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赵琳  汤建民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27-129
目的 本研究观察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磺达肝癸钠,随访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并与依诺肝素作对比分析.方法 入选了确诊为NSTE-ACS患者7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加用磺达肝癸钠(安卓)2.5 mg,每天皮下注射1次,用药7 d;B组(34例),加用依诺肝素1 mg/kg,每天皮下注射2次,用药7 d;两组此后均行PCI治疗,术中均应用常规剂量肝素(85IU/Kg),术后继续使用磺达肝癸钠或依诺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第9 d、30 d、90 d时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①磺达肝癸钠组与依诺肝素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复合终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P<0.05).结论 ①在NSTE-ACS患者中行PCI治疗前应用磺达肝癸钠疗效等同于依诺肝素.②磺达肝癸钠应用于NSTE-ACS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出血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贾志  郭牧  张云强  梁海青  张丽媛  宋昱 《中国医药》2013,(12):1684-16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且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按随机数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和磺达肝癸钠组,各240例。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1mg/kg(年龄〈75岁)或0.75mg/kg皮下注射(年龄≥75岁),1次/12h;磺达肝癸钠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kg皮下注射,1次/24h,均连用5~9d。比较2组治疗9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严重出血发生率和30d及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治疗9d轻微出血和总出血磺达肝癸钠组均较依诺肝素组减少[19例(7.9%)比44例(18.3%)和25例(10.4%)比57例(23.7%),风险比(HR)分别为0.412、0.413,95%置信区间(CI)0.241~0.706、0.258~0.662,P=0.001、P=0.000]。随访1个月,磺达肝癸钠组MACE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37例(15.4%)比59例(24.6%),HR=0.600,95%CI为0.398~0.905,P=0.015],至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例(25.8%)比77例(32.1%),HR=0.751,95%C10.537~1.049,P=0.098]。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早期未行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优于依诺肝素,且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患者8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随访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STEMI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磺达肝葵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依诺肝素进行比较,评价磺达肝葵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磺达肝葵钠治疗组(35例)及依诺肝素治疗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变及治疗后9天及30天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磺达肝葵钠及依诺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包括APTT、PT、TT无明显变化,而FIB及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依诺肝素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磺达肝葵钠组血小板并无明显变化。随访9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随访30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于出院后发生血便。磺达肝葵钠组并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累计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磺达肝葵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及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杨超  李炜莉  刘晓丽 《河北医药》2013,(21):3244-3245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和那曲肝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磺达肝癸钠2 p.5 mg/d,皮下注射,连用7 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0.1 ml/10 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观察治疗7 d时及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死亡、室速、室颤)及严重出血(脑出血、腹膜腔出血、呕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出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尿、便血+++以下)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30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磺达肝癸钠出血发生率较那曲肝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8),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共7 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1)皮下注射,共7 d。观察治疗7 d时及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死亡、室速、室颤)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出血发生率较低分子肝素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磺达肝癸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临床治疗的优势及重要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1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治疗组9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连用7d。观察治疗30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全因死亡例数、再发心绞痛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再发心肌梗死例数、心脏性死亡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较依诺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磺达肝癸钠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收集利伐沙班、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预防静脉血栓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采用ITC程序间接比较利伐沙班与磺达肝癸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1篇,病例总数20 217例;与依诺肝素相比,利伐沙班能降低近端DVT[RR=0.21,95%CI(0.14,0.32)]和症状性VTE[RR=0.67,95%CI(0.33,0.69)]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磺达肝癸钠预防近端DVT和症状性VTE效果与依诺肝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能增加大出血事件[RR=1.60,95%CI(1.16,2.20)]发生风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显示利伐沙班疗程<15 d疗效和安全性与磺达肝癸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磺达肝癸钠相比,当利伐沙班疗程>15 d,能更有效预防近端DVT[RR=0.18,95%CI(0.05,0.61)]和症状性VTE[RR=0.22,95%CI(0.06,0.86)],在大出血事件的风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7,95%CI(0.37,5.88)]。