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ACE)和EGFR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测定57例NSCLC和14例肺部良性病变病理切片中膜结合肿瘤坏死因子(M—TNF)、TACE、EGFR的水平,对比分析TACE、EGFR在NSCLC患者和正常人之间以及NSCLC原发灶和转移病灶的表达。结果57例NSCLC中M—TNF和TACE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64.91%,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77.19%;14例肺部良性病变均未见TACE的过度表达:TACE和EGFR在NSCLC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与预后成正相关。结论检测TACE和EGFR在NSCLC中的表达变化是判断恶性肿瘤程度、浸润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TACE和EGFR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中HIF-1α、Cox-2、Ang-2表达情况。结果46例NSCLC组织中HIF-1α、COX-2、Ang-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HIF-1α和Ang-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但COX-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COX-2、Ang-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1α、Cox-2、Ang-2在NSCLC中呈过表达,HIF-1α的表达与COX-2、Ang-2的表达呈正相关,HIF-1α可能通过调控Cox-2、Ang-2的表达,与NSCLC肿瘤血管的生成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Fa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SP70和Fas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NSCLC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NSCLC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80.43%(37/46)、正常肺组织巾无阳性表达;Fas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2%(30/46),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0%。HSP70阳性表达在NSCLC的病理类型、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阳性表达在NSCLC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SP70与Fas在NSCL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γ=-0.327,P〈0.05)。结论 在NSCLC组织中HSP70的高表达和Fas的低表达与肿瘤发生转移有关,HSP70和Fas可能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捅亡的重要基因,可以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这二项指标对肺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85例NSCLC及癌旁组织中PINCH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INCH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PINCH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PINCH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20.5%(16/78),而PINCH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52.3%(56/1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PINCH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INCH蛋白的表达可能在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状态将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并为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Twist和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有完整资料的NSCLC术后肿瘤标本和60例距离肿瘤5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Twist与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8.3%;RECK阳性表达率为51.7%,低于癌旁组织中的85%。Twist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者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P〉0.05)。Twist与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随Twist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随RECK阳性表达显著上升。结论Twist、RECK可能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存在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NSCLC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wist高表达、RECK低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HIF-1α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无表达;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4%,且均为弱阳性表达,HIF—lq表达在正常黏膜与腺瘤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5.6%,显著高于腺瘤组织(P〈0.01)。HIF-1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HIF-1α 阳性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给论 HIF-1α过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及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与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关系及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P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CD34检测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0例正常宫颈组织未见11P表达,2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35.0%)和50例宫颈鳞癌组织(71.4%)均有TP表达,表达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宫颈鳞癌中TP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与宫颈鳞癌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P高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宫颈鳞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即可以作为判断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氢二醇脱氢酶(DD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NSCLC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NSCLC手术标本中DDH与VEGF的表达。结果DDH与VEGF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3.3%、81.1%)较癌旁组织(34.4%、31.2%)与良性肿瘤(12.5%、18.7%)明显增强(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DDH与VEGF高表达可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Ras同源性原癌基因C(RhoC)及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探索RhoC与PTEN在肺癌发生及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NSCLC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1)试验分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及40例正常对照肺组织.(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hoC及PTEN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 Rho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3%(41/60),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RhoC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吸烟史、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70%,显著低于非肺癌组织的阳性率80.00%(P〈0.01) PTEN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直径相关.RhoC和PTEN两者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hoC的高表达与PTEN的低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NSCLC的演进.(2)PTEN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存在重要意义,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ankl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实验共选择74例NSCLC标本。选取2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NKl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kankl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kankl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7/74),9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nkl在NSCLC中与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nk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蛋白失活,说明kankl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水平,了解两种蛋白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病变肺组织(肺癌组)以及12例正常或肺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对照组)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肺癌组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的livin蛋白和TNF-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NSCLC组中,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中livin蛋白较高(73%V817%,P〈0.01),而TNF-α的阳性表达率较无转移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YS56%,P〉O.05)。肺癌组中不同分化程度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与TNF-α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livin蛋白与TNF-α可作为诊断NSCLC的特异性指标,从而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胃粘膜TNF—α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礼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33-1034
