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综述旨在对子宫颈早期浸润癌的生态学方面的概念予以更新。子宫颈微浸癌(MICA)是原位癌(CIS)向临床浸润癌发展的过渡时期。这种早期浸润指出病变的重要性。虽然也可自行愈合,但它是病变进展的客观证据,而浸润是恶性的最重要指标。微浸癌患者之平均年龄比原位癌较大。有人报告原位癌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1岁,微浸癌为46岁,浸润癌为52岁。微浸癌最小年龄为23岁,也可见于较大年龄。其流行病学资料如产次、初婚年龄、多次结婚等与原位癌及浸润癌相似,而无特殊临床发现,若临床诊断出则不属I_A期。发病率:在假定原位癌行子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标本中,微浸癌只占3~8%。有人报告在某大学  相似文献   

2.
近来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继续细胞学涂片随访很为重视。为此目的,选择阴道原位癌作为观察。这些病人往往无症状并且多数无可见或能摸到的病损,所以是通过常规阴道细胞学检查而发现阴道原位癌(CIS)的。文献已有足够证据认为阴道CIS作为一种孤立的原发肿瘤是极少见的。近来许多报导指出阴道CIS的大多数患者以前已治疗过生殖道其他部位(宫颈、阴道、女阴)的CIS,阴道原位癌和宫颈原位癌一样是能治疗的。本文报导1955年1月至1977年1月在南加利福尼亚癌症和医疗中心检查和治疗的35例阴道原位癌,占同时期该研究中心70例阴道癌的50%。年龄为27~86岁,平均54岁。33例为经产妇,2例为未产妇。  相似文献   

3.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72年至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宫颈原位癌48例和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位癌患者中,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9例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1例,术后均无复发;6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1例术后14年再次发生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和锥切术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宫颈CINⅢ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预后相近,全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原位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单纯宫颈锥切术有术后复发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原位癌确诊与处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癌合理的确诊方法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2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208例初诊为子宫颈原位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①宫颈原位癌经阴道镜+诊断性宫颈锥切术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优于经阴道镜多点活检(P<0.01)。②208例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原位癌171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06例,复发3例(2.8%),次广泛子宫切除术59例,无复发,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随访3-37年,宫颈原位癌复发3例,均在阴道残端;死于癌复发2例;2年、10年、20年和3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9.4%、99.4%、98.7%。结论:对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原位癌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宫颈环状电挖术(LEEP)除外浸润癌。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原位癌有随访条件者可行LEEP锥切术保守治疗;对无生育要求者应以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同时切除阴道上段1-2cm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赘生物(从轻——中度间变到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190例,用冷冻治疗的结果。方法:凡宫颈涂片异常者,除复查涂片外,进行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刮颈管术。患者的涂片有二次连续异常或宫颈活检证明是间变或宫颈原位癌者,作为冷冻治疗对象。宫颈原位癌患者或颈管刮出组织异常者,于冷冻后作宫颈锥形切除或全子宫切除术。在冷冻后不同时期,有27例作全子宫切除术,3例作宫颈锥切术。所有病人用Frlgi-trollics冷冻机和氟昂—22冷冻剂冷冻治疗。采用直径2.5公分探子,顶端为长1.5公分的锥形探头。探头温  相似文献   

