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切除范围与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 124例病例分2组,一组用内窥镜手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后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中鼻甲。另一组除上组的手术范围外,扩大上颌窦的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大的中鼻甲。术后处理相同。结果 通过术后鼻窦炎转归的效果比较,认为尽管手术范围不同,但是其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 手术范围不同,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上颌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厚明显的中鼻甲;B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尽量保留中鼻甲,特别肥厚者也行部分切除。结果:218例均随访1年以上。按海口1997年疗效评定标准,A组治愈100例,治愈率92%,B组治愈99例,治愈率91%;A组好转9例,好转率8%,B组好转10例,好转率9%。结论:鼻内镜手术范围的关键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是否扩大上颌窦口并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FESS术和柯-陆氏术联合进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ESS术和柯-陆氏术联合进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加柯-陆氏术,其中FESS术切除钩突、筛泡及部分前组筛房,使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通畅,柯-陆氏术明视下彻底清除窦腔内的病灶。结果18例随访1~2年,自觉症状消失,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开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结论FESS术 柯-陆氏术是彻底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内窥镜下经鼻行上颌窦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内窥镜下经鼻上颌窦手术51例(99例次,均匀为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进行分析,术式包括钩突切除术,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钩突切除+全筛切除术和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中甲成型术。结果:对51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1年,治愈33例(占64.7%),好转13例(占25.4%),无效5例(占9.8%),总有效率为90.1%,结论:经鼻内窥上颌窦手术是符合鼻窦生理的功能性手术,疗效好,但仍应注意影响其疗效的诸多因素,如术前麻醉选择,术中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指出经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关键在于去除其阻塞因素,而不是用器械扩大自然开口。  相似文献   

5.
<正>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iuns Surgery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创了鼻外科新领域。其手术方法是采用各种不同角度的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以及中鼻甲钩突的处理等。通过小范围的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鼻窦引流通畅术后复发少,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由于本科开展此工作已五年,时间尚短,只能浅谈此手术注意事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6年3月~1998年5月 ,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FESS)46例 ,术后随访6~12个月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 ,男31例 ,女孩子15例 ,年龄15~53岁 ,其中慢性复发性鼻窦炎19例 ,鼻息肉伴鼻窦炎27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鼻内窥镜检查和行鼻窦CT扫描。1.2手术方式本组所有病例均为表局麻 ,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1]。结合CT检查结果 ,按步骤进行钩突切除及筛窦、额窦、上颌窦开放术。术中见鼻息肉主要来源于筛泡、钩突以及中鼻甲呈息…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囊肿往往通过内窥镜于上颌窦自然开口处切除病变,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再加开放上颌窦口受其周围解剖影响,如合并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等,操作起来常有困难,有时还要行鼻中隔矫正,鼻甲骨折后再行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口后再行上颌窦手术,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9.
保留中鼻甲的筛前神经综合征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保留中鼻甲的筛前神经综合征界内窥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诊断为筛前神经综合征的患者行鼻内窥镜界中隔矫正术 钩突切除术 中鼻甲外移术治疗,同时对合并有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开放术。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0.5-5年无复发。结论:界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 钩突切除术 中鼻甲外移术对筛前神经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保留中鼻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3 岁,因双侧鼻塞 10 年,睡眠时打鼾 6 年,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度)、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之诊断入院。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常年服用北京降压 0号,每日1片治疗,血压控制平衡,此外无其他疾病史。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呼吸紊乱指数(AHI)为 45 4;行鼻内窥镜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肥大,双侧钩突异常肥大;鼻窦 CT检查见双侧筛窦、上颌窦炎症改变;各项常规检查无异常。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中将双侧钩突完全切除,上颌窦口扩大,前筛完全开放,并多次嘱咐患者注意眼部情况,均未见异…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内窥镜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方便,视野清晰,范围扩大,并可示教,减少了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术野欠清,有可能破坏正常粘膜。我院自1995年8月起开展了内窥镜下五官科手术80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其中双筛窦上颌窦开放术23例,一侧筛窦开放术20例,额窦筛窦上颌窦开放术13例,上颌窦开放术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4例,双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开放术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例。其余病种采用双中、下鼻甲次全切除术,双鼻腔息肉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
陈尔东  王洁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47-749
目的 观察评价107例(185侧)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行全麻或局麻手术,其中:单纯钩突切除术+上颌窦开放术11侧,钩突切除+前中筛房开放术78侧,钩突切除+全筛切除术36侧,钩突切除+全筛切除+中鼻甲成形术41侧.蝶窦开放术19侧.结果 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78%(144侧),好转...  相似文献   

