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肠常见炎症性溃疡性疾患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18例小肠炎症性溃疡性疾患,男11例,女7例。其中肠结核6例,Crohn病6例,肠Behcet病4例,单纯性溃疡和缺血性肠炎各1例。16例有病理结果,2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结果病变局限于回肠,肠结核6例其中有5例,Crohn病6例其中有4例,肠Behcet4例其中有3例,单纯性溃疡1例,1例缺血性肠炎均在回肠。部分病例及回盲部。18例均有溃疡,形态表现多种多样,但纵行溃疡和裂隙仅见于Crohn病。大而深的溃疡5例,3例为肠Behcet病,浅而不规则溃疡7例,5例见于肠结核。横行溃疡2例均见于肠结核。结论肠溃疡的形态、周围粘膜的变化和肠管变形等X线特征是各种疾患的诊断依据。强调正确的诊断决定于良好的X线检查技术和对形态变化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肠常见炎症性溃疡性疾患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18例小肠炎症性溃疡性疾患,男11例,女7例。其中肠结核6例,Crohn病6例,肠Behcet病4例,单纯性溃疡和缺血性肠炎各1例。16例有病理结果,2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结果病变局限于回肠,肠结核6例其中有5例,Crohn病6例其中有4例,肠Behcet4例其中有3例,单纯性溃疡1例,1例缺血性肠炎均在回肠。部分病例及回盲部。18例均有溃疡,形态表现多种多样,但纵行溃疡和裂隙仅见于Crohn病。大而深的溃疡5例,3例为肠Behcet病,浅而不规则溃疡7例,5例见于肠结核。横行溃疡2例均见于肠结核。结论肠溃疡的形态、周围粘膜的变化和肠管变形等X线特征是各种疾患的诊断依据。强调正确的诊断决定于良好的X线检查技术和对形态变化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并探讨价值。方法:分析38例经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肠镜或手术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结合临床表现、病变的分布等方面,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总结。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在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X线表现特征。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是目前X线检查方法之一,安全性好,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属多因性或不明原因的炎性肠病。由于CT对胃肠道病变诊断的局限性,至今X线造影检查仍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在传统的单对比钡灌肠检查中,溃疡性结肠炎最早的改变表现在排钡后的粘膜相上,出现异常的粘膜皱壁,即粘膜皱壁变得粗大、紊乱及模糊不清,充盈相时结肠边缘毛糙,呈针夹状或锯齿状,但这种改变常无确切的标准,且易与正常结肠或功能性改变所产生的表现相混淆。随着结肠双对比造影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对渍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胃肠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变分布广泛,临床症状多样,误诊率高。在国内外较通用的CD诊断标准中,均强调排除诊断或鉴别诊断。在我国,它需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小肠恶性淋巴瘤等疾病鉴别,其中与肠结核的鉴别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双对比造影(DCBE)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由DCBE检查发现经肠镜或手术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钮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DCBE是目前最佳的X线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安全性好,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临床、X线表现,21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1例病例均行腹部立位片检查,其中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8例行钡灌肠检查。主要X线表现:十二指肠闭锁腹部立位片可见"双泡征",闭锁下方肠管无积气,上消化道造影可见梗阻部位;空回肠闭锁腹部立位片可见小肠积气扩张并出现多个气液平面,灌肠检查可见结肠细小如胎儿型结肠。结论:X线检查是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主要临床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剑莉 《中外医疗》2011,30(9):176-17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在螺旋CT检查及X线钡剂造影的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几年中有完整资料的2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5例克罗恩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螺旋CT图像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并与X线钡剂造影、纤维肠镜、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能准确地显示两者病变部位,肠壁的厚度,溃疡形态、深度和分布,有无炎症性息肉、肉芽肿、脂肪外套等方面存在不同及与周围临近脏器的关系,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符合率达85%。结论螺旋CT多平面成型技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X线征象特点。方法:对22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结肠显著积气,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分为4型。结论:腹部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钡灌肠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不典型X线表现的患儿要密切结合临床,并注意24 h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气钡双对比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以上患者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溃疡性结肠炎在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经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溃疡性结肠炎侵犯黏膜下层最多,占66.67%。其病变侵犯的程度不同,X线的表现也各不相同。结论: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能够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以及对其病情判断的检查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肠插管灌肠造影检查的X线诊断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至2007年对适应证范围进行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22例患者接受检查(1例插管失败),14例阳性,其中Crohn病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恶性肿瘤1例,空肠多发憩室4例,美克尔憩室1例,小肠良性肿瘤3例,小肠内疝并小肠梗阻2例,小肠柿石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近端多发息肉1例。结论:临床症状、体征越明显,阳性检出越高,比传统口服法阳性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对确诊的回盲部溃疡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028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23例,经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6例,占61.8%.确诊病例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恶性淋巴瘤及大肠癌,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较高,对克罗恩病、肠结核比单纯内镜或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郑爱萍 《当代医学》2014,(12):60-61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该病X线检查的表现。方法对7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通过平片确诊;7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其中69例稀钡灌肠确诊,2例全消化道造影确诊。结论对患者通过钡剂灌肠检查,能够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清晰地显示出来,诊断结果可靠,是临床影像学检查中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成超 《大家健康》2014,(9):169-17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因患急性小肠结肠炎入院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5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及肠炎X线表现动力性肠梗阻19例,肠壁积气10例,腹水2例,静脉积气5例,肠间隙增厚18例,肠管含气少及含气不均匀4例。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的婴儿由于体重低,极容易出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所以必须要对新生儿进行腹部的X 线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文根据我院内窥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X线造影对其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误诊原因,找出减少误诊的对策,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03例渍疡性结肠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溃疡性结肠炎103例,其中46例曾误诊。误诊为慢性细菌性痢疾20例,肠结核12例,克隆病6例.结肠癌4例,慢性肝炎2例,虹膜睫状体炎1例,盆腔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为减少渍疡性结肠炎误诊率,必须:1)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的认识。2)掌握渍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征。3)重视本病的肠外表现。4)X线钡荆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17.
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除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及小肠灌肠气钡双对比造影等传统X线检查外,螺旋CT和MRI检查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可进一步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X线和CT小肠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X线和CT小肠造影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在进行X线检查后,有30例患者被检出患有卵石征、黏膜增粗及线性溃疡等黏膜异常症状。在进行CT小肠造影检查后,有32例患者被检出有肠壁分层、肠壁增厚等肠壁异常表现。可见,X线技术对患者的黏膜病变更为敏感,而CT小肠造影技术对患者的肠壁病变更为敏感。结论: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方面,X线和CT小肠造影技术各有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能更全面地判断此病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病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有溃疡 ,如无特异临床症状 ,X线鉴别诊断很困难。为探讨其临床特点 ,提高 X线诊断水平 ,笔者对 2 0例肠道炎症性病变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肠道炎症性溃疡性疾病 2 0例 ,男 12例 ,女8例 ,年龄 15~ 76岁。肠结核 9例 ,crohn病 5例 ,缺血性肠炎和肠阿米巴各 3例。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4例经活检确诊 ,4例结核经临床治疗观察证实。 2 0例 X线检查均显示有溃疡。1.2 临床症状 肠结核 9例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并伴有盗汗、低热、消瘦 ,其中 5例有活动性肺结核 ,2例大便带血。Crohn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金国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3-923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方法对3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X线平片及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剂灌肠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典型的X线表现,可以明确本症的诊断。结论钡剂灌肠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可靠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