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以完整牙列为对照组,探讨上颌骨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取上颌骨肿瘤手术后已行赝复体修复的患者30例为实验组,另选择30名完整牙列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取平卧位,安静30 min后行颞窗的大脑中动脉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分别测定修复后组、对照组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时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测得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 修复组与对照组对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赝复体修复后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与完整牙列受试者无显著差异.上领骨缺损患者中空式阻塞器型赝复体修复后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管充盈度接近完整牙列受试者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癫痫亚临床发作过程中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价值.方法:对30例癫痫亚临床发作患者同步进行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连续监测,对发作前1 min及发作后1、5、10和20 min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癫痫哑临床发作前后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心率...  相似文献   

3.
李雄  明莉  李学军  汪福林  陈城  赵羽 《求医问药》2014,(16):274-275
目的:探讨用超声波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126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3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超声波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基化终产物(AGEs)、β-淀粉样蛋白(Aβ)、血小板生成素(TPO)、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诊的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血清AGEs、Aβ、TPO、FFA、HSP70水平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大脑中动脉血流状态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血清AGEs、AO、FFA、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TPO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Vm)快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调节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GEs、Aβ、TPO、FFA、HSP70水平,改善大脑血流供应,从而发挥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血流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测定入院后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指标: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动脉指数(PI)。以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组间病情轻重构成比及病死率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重型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明显低于中型、轻型脑出血患者(P均〈0.05);死亡组的脑血流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减低与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脑血流降低可反映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25例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使用甘露醇前、后大脑中动脉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23例急性颅内高压患儿注射甘露醇0.5 h后收缩期峰流速( Vp)、舒张期末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P﹤0.05),20例TCD频谱改变呈高阻力型,2例注射甘露醇前后均无脑血流信号。结论:急性颅内高压患儿使用甘露醇治疗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但对于TCD频谱变化明显异常、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血流的患儿甘露醇疗效不佳,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脑底动脉。结果 发现年龄的不同对多普勒参数可产生明显影响。在新生儿期,血流速呈线性增加(P〈0.01),以收缩期峰流速(Vs)与年龄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平均流速(Vm)和舒张期末流速(Vd)。血流速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参数增高反  相似文献   

8.
杜珊  王翔  阳建政  黎霞  胡小丽 《重庆医学》2024,(4):592-596+602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和脑血流参数在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颅内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7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确诊的27例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测量ONSD及经颅超声测量颅内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S/D)、阻力指数(RI),而后行腰椎穿刺术并记录颅内压(ICP),将ICP≥200 mmH2O定义为ICP增高组,ICP<200 mmH2O定义为ICP正常组,另选择17例不伴并发症的艾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ONSD及MCA脑血流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ICP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NSD值对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颅内高压的诊断效能。结果 ICP增高组、ICP正常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CA的PSV、EDV、S/D、RI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期院内进行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比研究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2组研究对象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符合率为67%,头颈CTA符合率为79%;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呈升高趋势,且快于对照组,闭塞患者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均慢于对照组;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达峰时间、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呈延长趋势,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呈降低趋势,且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达峰时间、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长于对照组、轻度、中度狭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狭窄(P<0.05)。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头颈CTA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术对牙周病(PD)伴牙列缺损患者颞下颌功能、脑血流速度及龈沟液白介素23(IL-23)、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PD伴牙列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试验组接受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观察6个月,统计两组修复效果、咀嚼功能、肌肉压痛指数、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龈沟液IL-23、PGE2、舒张期末峰流速(Vd)、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峰流速值(Vm)、治疗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咀嚼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6个月后试验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低于对照组,咀嚼状态下大脑中动脉Vs、Vd、Vm大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鼠脑皮质微循环损伤前、后的变化进行活体的、动态的观测。