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凝血指标对急性颅脑外伤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系统测定119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6h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FFr)、D-二聚体(D—Dimer)、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结果PT、APTT、INR、FBG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重度损伤组INR、D—D明显高于其他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PT、AFFT、INR、DD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BG、PLT则未显示出差异(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PT、APTT、INR、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6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6小时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分析比较各研究分组间上述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T、APTT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血小板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死亡组PT、AP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1),两组间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PT、APTT、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组和GCS≤8分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伤后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24h内,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除TT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8分组与GCS≤8分组比较,上述6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0例颅脑损伤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血时间(TCT)及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相关因子的水平,分析上述因子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时间、牛津残障评分(OH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的PT、APTT、TCT及D-D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C明显降低(均<0.05);患者的PT、APTT、TCT、D-D等指标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PC则逐渐升高(均<0.05);PC随OHC评分的增高而升高,PT、APTT、TCT、D-D随OHC评分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均<0.05);PC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T、APTT、TCT、D-D与GCS呈正相关;PC与损伤时间、OHC评分呈正相关,PT、APTT、TCT、D-D与损伤时间、OHC评分呈负相关(均<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PC、PT、APTT、TCT及D-D等凝血因子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与判断预后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5.
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晞  陈建江 《重庆医学》2005,34(11):1641-164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1)将16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型3组,测定病人入院当时和发病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BPC)值,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治疗1个月后将168例分为GOS4~5分和3~1分两组,比较两组PT、APTT、FDP、D-dimer、BPC值。结果(1)各型颅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DP、D-dimer均有显著差异。(2)各型颅脑损伤中PT、APTT、FDP、D-dimer均有异常,随着伤情加重PT、APTT、FDP、D-dimer均升高。(3)治疗1个月后GOS1~3分组较GOS4~5分组PT、APTT、FDP、D-dimer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的特点。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8例分为轻、中、重3组。测定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 F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血小板( PLT)等各项指标在颅脑伤入院时及入院后3,7天的变化,比较3组入院时的PT,APTT,FBG的值。结果:轻型组入院时与入院后3天比较,4项指标FB、APTT、PT、PLT无显著差异,与入院后7天比较4项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中型组入院时与入院后3天比较,PT、FBG有统计学差异,而APTT、PLT间差异不明显,与入院后7天比较,4项指标均显著增加( P<0.05);重型组在入院时与入院后3天,7天比较,4项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各项指标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进展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简便、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文中探讨AP早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AP患者早期检测CR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结果:SAP的CRP、PT、INR、APTT、FIB值及CTSI评分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CRP、CTSI评分、PT、INR、APTT、FIB各指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0.855、0.927、0.996、0.959、0.966,与0.5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P患者早期行CRP、凝血功能测定对SAP诊断有重要意义,INR是诊断价值最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及血浆cTnI、HCY、PCT变化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27例)、中型组(28例)、重型组(25例)3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浆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对比分析上述各项指标。患者治疗1个月后,根据干预效果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⑴轻、中、重型组患者的PT、APTT、TT和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Fib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性颅脑损伤程度越重,PT、APTT、TT和DD水平越高而Fib水平越低,组内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轻、中、重型组患者的cTnI、HCY、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急性颅脑损伤程度越重,患者cTnI、HCY、PCT水平越高,组内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预后良好组PT、APTT、DD、TT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而Fib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预后良好组cTnI、HCY、PC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以及血浆cTnI、HCY、PCT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有显著关系,监测以上各项指标对正确评估患者伤情严重程度、预后转归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月战 《当代医师》2014,(11):1513-15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WBC)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2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重型损伤两组;1个月后随访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WBC和血糖的水平.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APTT、FIB、PLT、WBC及血糖水平.结果 轻中型TBI组、重型TBI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WBC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而PLT和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TBI预后不良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LT、FIB水平和GCS评分明显降低(P<0.05);PT、APTT、WBC、血糖分别与GCS、OHS评分呈负相关,PLT、FIB与GCS、OH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血WBC及血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初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闫莉妍  辛晓敏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5-80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美国库尔特ACL Futura plus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收集GCS评分13~15分18例;9~12分26例;3~8分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PT、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发现颅脑损伤不同程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检测PT、APTT、TT可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捕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比较不同组之间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各型颅脑损伤中凝虮纤溶功能均有异常,且随着伤情的加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逐渐升高,而血小板(PLT)水平逐渐下降(P〈0.05)。与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比较,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T、APTT、TT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其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明  李志强  刘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41-42,45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凝血功能在评价脑外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照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型组22例,中型组26例,重型组18例。检测并比较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bg)水平。结果血清NSE、PT、APTT和Fbg水平在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存组血清NSE、PT、APTT和Fbg水平较死亡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外伤患者血清NSE、PT、APTT和Fbg水平与病情有关,对于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受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轻中型组(GCS≤8分),35例;重型组(8分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患者PT、APTT、TT和FBG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出血早期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并探讨其与脑出血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7例脑出血患者和3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于入院6h内行DIC筛选试验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并分别根据Glasgow(GCS)昏迷评分和D—聚体(D—dimer)测定值对脑出血病人进行分组,计算各组的死亡率。结果脑出血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D—dimer及APT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GCS评分分组,GCS评分越低,D—dimer值越高(P<0.05);按D—dimer值分组,D—dimer值越高,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D—dimer是准确判断脑出血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