7.
电热圈环切术诊断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电热圈环切术(1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在诊断和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因宫颈病变行Leep且Leep病理诊断为宫颈原位癌4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原位癌45例Leep术切缘阳性16例,占35.6%。切缘阳性16例中10例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8例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3例残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灶,分别为CINⅠ2例、CINⅡ1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6例中3例再次Leep,术后病理证实1例残存CINⅠ,3例拒绝进一步治疗。切缘阴性29例中15例直接随访,14例术后接受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无1例有残存病灶。Leep切缘阳性者与阴性者病变残留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随访41例12~36个月,平均23个月,均未发现病变复发;保留子宫的21例中近期有生育要求的5例,3例分别在术后6~21个月妊娠,1例足月分娩,其余2例在妊娠中,均未见宫颈机能不全的表现。结论:Leep是宫颈原位癌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年轻未育、Leep切缘阴性或切缘阳性但切缘病灶仅为CINⅠ~Ⅱ的宫颈原位癌患者保留子宫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对子宫内膜癌多数采用手术及放射治疗。尽管多数晚期的病例仍限于局部或不同程度扩散到区域淋巴结,但已扩散的及复发的病例其治愈率是很低的。用孕激素的辅助治疗有30~50%病例可收到客观疗效。面对非激素化疗效果则估计甚少。一些抗肿瘤药物单独应用可收到部分效果,而联合化疗则比单一用药更有效。本文主要是探讨联合用药对晚期子宫内膜癌之效果。本组病人包括10例扩散的子宫内膜癌及10例复发病例。若癌肿仅限于宫内开始的治疗包括术前后负荷技术的宫腔镭疗,子宫全切(I期)或根治性子宫切除(I期)伴双附件切除。对癌细胞分化良好,无峡部及宫颈浸润,无子宫肌层或浅表肌层浸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锥切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妊娠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患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随着晚婚晚育的妇女越来越多,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保留年轻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术后妊娠结局是值得重视的问题。1子宫颈锥切术(conization of cervix)1.1适应证与术式宫颈锥切是治疗CIN常用的方法。锥切术的适应证主要为不能定期随访的CIN I,CIN II和CINIII和原位癌(CIS),既可诊断又可治疗,在年轻未育的原位癌患者有重要的治疗地位。微小浸润癌中如ⅠA1也可以考虑锥切术。传统的宫颈锥切术现统称为冷刀锥切(CKC),而…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王敏  吕艳春  战芳 《生殖与避孕》2002,22(6):364-366,T004
目的:探讨宫腔电切镜在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阴道镜辅助下应用宫腔电切镜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48例CIN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35.7±6.10岁(25~46岁),术前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 Ⅰ 6例(12.5%),CIN Ⅱ 18例(37.5%),CIN Ⅲ24例(50%)。结果:宫腔电切镜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阴性病人4例(8%),CIN Ⅰ 6例(12.5%),CIN Ⅱ 16例(33%),CIN Ⅲ 20例(41.7%),原位癌1例,行全子宫切除治疗,微小浸润癌1例,行全子宫单附件加盆腔淋巴清扫。2例术后病理报告切除的宫颈、子宫均未找到癌细胞,也无不典型增生存在。其余46例经平均随诊13.5月,未发现CIN残留及复发,治愈率达100%。至今未发现宫颈狭窄及闭锁者。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宫腔电切镜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CIN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虽然宫颈原位癌是常见的疾病,但组织学相同的肿瘤发生于阴道者少见,有些值得考虑的征象说明这两个病变的本质可能是相同的。虽宫颈原位癌的治疗方式和范围仍有不同意见,大多采用子宫全切包括阴道壁切除。经各种方法治疗的子宫颈原位癌后,现阴道原位癌与子宫颈相同的病变并存。原发阴道癌少见,因此想到是易发于宫颈或外阴相同病变的引伸支持 Newman 等提出病灶多中心学说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宫颈原位癌和宫颈间变的治疗明显趋于保守。虽然主要诊断和治疗早期宫颈癌变的方法为宫颈锥切,然后做子宫全摘术,但应用电烙术和冷冻疗法治疗宫颈原位癌者已日益增多。治疗宫颈上皮内癌变的各种保守疗法(电烙术及冷冻疗法)不适用于阴道的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1 29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5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16例(92.8%),其中ⅠA1期77例,ⅠA2期5例,ⅠB1期34例;腺癌为7例(5.6%),其中ⅠA1期3例,ⅠA2期2例,ⅠB1期2例(1例合并宫颈鳞癌ⅠB1期);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和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ⅠA1期各1例(0.8%,1/125)。(2)77例ⅠA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41例(53.2%)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14例(34.2%,14/41)有病灶残留,其中HSIL 13例(9例CIN2,4例CIN3),鳞状细胞癌1例;1例ⅠA1期宫颈腺癌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36例(46.8%)有生育要求的ⅠA1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2例术后切缘为CIN2,2例术后切缘为CIN3,患者均拒绝再次手术。随访23~52个月,未见明显异常。43例ⅠA2期以上患者接受了宫颈癌根治术。已手术的85例患者除2例失访外,1例宫颈鳞癌ⅠA1期术后8年复发,其余未发现异常。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对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且无生育要求的ⅠA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对宫颈锥切术切缘阴性者可保留子宫但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在 196 9~ 1999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皇家妇女医院和Freemanson医院共有 132例阴道上皮内肿瘤 (VAIN )病人 ,包括 9例(6 8% )在开始治疗VAIN的过程中被发现是早期的阴道浸润癌。病人的平均年龄 5 3 6岁 (2 0~ 84岁 ) ,大多数 (75 % )为高分级 (Ⅱ~Ⅲ)VAIN。 72例 (5 5 % )已较早作了子宫切除术 ;2 2例为浸润前病变 (CIN) ,33例为浸润性妇科癌症 ,13例是良性病变 ,有 4例子宫切除术和 (或 )巴氏涂片史的原因不清。 2 1例 (16 % )已接受了盆腔放射治疗。在 80 %以上的病例VAIN不是涉及到阴道穹窿 (在子宫切…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微小浸润癌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宫颈锥切确诊为MIC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结果 31例MIC患者中,24例有宫颈细胞学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阴道镜活检结果,其中1例(3.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17例(54.8%)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13例(41.9%)怀疑早期浸润癌.根据锥切病理,23例被确诊为I a,期宫颈浸润癌(I a,期宫颈癌组).8例为I a2期宫颈浸润癌(Ia2期宫颈癌组),I a.期宫颈癌组中,3例(13.0%)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3%)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9例(82.6%)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接受了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I a2,期宫颈癌组的8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随诊中除1例保留子宫的患者细胞学提示异常、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外,其余患者未见病变复发,保留子宫的4例随诊期间共发生3例次妊娠.结论 阴道镜活检对于MIC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但MIC的确诊必须通过宫颈锥切病理.MIC的锥切后处理主要基于锥切病理,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患者370例(锥切组),无生育要求及宫颈萎缩锥切困难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锥切组CINⅢ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6个月治愈223例,治愈率为93.7%;全切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治愈125例,治愈率为94.7%。锥切组和全切组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锥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68.1%(162/238);全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71.2%(94/132),两组术后对HR-HPV的病毒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锥切组和全切组术前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符合率(锥切组67.2%,全切组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INⅢ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对高危型HPV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浸(AI)的预后意义及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了芝加哥医院1980~1996年间诊治的514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132例手术前接受过放射治疗或单用放射治疗的除外,382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75%的病人留腹腔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62.5%的病人盆腔及腹主动脉的淋巴结取活检。按FIGO手术分期,382例中Ⅰ期226例(59.2%),Ⅱ期48例  相似文献   

