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不同阶段所出现的负性心理,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结果 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贯穿全程,通过家人、同事和朋友及医护人员的支持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压力源,有效地减轻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心理应激,提高了治疗效果. 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应贯穿患者住院全程,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促进护患关系融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贲国平 《吉林医学》2012,(31):6888-688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家长心理疏导和调节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52例患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的护理体会。结果:有效的患儿家长心理沟通和疏导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患满意度。结论:给予患儿家长良好的心理沟通和心理支持对消除患儿家长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初探青海省职业病防治院沈毅护理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交叉领域中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解决病人以及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属自然科学范畴;它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调节护患心理状态,改善护患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增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前期综合症患者心理影响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应用心理护理知识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评估,通过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积极倾听的方法,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配合治疗,消除不利因素,问题显著减少,健康教育后具备经前期综合症疾病防治知识的人员增多。结论:心理护理改变了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有助于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我科通过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心理调查。并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减轻心理压力。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良好状态,提高了护理质量。运用护理心理学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同时在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对病人的护理不只是以病人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实行整体护理.其中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1,2],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通过和病人耐心真诚的交谈,与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通过劝说、建议、教育、指导、支持、提供信息等手段,帮助病人解决心理困扰,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手术,顺利度过手术期.我科自1995年8月至2002年5月共对48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线英 《嘉兴医学》2003,19(2):126-127
目的:通过对自杀病人的心理支持,促进病人心身全面康复。方法:对48例自杀病人应用语言和行为语言,沟通护患感情;利用亲人和社会的力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并注意环境对病人心理的影响,结合有益的活动,给予病人持续的情感支持。结果:显效36例,有效12例。结论:在自杀病人的护理中,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探讨在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及本院临床实践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因病而不能生活自理的老年患者在长期卧床期间的心理状态和不良心理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不良心理的临床护理策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悲观抑郁、焦虑烦躁、孤独是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较常出现的负面心理状态,而这些负面心理的产生不仅影响了患者自身疾病的治疗,降低了其预后生活的幸福感,而且还会给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患关系带来隐患,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出现不良护理事件;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营造舒适的生理环境、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完善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技能等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和维护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必要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和预防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其心理康复的促进,取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和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要准确理解心理护理的内涵,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心理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心理护理技能,才能给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要尊敬病人;而尊敬病人应从称呼开始。肿瘤病人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因此,对病人尊敬是护士的重要品质。关心病人,护士要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生活不能自理和需要协助的病人更应细心照顾,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恰当的干预措施,可改变病人的一些不良习惯,但方法要得当,且忌生硬强迫病人突然改变形成已久的怪僻。指导家属做好配合工作。家属是病人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多,他们焦虑情绪很容易传染给病人,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康是为病人提供社会支持的前提,所以对病人家属的身心护理已成为护士的职责。通过对肿瘤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绝望的情绪,提高病人对癌症的认识水平,树立和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黄小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26-726
笔者自2003年8月起对632例儿科住院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研究后发现: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护理中给予不同心理行为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明显减少了护患纠纷,大大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助理护士角色转变后的心理变化,分析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对100名助理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不记名),并对问卷调查进行心理学分析。结果:助理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存在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助理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蓓 《中外医疗》2010,29(20):36-3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舒适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0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护理组120例患者,采用与手术相关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1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患者术前、术后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评分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P〈0.01,提示患者的生理、心理压力明显减轻。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护理人员通过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不仅充分发挥了护患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还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50例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并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结果:性病疑病症患者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性病疑病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异常,提示在门诊上处理该病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分为燥热内结型、气机郁滞型、血虚肠燥型、气虚不运型、阴寒凝滞型。运用辨证施护理论,从生活、饮食、心理及用药等其他方面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西医的功能性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校园的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意义,从美国和日本获得的启示,针对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对能力提出建议: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宣传教育;大学开设公共的心理基础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加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无缝管理模式在术晨首台患者候诊期应用的效果评价,探讨相关的伦理问题。方法:选取400例首台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00例,对照组200例,经实施采无缝管理模式,并采用焦虑量表评分(SAS),对两组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改良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比显示:改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管理模式在术晨首台手术患者候诊期的应用,给护患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伦理需求,做到"护患不分离",确保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8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身心健康自评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均分在76.11±13.19,其中以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得分较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分在71.54±42.42。儿科护士大多都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护士社会支持以主观支持得分最高;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便秘患者给予科学的分析及护理,改善便秘症状。方法:分析老年人便秘症状及病因,给予相应的饮食、药物、运动、心理等方面具体指导护理。结果:减少及减轻因便秘而引起的老年患者的痛苦,有效控制其它疾病的发作。结论:对老年人便秘给予相应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邹欣茹  杨绮云 《中外医疗》2013,32(21):148-149,151
目的探讨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使护理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观察、交谈及收集资料的方式,总结患儿与家属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自我科开展心理护理以来,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且护患关系有很大的改善。结论在儿科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在心理科护理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体会。方法:制定心理科护理质量标准和评分细则,进行综合性考核,建立、健全心理科住院患者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健康教育责任制,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结果:体系运行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护理服务质量考核成绩名列医院前茅,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8%,个性化亲情护理服务为99%,护患纠纷与上年度相比下降了10%。结论:此项活动既规范了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又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心理科护弹服务质量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