后行L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9.3%vs95.8%,P>0.05),均未发生术后出血、胆漏及胰腺炎(淀粉酶升高未达胰腺炎标准)等并发症。一步式组患者术后出现高血淀粉酶血症1例(3.6%),分步式组患者术后出现高血淀粉酶血症6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步式组、分步式组患者LC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5±0.93)、(3.62±0.9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式与分步式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分步式手术后高血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高于一步式手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3种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告,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60例患者一期行经十二指肠镜切开Oddi括约肌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二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B组60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管引流术;C组60例患者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胆道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T管引流术.结果 A组中53例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剩余7例患者中一期取石失败者5例,2例行LC+LCBDE,3例最终行开腹手术;二期中转开腹者2例;B组57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C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3组中A组并发症最多(P<0.05)如胰腺炎、胆瘘、出血,B组总住院时间最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低(P<0.05),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最短(P<0.05);3组禁食时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4).结论 3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胆总管探查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C+ES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5.24±10.89)min、(178.49±11.01)min,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9±2.49)mL、(6.92±2.31)mL,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显著增多(P<0.05);中转开腹率分别为7.02%、5.06%,两组患者中转开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A组患者未发现结石残余;B组患者2例结石残余,再次手术取石后未发现结石残余,A、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3.78)d、(12.06±3.24)d,治疗费用分别为(32000.56±2341.20)元、(38924.44±2426.37)元,A组治疗费用较B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结石残余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7.02%,复发率分别为5.06%、3.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C+LCBDE、LC+EST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两种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种类不同,术后要密切关注,LC+LCBDE易发生胆漏合并感染,LC+EST易发生胰腺炎,要及时对症处理,并且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费用较低,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技术在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81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镜组A组(n = 40),序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一期缝合术(PS);双镜组B组(n = 41),序贯行LC+LCBDE+PS。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指标(结石大小,胆总管直径),术中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指标(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B组胆管直径大于A组(P < 0.05),手术时间短于A组(P < 0.05);术后残石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近期并发症方面,A组胆漏发生率较B组低(P < 0.05),远期并发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三镜联合一期缝合技术在胆管扩张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胆管一期缝合技术中胆漏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带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未来十年的朝阳产业,这一点已毋庸置疑。 近日,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预测:到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到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达到4万亿元的规模,超过日本和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为控制食管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30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例,可能与住院费用有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付费方式、住院天数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食管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民族、住院天数、其他诊断、治疗效果、抢救次数等(P〈0.05),其中住院天数是影响住院总费用的最重要因素。结论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医疗需求,降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患者进行瘘口位置放置改装滴水双腔负压吸引管,持续冲洗,保证充分引流,严格控制血糖,足够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均痊愈出院,1例出现切口疝,1例引流管口处反复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院后反复出现肠梗阻,来院多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结肠癌术后发生肠瘘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精细的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功能,有很多方法应用于异体骨。为将感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许多组织库应用了放射线照射的方法。但随着本方法的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包括:组织的机械强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的目的是:(1)回顾并发症在应用照射方法处理和非照射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之间的区别;(2)研究移植骨与宿主骨之间的连接情况及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也就是医院开展成本管理的事先准备工作。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动员全员职工参与,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做好定额和结算价格制定以及各种消耗的计量工作是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只有准备工作充分,才能保证医院成本核算有序进行,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经被确认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其调控作用与人类的多种癌症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lncRNA SNHG14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qRT-PCR,检测出SNHG14在68对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以及三个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SGC-7901和人类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的表达量。分析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内的SNHG14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使用siRNA沉默SNHG14后观察胃癌细胞株的的功能。CCK-8增殖实验用于评估SNHG14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SNHG14的表达量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相关分析显示SNHG14的表达量与胃癌组织的TNM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SNHG14可能通过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来影响胃癌的进展,有可能会成为诊断胃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也有可能在胃癌的生物治疗中作为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8.
医院实施手术分级管理的实施步骤大体分为制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编定术式分级目录、审定手术医师权限、建立有效监控及动态管理机制。在实施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如手术术式分级缺乏权威的认证标准、医师手术操作能力和手术质量如何做到量化评价等,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病例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全部Ⅰ型1,2期和Ⅱ型Ⅰ期及部分Ⅱ型2期病例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对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选择手术共106例(192侧),发生并发症有眼睑血肿6例、眼睑血肿和气肿2例、视力下降1例、中等量出血3例、泪道损伤1例、鼻腔粘连26例。并发症发生率36.8%,手术有效率86.8%。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鼻内窥镜手术,应严格选择不太复杂的病例,同时对并发症进行正确的防治,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