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87-288
目的探讨3D与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清扫数目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采用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排尿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医学超声体成像技术的发展,由于传统二维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不足,而导致3D成像技术的发展,3D成像技术有其优势,同时又有不足,为了满足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和发展4D,5D成像技术,并逐渐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DSA-3D fusion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例脑血管病患者行MR检查和DSA检查后用fusion软件进行图像融合成像。结果:其中6例融合图像能很好的显示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能明确病变组织和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3例融合后显示不理想。结论:MR/DSA-3D fusion软件融合成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精确性的图像。  相似文献   

4.
张辉  黄文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705-705
近些年来,随着维生素D(VD)制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国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但目前滥用、盲目使用VD还较为普遍。为此,本文比较了佝偻病患儿补充VD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为科学合理使用VD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受试对象为我院...  相似文献   

5.
三维超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三维超声系统的构成、临床应用、三维超声设备以及用于三维可视化和数据处理的软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或2D、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且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研究组30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统计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术式,相比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中共植入116枚螺钉以及18块钢板,螺钉和钢板的植入长度与方向均完全符合手术前的设计要求。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47.8±8.5)min,平均X线照射次数为(6.8±0.6)次。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准确观察,进而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脊柱外科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影像学、解剖学密切相关的多病种学科.脊柱的局部解剖是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线片、CT和核磁共振等二维影像学资料的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于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学习较为困难.而3D打印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正常与异常的解剖结构的区别,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分析其病因、病理机制,判断疾病的分型和诊断,设计手术方案,并进行模拟练习.结合在临床五年制、八年制实习生以及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带教的经验和体会,展望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康卯吉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20-18,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3D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分析MSCT-3D检查结果。结果粪石性肠梗阻、腹股沟疝并肠梗阻、肠道肿瘤致肠梗阻及肠套叠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均为100%,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87.9%、肠扭转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80.0%。结论 MSCT-3D对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疑似埋伏阻生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33例阻生牙患者中,切牙8颗,侧切牙5颗,尖牙11颗,第三磨牙5颗,多生牙9颗。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的数量、位置、形态及萌出方向,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动静态导航技术已在多个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为提高根尖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国内外学者将数字化导航技术引入根尖手术中,用以准确定位根尖病变,限制开窗范围,实现精准截根,在复杂临床病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动静态导航技术在根尖手术的作用、临床应用现状、研究进展,总结靶向显微根尖手术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MR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amplingperfertionwithapplicationoptimizedcontrastsUS—ingdeifferentflipangleevolutions,3D~SPACE)序列与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TSERetore,3D—TSERT)序列对胰胆管水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grapgy,MRCP)中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优化MRCP的成像序列。方法:对48位受检者分别用3D—SPACE序列与3D—TSERT序列行MRCP检查,将采集到的影像利用siemens3D软件进行MIP(maxi.umintensityprojection)重建,并对2种图像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D—SPACE序列的MRCP显示肝段胆管、胰管的效果明显优于3D-TSERT—MRCP序列(P〈0.05),2种成像序列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1.5TMRI检查中,应用3D—SPACE序列的MRCP在检查时间及成像质量上都优于3D—TSE序列。应成为常规MRCP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3.
随着腹腔镜手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3D技术腹腔镜手术系统逐渐用于临床手术,戴上3D眼镜,借助3D腹腔镜系统,手术过程中,无论是人体结构的深度、病灶的定位还是与周围组织的关联,都更加清楚。医生用器械抓握、分离血管或拿针缝合相关部位的精度大大提高。3D腹腔镜手术系统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使不同层面的血管、神经和组织间隙之间的立体感更强,解剖位置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4.
25羟维生素D_3与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以降低漏诊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佝偻病患儿与34例正常儿童进行25(OH)D3与BALP测定。结果:佝偻病患儿治疗前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浓度,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25(OH)D3与BALP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25(OH)D3与BALP测定对临床诊断佝偻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肿瘤临床较为罕见,其中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是患者保肢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传统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移植、骨诱导膜技术等存在不能及早负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逐步应用骨科手术中,也可为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解读相关的临床报道与临床经验,系统地定义长骨骨缺损的不同程度,阐述3D打印技术的微观设计与临床应用,体现其较所有重建方法在长骨骨肿瘤切除后大节段或极限骨缺损重建中的优势,并通过目前假体材料的发现与尝试的相关临床研究,结合3D打印技术,提出复合材料用于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严重者可致骨骼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虽然临床表现不明显,但也可危害儿童健康。因此.必须早期诊断,加强防治工作。我们采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同临床简易诊断标准相结合的方法.于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对2431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临床简易诊断检查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正愈发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该文将着重介绍此技术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3D打印可应用于高分子、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甚至细胞组织的三维立体加工,其成型技术多种多样。尽管国内外目前仍多集中于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初期的商业开发已悄悄拉开帷幕,然而该技术的革命性及其在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医疗器械监管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马兆扬 《卫生研究》1991,20(6):16-19
维生素D3(VD3)的衍生素-1α-羟基-维生素D3(1α-OH-VD3)是以VD3为原料经过六步化学反应而合成的。总收率为8%。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脊柱退行性疾病人群不断增加。目前临床采用脊柱椎间融合术为患者植入人工椎间融合器以融合相邻节段椎体,维持脊柱稳定性,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材制造椎间融合器与传统椎间融合器相比,能够实现微结构可控、个性化匹配的临床需求,从而提升产品性能,获得更多的临床受益。基于此,综述境内外增材制造椎间融合器常见材料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结合已上市产品的审评过程提出增材制造椎间融合器的临床评价关注点,明确其临床评价时的研究内容,旨在为该类产品注册申报时的临床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疾病相关,血清25(OH)D水平可以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是临床营养常规测量25(OH)D的标准方法.本文总结了检测25 (OH) D2和25 (OH)D3的意义,比较了各种25(OH)D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了我国采用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院质控品标准的LC-MS法常规检测25(OH)D2和25(OH)D3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