13.
汤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36-2838
目的:比较保留上颌窦口黏膜和不保留上颌窦口黏膜的两种上颌窦手术方法对慢性上颌窦炎治愈率的差异。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病例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手术。对照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扩大上颌窦骨性窦口并切除上颌窦口黏膜;治疗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扩大上颌窦骨性窦口但保留上颌窦口黏膜贴于骨性创口。结果:随访12个月以上。依照海口1997年标准,对照组72侧,治愈65侧,治愈率为90.3%,治疗组77侧,治愈70侧,治愈率为90.9%;对照组好转4侧,好转率为5.6%,治疗组好转4侧,好转率为5.2%。结论:鼻内窥镜下两种上颌窦炎处理方法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邱华(百色533000)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一种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的新方法,是在良好光源的照明下,精确辩认和切除病变组织,保留中鼻甲,开放前组筛窦,保证上颌窦、额窦、后组筛窦的通气引流,重建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保留钩突,使鼻窦、鼻腔生理功能得以维护.方法 对25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例患者左侧鼻腔为试验组,右侧为对照组,试验组施行经鼻内镜保留钩突上颌窦开放术,对照组行经鼻内镜切除钩突上颌窦开放术.结果 25例上颌窦炎患者均随访>6个月,试验组钩突仍维持正常解剖学形态,上颌窦开口引流通畅,窦腔粘膜形态正常,且0度镜不能直视上颌窦口.对照组引流通畅,窦口开放,0度镜可直视窦口.结论 保留钩突的上颌窦开放术,可避免鼻窦受吸入气流的直接撞击,以及术腔粘连,可达到与切除钩突的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是鼻科领域划时代的变革。现代鼻内窥镜外科涵义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清除病灶、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以治愈鼻窦炎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因此更新知识、开发此技术是人民健康的需要。我院自2000年~2002年共开展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40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20例,女180例;病史:2~20年不等,其中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156例。鼻源性头痛24例,鼻息肉摘除110例,同行钩突切除术,上颌窦开放术220例,筛窦开放术180例,上颌…  相似文献   

17.
自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开展以来,上颌窦口扩大术就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经典术式,完整切除钩突也作为上颌窦口扩大术以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第一步得以广泛开展。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单纯慢性鼻窦炎手术时发现,部分病人钩突尾端残留,甚至完整保留钩突并不影响手术效果。许庚研究表明,保留或重塑钩突的鼻窦开放术维护或重建鼻腔原有结构,可对开放的鼻窦具有保护并防止吸人气流直接冲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功能性内窥镜治疗鼻窦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开展 ,出现了功能性内窥镜治疗鼻窦疾病的手术新方法。它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 ,具有组织损伤小、能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其手术方法是采用各种不同角度的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 ,在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中鼻甲及钩突处理等手术。这类手术的开展 ,不仅需要医生有娴熟的技术 ,而且还必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心护理 ,才能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 1 996年 7月至今 ,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97例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的处理意义。方法在5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适当处理,并术后观察中鼻甲、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恢复正常43例,发生粘连7例;上颌窦口开放41例,狭窄9例。结论在鼻内窥镜手术中,适当处理病变中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保留钩突鼻内镜手术患者与切除钩突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鼻内镜手术中保留钩突是否对手术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方法对我科部分保留钩突与切除钩突鼻内镜手术病人进行术后复查随访,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鼻内镜检查计分(Lund-Kennedy 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生存质量(QOL)情况.结果保留钩突与切除钩突鼻内镜手术病人均预后良好,QOL 明显改善,两组 VAS 评分、Lund-Kennedy 评分、SNOT-20均无显著差异(均 P >0.05).保留钩突未造成额窦、上颌窦引流障碍,未引发额窦、上颌窦炎症,未对术腔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对于钩突功能正常,未被病变累及的病人,在鼻窦手术中应该尽量保留钩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