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任林  苏娜  唐尧 《中国药房》2011,(10):913-916
目的:评价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纳入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手工检索其他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总有效率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法舒地尔30mg,q8h单用与尼莫地平24mg.d-1单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1.06(0.98,1.1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1.17(0.53,2.59);法舒地尔30mg,q8h单用与尼莫地平10mg.d-1单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1.30(1.11,1.52)。结论:目前国内证据表明,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增加总有效率和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的有效性差异受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和EMBase数据库;以Jadad质量评分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以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全面评价法舒地尔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9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832例患者分别完成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法舒地尔组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脑血管痉挛发生比率仅为对照组的48%(OR=0.48,P=0.000 5)和40%(OR=0.40,P=0.000 4);所有病例脑梗死和脑血管痉挛病例脑梗死的发生比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0%(OR=0.50,P=0.000 9)和43%(OR=0.43,P=0.000 8);完全康复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107%(OR=2.07,P=0.00 9);与尼莫地平相比,法舒地尔可显著改善治疗2周时患者的意识水平(法舒地尔/尼莫地平:WMD=0.95,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极大地降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比率,显著改善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转归,可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意识水平;法舒地尔不良反应的发生比率与尼莫地平相当。  相似文献   

3.
李毅  肖顺武  任光阳  王培  李刚 《中国药业》2008,17(11):56-5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26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出血痉挛有积极疗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等数据库关于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1月1日。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关键词初检出1 624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RCTs文献,共7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联合组(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的有效率与尼莫地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4,95%CI:1.30~8.55,P=0.01);联合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7,95%CI:0.17~0.79,P=0.01);联合组在改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方面与尼莫地平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联合组的血压下降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尼莫地平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在提高临床有效率和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用尼莫地平,且血压下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尼莫地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安全性一致,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8例分为治疗组(法舒地尔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各14例,治疗组采用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 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安全有效,毒副作用较小,可作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军武  闵强  杨国平 《医药导报》2009,28(4):481-483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方法 将32例脑动脉瘤破裂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于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 mg静脉滴注q8 h,疗程14 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 min,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脱水降颅压、止血等),用开放随机对比试验,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的疗效. 结果 法舒地尔比尼莫地平更为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 对于患者最终的恢复,两种药物的作用相当; 对CT 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 法舒地尔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更为明显. 结论 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起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法舒地尔注射液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统计Meta分析。结果: 初检出418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共786例患者。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痉挛的有效率方面,尼莫地平组与法舒地尔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6,95%CI:0.95~2.58,P>0.05),法舒地尔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OR=0.43,95%CI:0.23~0.81,P=0.008),法舒地尔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尼莫地平组(OR=0.43,95%CI:0.25~0.75,P=0.003)。结论:与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相比,法舒地尔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但对于已发生的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相反法舒地尔发生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技术观察新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以尼莫地平(Nimodipine)为对照,用开放随机对比试验,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的疗效.结果 对于疾病转归和恢复,两种药物效果相近;但在疾病转归中,法舒地尔优于尼莫地平,表现为加速了疾病的好转,盐酸法舒地尔对系统血压的影响,轻于Nimodipine.结论 对于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TCD可以为SAH后CVS的诊断、监测、疗效及预后估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晓兵 《医药论坛杂志》2011,(12):152-153,155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先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疗效标准判断疗效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得分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比较.结果 治疗组通过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对蛛网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和脑保护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静脉滴注30 mg/次,3次/d,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脑血管痉挛比率、血神经元烯醇化酶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法舒地尔具有抗脑血管痉挛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将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8):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 mg,3次/d,对照组(n=37):给予尼莫地平,1 mg/h,持续静脉泵入,两组疗程均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6%)(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治疗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任林  苏娜  徐珽 《中国药房》2012,(40):3819-3823
目的:系统评价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1975-2010)、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1975-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0年)、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85-2010年)中关于法舒地尔治疗SAH后CV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总有效率、CVS发生率、低密度灶发生率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包括血压下降发生率、轻微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包括1288例患者。总有效率法舒地尔30mg,q8h显著优于尼莫地平24mg·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3,1.26),P=0.01];法舒地尔30mg,q8h显著优于尼莫地平10mg·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11,1.52),P=0.001]。法舒地尔30mg,q8h的CVS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24mg·d-1,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8,95%C(I0.51,1.19),P=0.25]。法舒地尔30mg,q8h的低密度灶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24mg·d-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27,1.42),P=0.26]。安全性研究显示法舒地尔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应用法舒地尔治疗SAH后CVS能增加总有效率,并降低CVS、低密度灶发生率,且血压下降作用不明显,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尼莫地平治疗)和观察组46例(法舒地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3周对脑血管痉挛观察,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显示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发热、头痛及面部充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改善情况及预后均有较高疗效,但是法舒地尔的安全性较高,利于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均先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中,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ivd,q8h,对照组32例,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0ml,静脉微量泵入,qd。两组均连续使用14d。治疗前后分别以Glasgow昏迷记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6个月作GOS预后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lasgow昏迷评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的意识障碍,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患者74例,行尼莫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7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复发情况、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谢富友  张丽  曹玉琴  赵江明 《安徽医药》2010,14(11):1254-125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D)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兔血浆脑利钠肽(BNP)和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CVS模型。将4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单纯SAH组(SAH组)和ND治疗组(ND组)。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食量及神经功能评分,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 IA)检测血浆BNP、ET-1含量,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两组家兔术前1天和术后第1、4、7、10、14天的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果两组家兔注血后第1天血浆BNP水平开始升高(P〈0.05),ET-1虽较术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7 d BNP、ET-1均达到高峰(P〈0.05-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降低的趋势;ND组BNP及ET-1含量增加的程度明显低于SAH组(P〈0.05-0.01),但仍显著高于术前对照组(P〈0.05);两组家兔术后BA血流速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其血浆BNP、ET-1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SAH后血浆BNP、ET-1含量增多参与了CVS的过程,与CV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D可降低SAH后CVS时血浆BNP、ET-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尼莫地平组和口服尼莫地平组,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测2种给药途径治疗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观察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评价2种给药途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1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静脉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改善最佳,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口服及静脉给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