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博  任路 《吉林中医药》2009,29(3):194-195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 脾胃运化,调节情志,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结合现代医学及动物实验模型来探讨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的 表明,肝失疏泄应当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郁而气机不畅,致痰浊血瘀,痰瘀互结,加速了抑郁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内科急症病情复杂、时间紧迫,诊辨困难。其基本病机改变是"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盛而突发"。气虚、痰浊、血瘀,三者互相影响而常有侧重,构成了急症的核心病机。临床诊辨首辨气虚轻重;次辨痰浊血瘀;三辨兼杂证候。通过准确把握气虚痰瘀证,有利于提高中医学辨治内科急症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争分夺秒的急症抢救中取得先机。  相似文献   

3.
“痛生于气血”,已为医家所熟知,然“痰涎流注,亦缠绵为痛乎”(《直指方》),并非人人畅晓。笔者温习文献,证诸临床,认为痛证多夹“痰”,治痛勿忘“痰”。现简述如下。痰浊阻络是部份痛证的病因。凡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湿浊凝聚酿痰,阻滞气机,血行不畅,痰浊与气血搏结,疼痛乃作。  相似文献   

4.
魏书跃 《光明中医》2023,(5):888-890
目的 讨论益气祛瘀涤痰汤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宝丰县中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气祛瘀涤痰汤治疗)各42例,观察2组疗效、NIHSS评分及ADL评分、血清检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AD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明显比对照组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益气祛瘀涤痰汤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总结徐珊教授调畅气机法治疗慢性胃炎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气机失于通降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慢性胃炎从气滞、气逆、气虚、气陷4个方面着手,所选方药多用辛开苦降配伍,调畅气机,化浊和胃。  相似文献   

6.
浊毒理论由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提出,浊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而狭义的浊毒是指由于湿浊、谷浊久蕴化热而成的可对脏腑气血造成严重损害的黏腻、秽浊之物。浊毒致病广泛,浊毒理论可用于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本文概括总结了李老的浊毒理论,并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辨治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化生浊毒;脾胃损伤,浊毒内蕴;正气不足,外感浊毒;浊毒伤阴,阴虚火旺。治疗以健脾益胃、化浊解毒、凉血通脉、调畅气机为主。化浊解毒为核心治则,健脾益胃、凉血通脉与调畅气机辅助化浊解毒功效的实现,脾胃健运,则气机调畅,血脉畅通,一则可从根本上截断浊毒的生成,二则可有利于浊毒物质的排出。  相似文献   

7.
田从豁教授擅长针药并用治疗放射性肺炎,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虚以气虚为主,实以热毒、痰浊多见。以针灸调畅气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以中药消补兼施,注重补益阳气、温化痰湿。选方配穴结合,各取所长,临床每有效验。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体质学说探讨老年心悸、胸痹、消渴、眩晕的常见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以中医理论和体质学说为基础,收集诸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老年心悸与心肾亏虚、老年胸痹与痰热内扰、老年消渴与气机失调、老年眩晕与气虚血瘀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以养心补肾、清化痰热、调畅气机、益气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虚瘀痰毒病因病机实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与气虚、血淤、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淤痰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淤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病属祖国医学肺胀范畴,为痰迷心窍、痰蒙清田所致。近年来,本病在临床中颇受到重视.其预后及康复与痰浊血瘀关系密切。笔者就肺脑与痰浊的关系,谈一点肤浅认识。正发清首推该浊中医痰病学术萌芽于秦汉时期,宋元时期有了深入发展.《请病源候论》中,首论疾病的病因病机,创立了痰浊为病的专门学说。《丹溪心法·咳嗽)篇回:“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疾挟瘀血碍气而病.”说明了病理因素主要是疾,由痰浊之邪阻碍肺气所致。若甚感外邪,痰浊错留,则病情加剧,其痰浊的形成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这为大家所共知。但心肝生痰在…  相似文献   

11.
哮病发作专主于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的产物,气机不畅所致。而气机逆乱,又会引动伏痰,诱发哮喘发作。哮病发作的核心在于气机不利,病位之责在于肺、脾、肾、肝。“治痰先治气”的实质在于治理脏腑、调畅气机。通过探讨其机理,结合古籍,现代研究分析,阐明治气在哮病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更好的辨治哮病。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高血压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毒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根据顽固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疾病大量涌现,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发病率迅速增长,针对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医学热点问题和棘手难题,而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皆属于"血脉病",气虚痰瘀理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本文从气虚痰瘀理论探讨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希望为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  相似文献   

14.
文颖娟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86-987
杜雨茂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关键因素是浊毒壅盛,临床常以解毒化浊之法去浊邪,扶正气.其证见“神疲、食少、乏力”等,临证中以调理脾胃为基础,结合“脾主肌肉”“肾主骨”理论,补火以暖土.杜老强调在益气健脾基础上,还应补肾固精,同时辅以调畅气机之法,促进中焦气机斡旋,恢复脾胃功能,以化生气血,濡养肌肉.调理脾胃、补肾固精、解毒化浊、调畅气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辨病辨证原则.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虚型肺功能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肺功能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41例慢阻肺依中医辨证分为肺气虚痰浊和肺气虚痰热二型,痰浊组和痰热组VC、MVV、RV/TL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V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提示,痰浊型通气量显著低于痰热型,并且通气障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脑梗塞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采用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塞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采取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适宜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本虚标实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临床实践,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气虚阴亏血瘀痰浊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气虚阴亏为2型糖尿病之病本,血瘀痰浊是贯穿整个病理的重要环节,阐述了气虚阴亏血瘀痰浊与2型糖尿病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联系,旨在为2型糖尿病临床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浊瘀血病机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情况下通过“精化气”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下内生痰浊瘀血之实邪的自我清除以维持内环境阴阳平衡的机制相一致,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自噬可为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加“耳缘静脉放血”及“垂体后叶素”法,从病理形态学证实之。结果:从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肌三方面模拟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附合冠心病病理。结论:此法可应用于中医模型学。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PCI术后的病机和辨证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影响PCI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PCI术后RS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并结合临床,提出PCI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并以心气虚为本,以血瘀痰浊为基本病理状态,以心肾两虚为主要病理表现,其临床辨证分型为:气阳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痰瘀互结、心肾阴虚8个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