18.
锥形活检已广泛的用于宫颈原位癌的诊断,也有的作为治疗原位癌的方法。但锥形切除后很多报道在子宫上仍残留有原位癌,其发生率为16.4%—50%。本文的目的是评价从锥切标本中推断是否仍有癌的残留。残留病变的界限为原位癌或重度非典型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未包括在内。本资料是1964—1973年间,经锥形活检证实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患宫颈早期浸润癌的年轻人的数量正在增加,因而,早期浸润癌保守治疗的必要性也在增加。考虑到生育力,选择治疗方式困难的早期浸润的数量将增加。作者对366例原位癌(CIS)、198例镜下浸润癌(MIC)和29例早期浸润癌(IC)的病人采用Nd-YAG激光锥形切除术,切下的组织进行了组织学检查。术后8~10周,对所有病人行细胞学和阴道宫颈镜检并取活检。以阴道细胞学和阴道镜检随访12~96个月。结果:CIS组中,诊断准确性为72.5%,在MIC组和IC组中为74.6%。所有获得完全切除的病人现在仍存活,且锥形切除后情况良好,无复发的迹象。在MIC组中,非完…  相似文献   

20.
宫颈锥形切除术(简称锥切)是治疗顽固性宫颈炎的一种方法,同时又是早期发现和进一步诊断宫颈癌的一种途径,有时也可作为原位癌的治疗方法.一、适应证1.诊断性锥切:宫颈刮片多次找到癌细胞,而宫颈活检又不能证实有浸润癌者应作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活检诊断为原位癌者,小块的活检只能指出所在部位的病理变化,不能确切反应子宫颈病变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