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安胎汤对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66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驭黄汤治疗,定期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后抗体效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总有效率95%。结论清热安胎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抗体效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6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莲黄汤加减治疗,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有效率97%。结论: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其血清抗体效价,预防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属于同族血型免疫反应 ,可导致流产、死胎、水肿儿、新生儿早发黄疸、溶血性贫血、核黄疸及新生儿死亡。产前检查孕妇血型抗体IgG对预防和及时进行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产时治疗有积极作用。临床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 ,且患儿母亲多为O型血。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产前常规对ABO血型孕妇血型抗体及效价进行测定 ,以预测溶血病发生的可能性 ,并对IgG抗A(B)抗体阳性的4 8例孕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孕妇产前抗体检测对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方法对523例ABO血型不合孕妇进行产前抗体效价检测,以抗体效价≥1∶64为阳性,药物干预后检测效价,分娩后统计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结果抗体效价≥1∶64者占25.62%,发生HDN者占1.91%。结论血型不合妊娠夫妇进行ABO血型鉴定,检测孕妇血清中血型特异性抗体及抗体效价对预测新生儿溶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六味茵陈汤治疗ABO母婴血型不合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科 《陕西中医》2007,28(11):1488-1489
目的:探索中医传统复方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50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47例,有效率94%,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3例,发病率6%。结论:在应用六味茵陈汤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加味在母儿ABO血型不合孕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效果。方法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观察孕期抗体效价变化及胎儿发育和出生后状况。结果26例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经治疗抗体效价均≤1︰64或明显下降,出生胎儿正常或轻度黄疸。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明确的疗效,能降低孕妇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和新生儿溶血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ABO母婴血型不合采取茵栀黄与茵陈蒿汤加减进行防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193例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分成两组,100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其余93例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参照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两组孕妇血清Ig G抗体效价及新生儿溶血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水平与总有效率方面,茵陈蒿加减治疗组明显低于茵栀黄治疗组患者(P0.05)。新生儿溶血发病率方面,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组明显高于茵栀黄治疗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ABO母儿血型不合的防治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莲黄汤加减治疗, B组采用西医治疗, 随访疗效。结果 两组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A组有效率为90.0%, B组有效率为56.7%。A组新生儿平均脐血胆红素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体重及脐血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 能有效降低其血清抗体效价, 预防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药茵芪合剂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茵芪合剂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O”型孕妇妊娠20~28周测定的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1:128的孕妇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西药,静脉点滴葡萄糖,维生素C及吸氧30min,治疗组使用中药煎剂茵芪合剂(茵陈、黄芪、栀子、黄芩、白术,川断)。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孕妇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总治愈率达69%;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有明显的疗效,发病率为3.7%。两组数据作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茵芪合剂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可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方法:77例血清抗A(B)IgG抗体≥1:128的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口服茵陈汤及西医治疗;对照组36例,仅行西医治疗。定期测定孕妇血清抗体效价及随访新生儿。结果:治疗组孕产妇中治愈24例,显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未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61.1%,出现2例新生儿溶血病。结论:茵陈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3.
茵蚕二陈饮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临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 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降之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抗体效价和胆红素水平探讨黄茵安胎汤联合西医治疗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母体与胎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西医方法联合黄茵安胎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抗体效价下降用时、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溶血症黄疸出现情况的差异。结果 2组妊娠者治疗后抗体效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妊娠者的抗体效价、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例数及溶血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抗体效价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24);血红蛋白水平与抗体效价呈现负相关(r=-0.472,P=0.051),但相关不显著。结论黄茵安胎汤联合西医对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者抗体效价下降及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改善作用明显,且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及溶血症状的出现,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防溶安胎散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孕10—40W孕妇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服防溶安胎散,对照组70例服维生素C与维生素E。结果:降低IgG抗体A(B)效价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例先兆流产,2例早产,对照组4例先兆流产,3例难免流产,5例早产,两组先兆流产、早产两项比较,P〉0.05;不良妊娠(难免流产+死胎+早产)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溶血指标中,脐血TSB、Hb改善率、两组新生儿溶血发病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防溶安胎散在孕期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效果满意,能有效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减轻发病程度,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茵芪合剂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O”型孕妇妊娠20~28周测定的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1:128的孕妇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西药,静脉点滴葡萄糖,维生素C及吸氧30m in,治疗组使用中药煎剂茵芪合剂(茵陈、黄芪、栀子、黄芩、白术,川断)。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孕妇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总治愈率达69%;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有明显的疗效,发病率为3.7%。两组数据作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茵芪合剂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可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莲黄汤对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抗体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儿ABO血型不合是一种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性疾病,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占我国新生儿溶血病的96%,是围生期一种潜在性的重症疾患。为了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笔者采用莲黄汤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并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抗体效价水平研究黄茵安胎汤与西医治疗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吸氧联合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方黄茵安胎汤治疗,基于抗体效价的下降水平,对2组间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者抗体效价水平下降到1∶64研究组用时〈30 d和30~60 d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效价水平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抗体效价水平为1∶128的妊娠者有效率均明显优于1∶256的妊娠者(P〈0.05);研究组黄茵安胎汤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P〈0.05)。研究组抗体效价水平为1∶128的妊娠者预后显著优于抗体效价水平为1∶256者,且整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预后(P均〈0.05)。结论黄茵安胎汤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的抗体效价改善效果明显,且与治疗初期抗体效价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因此临床应针对就诊时效价水平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茵安胎汤整体治疗溶血效果及预后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郑泳霞  柴洪佳  邹志洁 《新中医》2016,48(3):130-132
目的:观察产前应用柴茵合剂对母儿ABO血型不合的血清抗体效价和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0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应用柴茵合剂进行治疗,定期复查血清抗体效价,统计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清Ig G抗A(B)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经治疗后抗体效价达到≤1∶64或明显下降共88例,抗体效价无变化9例,抗体效价升高3例,总有效率88.0%。并发先兆流产5例,均安胎成功;发生新生儿轻度黄疸9例。治疗后血清抗体效价≤1∶64的患者增加;血清抗体效价1∶128、1∶256、1∶512患者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茵合剂能有效降低抗体效价,对新生儿黄疸有积极的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草药配合西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效果。方法对136例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自确诊之日起服用中草药复方茵陈汤合鸡骨草配合西医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136例患者总有效率96.32%,无效率3.68%。结论采用中草药复方茵陈汤合鸡骨草加减,配合西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