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EOS)增多同时伴有肺部浸润影被称为嗜酸粒细胞性肺病(ELD),它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局限于肺部或侵犯全身多个系统。该类疾病的特点为肺部阴影、肺泡EOS增多,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高。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偶伴EOS增多的其他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LD的主要药物,疗程和剂量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科2001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EG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黏膜型25例,浆膜型6例,黏膜-肌层混合型1例;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84.38%);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粒细胞(en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14.2% ~49.5% vs 12.5% ~42.5%);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病变多分布在胃窦部、十二指肠和结肠;活检和腹水检测有大量EOS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多以腹痛起病,胃窦部、十二指肠、结肠为常见病变部位,内镜活检和腹水中见EOS浸润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 S)不同程度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EGI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Eo S局部浸润及脱颗粒和Th2反应可能是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依据Eo S浸润深度、部位及范围表现多样,内镜下肉眼所见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除糖皮质激素是EGID的主要治疗药物外,近年来,白三烯抑制剂、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免疫靶向药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 CCS)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脱发、指甲营养不良、色素沉着、体质量减轻、腹泻等。该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因素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消化道的内镜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迄今为止,关于CCS的文献大多是病例报道,全球报道的CCS病例仅500余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浸润为主要表现。本文报道1例被误诊为EG的CCS患者,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HES)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 9例EG和 19例HES ,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EG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和消化道受累的发生率高于HES组 (P <0 .0 5 )。HES组循环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白细胞计数、IgE水平均高于EG组 (P值均 <0 .0 5 )。 9例EG和 3例HES行内镜黏膜活检发现有EOS浸润 ,HES的大肠黏膜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EG(P <0 .0 1)。EG患者经对症或激素治疗均缓解。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HES有效 (12 / 15 )。结论 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循环中EOS、白细胞计数和IgE的高水平以及大肠的EOS浸润提示HES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免疫/抗原介导的慢性食管炎症,以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及食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为临床病理特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系由IgE和非IgE联合介导引起的变态反应.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RED)及其他可引起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食管扩张等.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 E)是以食管壁全层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慢性免疫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因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药物和手术等。本文就Eo 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镜检查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系指胃壁和(或)肠壁以嗜酸粒细胞(EO)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易误诊[1,2].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及病理特点在EG的诊断价值,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和(或)肺组织及(或)胸膜腔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异常增多,常伴有外周血EOS增多。按病因学分类可将EPD分为病因明确的继发性EPD与起因不明的特发性EPD,其中以继发性EPD多见,其病因涉及感染、变态反应、风湿免疫、肿瘤等多种疾病。EPD是呼吸学科中极具挑战的疑难疾病,涉及多个学科,病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各异,可单发于肺部,或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肺部表现。临床医生普遍对其认知不足,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系统、全面的病因分类和诊断思路对EPD的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梗阻、食物嵌顿及反流样症状等.诊断主要依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及食管病理,并且排除可能导致该类临床表现的其他食管及食管外疾病.其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包括抑酸、饮食调节、糖皮质激素、食管扩张等,以激素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以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该病可以累及消化道全长或某一部分,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E)、胃炎、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肠炎、结肠炎及直肠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献报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提示,吸入和食物过敏反应可能诱发该病的发作。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种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标准未得到一致公认,多强调以病理为主的综合诊断,同时要除外其他继发性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治疗以控制饮食和糖皮质激素为主,近年出现针对发病机制的生物制剂治疗,但尚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鞭节舌虫病: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鞭节舌虫病。据文献检索此系世界上第一例鞭节舌虫寄生于人体内并引起发病。该病临床特点为长期高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轻度贫血;骨髓及周围血嗜酸性白细胞增高;全结肠多发性息肉样赘生物;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该病需与引起肝脾肿大,长期高热,腹痛腹泻等各种疾病相鉴别。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自然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4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例EG患者中,10例病变范围涉及黏膜层,1例病变范围涉及肌层,3例病变范围涉及浆膜层。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均证实胃肠道组织有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9例患者,1~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内镜或手术取到活体组织中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该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良性疾病,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和内镜表现多样, 容易因医师经验不足而导致漏诊、误诊, 延误治疗。本文总结了SRUS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为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属于原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组织特征,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少见胃肠道疾病[1]。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好发于胃和小肠[2]。该病因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故误诊率较高。本研究收治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以反复腹痛、小肠穿孔为主要症状就诊。现报道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20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试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黏膜型12例、浆膜型2例、混合型6例;EG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可伴有腹胀、腹泻、腹水、恶心、呕吐;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13.5%~50.6%和7.8%~38.5%).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内可迅速缓解症状,减量维持,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病情可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降低首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首诊误诊率为38.3%,分型以黏膜型(85%)为主,临床表现以腹痛(85%)为主,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75%患者骨髓嗜酸细胞增高,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疗效良好,激素治疗组嗜酸粒细胞下降明显.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过敏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骨髓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内镜活组织检查和腹水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是抗BP180和抗BP230 IgG自身抗体介导的疾病。近年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在B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EOS浸润是BP突出的病理特征;EO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明显升高,EOS水平与B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EOS在BP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诱导真皮-表皮分离。因此,可以将EOS及其产物以及调节其功能的介质作为治疗BP的潜在靶标进行研究。本文综述嗜酸性粒细胞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肺疾病,以嗜酸粒细胞在肺中聚集为特征。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高。本文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对该病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肺疾病,以嗜酸粒细胞在肺中聚集为特征.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高.本文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对该病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