目的探讨胃粘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3例Hp(+)胃炎患者,22例Hp(-)胃炎患者,20例胃粘膜正常者,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3例Hp(+)胃炎患者均接受1周抗Hp治疗。利用ELISA法检测胃粘膜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结果Hp(+)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上清液中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Hp(-)胃炎患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Hp感染率和上清液中的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7例Hp根除患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可明显诱导胃粘膜TNF—α的表达;TNF—α在活动性胃炎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中外周血中IL-8、TNF—α及ICAM-1的分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TNF—α、IL-8及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期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TNF—α、IL-8及ICAM-1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NF-α、IL-8及ICAM-1的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重度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TNF—α、ICAM-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疾病活动性增高而增高,提示炎症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胆囊癌中FHIT的表达改变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FHIT在胆囊癌恶性起源中的作用,评价FHIT表达缺失在胆囊癌根治术后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石蜡包埋胆囊癌标本43例及慢性胆囊炎标本43例,免疫组化SP法测定FHIT的表达,对所有43例胆囊癌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胆囊癌组织FHIT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的表达(χ^2=31.74,P=0.000),且FHIT表达随三组间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72%、48.84%、23.26%。胆囊癌男性女性FHIT的表达阳性率相当(χ^2=0.03,P:0.866),60岁以上者和60岁以下者表达阳性率相当(χ^2=0.22,P=0.637)。胆囊癌临床分期更晚期者、组织学分型恶性程度更高者,其FHIT的表达更低(χ^2=4.47,P=0.035;χ^2=8.33,P=0.015)。并且,FHIT的表达和胆囊癌的临床分期(rs=-0.56,P=0.031)、组织学分型(rs=-0.68,P=0.014)均呈负相关。log-rank检验显示:FHIT阳性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要明显优于FHIT阴性表达者(χ^2=4.11,P=0.042)。COX模型显示: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期及FHIT的表达缺失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FHIT阴性表达者预后与阳性表达者相对危险度RR为2.89,95%可信区间为[2.46—3.32]。结论FHIT的表达缺失与胆囊癌病理特征有关,其表达缺失在胆囊癌的恶性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FHIT的表达缺失是判断胆囊癌预后的一个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吸烟小鼠不同阶段气道上皮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上皮γ—连环素(γ—catenin,γ—cat)的表达,探讨γ—cat在吸烟对呼吸道上皮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动物实验按时间将段分成5组:S1M、S2M、S4M、S5M、S6M及正常对照组(SC)。以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γ-cat的表达;以原位杂交技术研究γ-cat mRNA的表达;以图像分析技术随机检测15个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 随吸烟时间延长,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形态依次呈损伤、修复、过度增殖的形态学改变;除S5M组γ—cat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高于SC组外,吸烟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γ—cat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均低于SC组;SC组小气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较少(P〈0.001)。S1M组小气道上皮PCNA阳性细胞虽有增加但不明显。其余各吸烟组小鼠小气道上皮PCNA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香烟烟雾对气道上皮存在损伤作用;γ—cat在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与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及环氧合酶-2(COX-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组21例、子痫前期组17例和正常妊娠组20例胎盘组织E—cadherin及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子痫前期组E—cadherin的表达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COX-2的表达较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E—cadherin与COX-2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1,P〈0.05)。结论胎盘组织局部E—cadherin及COX-2的改变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E—cadherin的上调及COX-2的下调可能受同一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FHIT和COX-2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肺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榆测57例NSCLC组织及6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FHIT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FHIT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80%和82.46%。FHIT在NSCLC组织中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分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2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型、TNM分期、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癌组织中FHIT和COX-2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04)。结论FHIT和CO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成显著负相关,提示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重要的防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3例乳腺癌病例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4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39.5%、41.9%、51.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51.2%,表达不一致率为48.8%,p53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53.5%,表达不一致率为46.5%,p53、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p53、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MTSS1)与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上尿路移行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病理科存档的60例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石蜡标本为观察组,同时取其中30例患者的膀胱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TSS1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MTSS1在对照组的表达率为100.0%(30/30),在观察组表达率为45.0%(2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对照组表达率为96.7%(29/30),在观察组表达率为41.7%(2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SS1与E—cadherin在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化程度好、TNM分期低、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中MTSS1与E-cadherin的表达率较高(P〈0.05);MTSS1与E—cadher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上尿路移行上皮癌中联合检测MTSS1及E—cadherin的表达,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结肠腺瘤样息肉基因(APC)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改变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基因测序法检测62例NSCLC和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P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APC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51.61%(32/62),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APC基因甲基化在腺癌检出率高于鳞癌,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指数、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APC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NSCL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