方法:将戊巴比妥麻醉下的10只大鼠制成开放性骨窗模型,保持硬脑膜完整。荧光素标记血浆后,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测血管口径、形状及血流速率在脑损伤前后的变化。结果:伤后10s即出现血管痉挛,随后管径逐渐增粗,30min后基本恢复伤前水平。伤后10s血流量降至最低(下降33.6%),以后有所回升,但始终低于伤前水平,处于缺血状态。结论:损伤后早期降颅压对改善微循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影响脑卒中后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合并有脑卒中史的脑萎缩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182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既往史,用颈动脉超声对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检测,利用磁共振成像进行颈内动脉狭窄检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卒中后脑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脑卒中后脑萎缩的潜在评估指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内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糖尿病对脑卒中后脑萎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联合颈内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评估脑卒中后脑萎缩的准确性较高(AUC=0.864)。结论 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检测可预防脑卒中后脑萎缩,对于有相关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及早进行脑萎缩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对儿童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30例儿童随机分为搏动组(P组,15例)和非搏动组(NP组,15例)。主动脉阻断期间,P组给予搏动灌注,NP组给予非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两组均予以非搏动灌注。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麻醉后(T1)、体外循环开始(T2)、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min(T4)、体外循环结束(T5)、手术结束(T6)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记录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T3和T4,P组Vs、PI、RI显著高于NP组(P0.05),两组Vd与Vm没有显著差异。在T5,P组Vd与Vm显著高于NP组(P0.05),而PI与RI显著低于NP组(P0.05),两组Vs没有显著差异。在T6,两组脑血流流速、PI、RI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搏动灌注增加浅低温体外循环后短期内脑血流量,维持脑血管顺应性,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Han RQ  Li SR  Wang BG  Wang EZ  Liu W  Wang S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86-289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前、后体循环及载瘤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15例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15例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降压前、降压后 30min、动脉瘤夹闭后即刻、停止降压后 30min(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 )测定循环指标变化 ;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h、4h取脑脊液测定S10 0B蛋白含量 ;于动脉瘤暴露后夹闭前后测定载瘤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主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速度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异氟醚降压后 30min ,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mmHg± 12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5 9mmHg± 5mmHg,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mmHg± 8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变化。 (2 )降压组在动脉瘤夹闭后 4h脑脊液中S10 0B浓度明显升高 (F =17 4 95 ,P =0 0 0 0 ) ,显著高于未降压组 (t=2 8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牙合关系丧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前后脑血流速的变化,从而证明恢复牙合关系的重要性,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30名同意配合实验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恢复咬合功能1个月的时间段前后患者脑血流速的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咬合重建修复功能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峰流速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咬合功能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齿缺失与恢复可提高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血管供血量,提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应近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的影响.方法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并于伤后5min、2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并作病理检查.结果脑外伤早期脑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增加,东莨菪碱能降低搏动指数,提高血流速度.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结论兔脑外伤早期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东莨菪碱可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 ,并于伤后 5 min、2 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 ,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脑外伤早期脑血流速度减慢 ,搏动指数增加 ,东莨菪碱能降低搏动指数 ,提高血流速度。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 ;结论 :兔脑外伤早期脑血管痉挛 ,致脑缺血 ,东莨菪碱可缓解脑血管痉挛 ,增加脑血流 ,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12例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参数变化。结果:生后<72小时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与舒张末期流速(Ved)降低、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与生后>72小时监测值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窒息的新生儿在生后72小时内有脑血流减少与脑血管阻力增加的改变,从理论上阐明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用多巴胺类药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国Medasonics公司CDS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日本松下公司EW-254型自动血压计分别检测20名72±3岁健康老年人牛级餐后30min时脑血流速度及肱动脉血压。结果表明,左大脑中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较餐前显著变慢(P0.05)。提示牛奶餐后30min老年人脑部分血管舒张期血流量减少,但其血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宋成伟 《河北医学》2011,17(1):45-47
目的:了解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下患者脑血流量和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使用8%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Ⅱ组: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麻醉前平卧位稳定后5min(T1),水平截石位稳定后5min(T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