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3例,术后第1~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2ml/d,同时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32例,仅行抗凝治疗。2组患者于术后1、4和14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33例中仅1例(3.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32例中有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0%),其中6例(18.8%)发生在瘫痪侧,7例(21.9%)发生在腘静脉以下,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ICP)预防急性脑梗塞患者(非溶栓,肌力3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14、30天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血流流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未发生皮肤破溃、坏死等不良事件。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塞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剂量低分子肝素结合穿戴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2例,术后第1天至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2 ml/d,同时穿戴弹力袜.对照组28例,未行抗凝措施和穿戴弹力袜.两组患者于术后1 d,7 d和14 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 d和7 d复查头颅CT,术后每天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结果 预防组32例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28.6%),其中6例(21.4%)发生在瘫痪侧,7例(25.0%)发生在脑静脉以下,有症状者2例(7.1%),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好转;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3.6%).两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各1例,经再次手术,病情均稳定.两组间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深静脉血栓28.6% vs 0,P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30例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术后3 d、7 d切口引流量、出血、切口血肿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7.5%),观察组仅1例(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7 d时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血肿及其他部位出血。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髓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区别。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的下肢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病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钠和硝冰散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钠和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为对照组,统计血栓出现率和肿胀消除时间。结果: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而肿胀消除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可以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组100例,术前12h至术后7d,每日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对照组100例,未行任何预防性抗凝措施.两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每隔7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与手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无术后颅内出血者;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10%),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并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预防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与参照组(n=37),参照组给予常规间隙气压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第7、14d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中,可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对髋膝关节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髋膝关节周围骨折及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使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对双下肢交替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来预防下肢关节的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只在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症状进行评估,观察下肢深静脉彩超,记录围手术期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经过两种预防方法联合介入,其术后术侧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手术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在预防髋膝关节术后静脉血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围手术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下肢深静脉的患者100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60.00%),实验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7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普通肝素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单独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1周后均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切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指标PT、AprlT、Tr明显延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深静脉血栓均发生在术后3—5d。术后均未有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少切口引流量且有效延长凝血时间,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苍白术散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高龄粗隆间骨折需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参苍白术散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凝血系列检查、肿胀指数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等指标结果,以观察两组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DVT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参苍白术散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在预防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义煤集团总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00例,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独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49例;联合组(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51例,对比两...  相似文献   

13.
邱振雄  刘维藩 《吉林医学》2010,31(18):2799-2800
目的:对比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疗效。方法:对LC患者按进院先后随机分组,研究组(A组)术前15 min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组(B组)行常规LC手术。术后3 d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A组的血栓率为0.54%,B组的血栓率为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术前不采用任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术前12h于腹部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l当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动静脉泵(AV泵)在下肢长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患者14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75例、对照组68例,按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统一康复指导。实验组于术后14~20h开始使用AV泵,应用时间根据患者情况确定2,次/d,每次1小时。对照组不使用AV泵。每天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使用双重超声测定下肢远、近端的静脉血栓。结果:实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对照组15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AV泵能够有效减少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于书卿  季楠  钱珂  康帅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0,32(10):779-781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30例,术后第1天即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110例,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每隔3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9例(3.9%)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25.5%)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有2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任蓉  刘明翠  石峻  张婧 《海南医学》2011,(20):46-48
目的观察抗血栓压力袜及低分子肝素钠对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9例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30min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24h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至术后5d。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术后3~10d两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为0.9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联合术后24h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有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3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1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患者血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查血D-二聚体,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其伤口引流量均由少至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冰硝散外敷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83例病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治疗组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同时患肢外敷冰硝散,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同时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患肢外敷冰硝散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颅脑创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青 《当代医学》2011,17(9):42-4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第1~14d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2ml/d,同时穿戴弹力袜。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未穿戴弹力袜。两组患者于术后1d、7d和14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24%),其中7例(7%)发生在瘫痪侧,13例(13%)发生在静脉以下,有症状者5例(5%),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好转;发生症状性肺栓塞9例(9%)。结论颅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剂量低分子肝素和使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