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及针灸治疗颈性头痛的疗效。方法:30例颈性头痛患者采用推拿手法及针灸治疗,病久者酌情内服中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2例,占40%;好转16例,占5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推拿手法及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头痛5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综合治疗。结果:痊愈32例,治愈率55.2%,有效25例,占43.1%,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颈性头痛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颈性头痛眩晕患者96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辅助治疗颈性头痛眩晕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推拿为主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以推拿手法为主的保守治疗。结果: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愈89例,占86.4%;有效12例,占11.7%;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结论: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7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就针灸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就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针灸治疗,显效5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患者恶心消失时间(4.75±1.23)d、呕吐平均消失时间为(4.53±1.08)d、头痛消失时间为(6.12±1.28)d、眩晕消失时间为(9.45±2.16)d;治疗前,70例患者症候积分等级情况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疗法,使用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效果较好,能快速改善患者眩晕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殷钢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40-4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肩综合症之颈性头痛的有效性。方法:取一组相关穴位,予针刺治疗,留针20分钟左右,10天为1疗程。结果:针灸治疗颈肩综合症之颈性头痛总有效率90%,治愈率为78%。结论:针灸治疗颈肩综合症之颈性头痛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推拿联合针灸与单独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联合针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为9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用于颈源性头痛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复推拿治疗颈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16例颈性头痛患者均采用整复推拿治疗,观察其颈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痊愈75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2%。结论:整复推拿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运用拔伸牵引加手法正骨治疗颈性头痛的方法,探讨颈性头痛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机理。方法:对我所收治的76例颈性头痛患者进行分析,以拔伸牵引加手法正骨为主,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及康复。结果:痊愈46例,占60.5%;29例有效,占38.2%;无效1例,占1.3%。结论:头颈部受外伤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颈性头痛主要原因,用拔伸牵引加手法正骨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加强颈部肌肉力量练习可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古典刺法关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关刺结合温针灸疗法,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治愈46例,占57.5%;好转29例,占36.2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93.75%。治疗前后ESCV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关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情况,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途径,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与常规的穴位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1例)和对照组(172例)。对照组患者用毫针针刺风池、颈夹脊、肩井、天宗、肩贞、外关等穴,接G6805电针仪治疗,同时配合推拿、颈椎牵引,静滴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组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针刺风池、颈夹脊、肩井、天宗、肩贞时,用毫针破坏相应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后再留针通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疗效以治疗组为优(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能有效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A组(循经取穴组)、B组(非经非穴组)和C组(等待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均给予电针治疗30min。每组穴位与非经非穴取单侧,左右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研究周期共为28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4周随访、8周随访、12周随访、16周随访、20周随访的头痛强度;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结果:在头痛强度级别变化上,与治疗前、B组、C组比较,A组治疗结束及随访各时相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C组比较,B组只有在治疗结束及4周随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及SDS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持久,进一步证明了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百会穴,并加施温针.结果 治疗20次后,治愈10例,显效14例,愈显率80.00%.结论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和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针刺及口服中药,对照组6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美洛昔康,2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配合治疗颈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联合葛根舒颈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舒颈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治疗气血亏虚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气血亏虚型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与毫针对照组各36例.2组均取风池、中脘、气海、足三里、脾俞为主穴,综合组采用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治疗,毫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4.4%,而毫针对照组总有效率86.1%,综合组疗效优于毫针对照组(P<0.05);同时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治疗后能消除头痛或明显减轻头痛的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和降低发作频率.结论 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是治疗气血亏虚型头痛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头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77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98例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作为治疗组,其余79例患者采用西药+非穴位真针刺作为安慰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定级(VAS)、疼痛程度(PPI)数值和疼痛分级指数(P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疗效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明显,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皮电针结合督脉接力针、针刀综合治疗帕金森病与常规针刺、美多巴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常规针刺组、美多巴组,综合组30例予头皮针电针结合督脉接力针每周5次,项韧带、腰棘上韧带针刀治疗每2周1次;常规针刺组31例,每周5次治疗;美多巴组31例,口服美多巴片每次0.25 g,每日3次,3组皆治疗2月为一疗程。用改良Webster量表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的显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40%vs 16.1%,P〈0.05),与美多巴组无差异;综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美多巴组(93.3%vs 74.2%,P〈0.05),与常规针刺组无差异。综合组不良反应少于美多巴组(P〈0.05)。结论:头皮电针结合督脉接力针、针刀综合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任亚东 《四川中医》2012,(6):113-115
目的:观察四关穴配曲鬓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即时疼痛缓解情况。方法:纳入临床门诊患者111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56例采用针刺四关穴配曲鬓透率谷治疗,对照组55例口服芬必得酚咖片,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h头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值,询问治疗前、后1周头痛发作次数。结果:两组均取得显著疗效,针刺治疗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4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55例,痊愈11例,显效4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芬必得组较针刺组更明显(P<0.05);针刺组随访1周的头痛发作次数比治疗前1周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四关穴配曲鬓透率谷对偏头痛治疗及预防发作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