结论利伐沙班与磺达肝癸钠疗程相近时,两者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当延长利伐沙班疗程可能会更好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9例,其中观察组147例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1次/d,3~5 d),对照组142例给予依诺肝素(60 mg皮下注射,1次/d,3~5 d),两组同时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出血及临床效果、心脏恶性事件等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MACE(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肌缺血、靶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出血、轻度出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出血风险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磺达肝癸钠对比低分子肝素(那曲肝素、依诺肝素)治疗中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相关临床试验注册网中关于磺达肝癸钠(试验组)与低分子肝素(那曲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重症急性冠心病患者应激状态下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及年龄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CU和心内科住院的553例重症冠心病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应激血糖和年龄.按照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心力衰竭(AHF)组(10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2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06例).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4组重症冠心病患者应激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及年龄的差异.结果 NSTEM组与UAP组的应激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mmol/L比(8±4)mmoL/L,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HF组:(14 ±7)mmol/L,STEMI组:(10±5)mmol/L,UAP组:(8±4) mmol/L,均P<0.05];STEMI组与NSTEMI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6) mg/L比(31±17) mg/L,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HF组:(40±23) mg/L,UAP组:(27±12) mg/L,均P<0.05];STEMI组与UAP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13)岁比(64±13)岁,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HF组:(74±11)岁,NSTEMI组:(69±11)岁,均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冠心病组中AHF组的应激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及年龄最高,且由UAP组到AHF组呈现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肌灌注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发病12h内120例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进行hs-CRP检测,根据hs-CRP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随访6个月,记录各组心血管事件.结果 (1)急诊PCI后升高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36.0%比11.8%,P<0.05),TMPG达3级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58.1%比82.4%,P<0.05);(2)随访6个月时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0.2%比14.7%,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后hs-CRP升高提示心肌灌注差;PCI后hs-CRP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Fondaparinux sodium (Arixtra) is a synthetic, sulfated pentasaccharide, selective factor Xa inhibitor that is indicated in Europe for preventing thrombus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including those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non-STEMI (NSTEMI), or unstable angina.The large (n = 20,078), well designed OASIS-5 trial showed that subcutaneous fondaparinux 2.5 mg/day for 12,000) OASIS-6 trial.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major bleeding between these groups, resulting in a benefit : risk balance favoring fondaparinux. The specificity and selectivity of fondaparinux, combined with its long half-life and 100% bioavailability, allows once-daily anticoagul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monitoring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Subcutaneous fondaparinux was noninferior to enoxapar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or NSTEMI, an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usual care in those with STEMI. Fondaparinux has a favorable tolerability profile,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risk of major bleeding, and limited data suggest that it is more cost effective than enoxaparin in the short term. Thus, overall, clin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ondaparinux has a valuable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S.  相似文献   

14.
曾欣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33-3534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用于老年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老年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手术及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中给予半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出血风险、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风险(血小板减少、轻微出血、严重出血)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35、0.94,P=0.643、0.768、0.578);观察组术后30 d、90 d再梗死、死亡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χ^2=9.54、18.33、16.75,P=0.043、0.029、0.031;术后90 d:χ^2=17.48、21.78、19.54,P=0.034、0.011、0.021)。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可以减少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风险,改善临床预后,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3月~2009年3月56例老年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罗非班+PCI)30例、对照组(直接PCI)2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随访30天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血流发生比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PCI术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5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观察组)及非介入治疗(对照组),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6个月及1年病死率分别为1.3%、5.3%及9.2%,对照组分别为9.2%、14.5%及22.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可降低急性STEMI患者1年以内的病死率,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STEMI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CI+盐酸替罗非班)11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115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有35例患者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血倾向,总出血率30.43%;对照组中10例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均为穿刺点渗血,出血率8.70%;两组间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生出血倾向的患者在及时停药或减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措施下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护士需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从而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