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葡萄糖运载体4(GLUT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和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各30只,并分别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低强度(12m/min)跑台运动组和高强度(20m/min)跑台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时间均为1小时。运动后即刻取材,测定骨骼肌GLUT4基因和蛋白表达、AMPKα2蛋白表达以及肌糖原、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无论野生型还是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1小时不同强度一次性跑台运动后GLUT4 mRNA含量与安静组相比均显著增加。无论安静状态或1小时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后,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GLUT4基因和蛋白含量与野生小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1小时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后,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鼠。野生或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低强度跑台运动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安静组,而高强度跑台运动组与安静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强度一次性运动后,敲除AMPKα2基因虽然影响了运动小鼠肌糖原的消耗,但未影响骨骼肌GLUT4基因和蛋白含量变化,提示AMPKα2可能并非是一次性运动诱导的骨骼肌GLUT4蛋白和基因含量变化的唯一调节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脏特异性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BMPR1 A,又名ALK3)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探讨ALK3基因在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细胞凋亡与室间隔缺损的关系. 方法 实验分为纯合子小鼠(α-MHC Cre+/-,ALK3 F/-),杂合子小鼠(α-MHCCre+/-,ALK3 F/+)和野生型小鼠(C57)3组,每组取5只.20只雌性α-MHCCre+/-,ALK3+/-小鼠和20只雄性ALK3 F/F小鼠交配获得心脏特异性ALK3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小鼠(α-MHC Cre+/-,ALK3 F/-)和杂合子小鼠(α-MHC Cre+/-,ALK3 F/+);雌性和雄性C57小鼠各10只交配获得子代野生型小鼠;均取13.5d胚胎.提取胎膜DNA,PCR鉴定基因型.光镜下HE染色显示心脏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凋亡情况,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结果 光镜显示α-MHC Cre+/-,ALKS F/-小鼠存在室问隔缺损现象,α-MHC Cre+/-,ALK3 F/+小鼠和C57小鼠心脏形态正常;透射电镜和TUNEL提示α-MHC Cre+/-,ALK3 F/-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现象较α-MHC Cre+/-,ALK3 F/+小鼠和C57小鼠严重. 结论 ALK3基因在调控心脏发育和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脏特异性ALK3基因敲除小鼠中,室间隔缺损可部分归因于心肌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1C-GF120918作为PET显像探针对人体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功能的检测及其意义。 方法 化学合成11C-GF120918;给小鼠注射11C-GF120918, 使用自动伽玛粒子计数管测定不同时间、不同剂量、小鼠各组织器官中11C-GF120918的放射性强度; 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监测30 min后小鼠脑部和血液中11C-GF120918代谢情况; P-gp基因敲除组、BCRP基因敲除组、P-gp/BCRP基因敲除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11C-GF120918, 进行PET显像, 实时监测小鼠大脑中的11C-GF120918放射强度变化。 结果 11C-GF120918在小鼠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广泛分布, 相对于正常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 P<0.05);且11C-GF120918代谢稳定, 注射后30 min, 在大脑和血液中仍有(99.3±0.5)%和(83.2±3.5)%未被代谢, 具有较好的生物化学稳定性和辐射稳定性。P-gp/BCRP基因敲除组小鼠大脑中11C-GF120918放射性强度是野生型对照组的9倍(χ2=7.69, P<0.05), 而BCRP基因敲除组小鼠大脑中放射性强度是野生型对照组的3倍(χ2=8.24,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11C-GF120918标记效果比较稳定。 结论 使用11C-GF120918作为PET显像探针可以用来评价P-gp和BCRP的耐药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ten基因及其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骨代谢疾病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在利用Cre-LoxP系统获得成骨细胞特异性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上,利用X线摄影术、骨密度分析及组织学染色方法分析Pten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型小鼠的骨量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取2种基因型小鼠骨组织RNA,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如胶原Ⅰ、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标志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成骨细胞特异性Pten基因敲除小鼠,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的体型较野生型小鼠没有明显改变,但X线片、骨密度及组织学分析均表明Pten敲除小鼠骨量明显增加,发生了与人类骨质硬化症相类似的表型:此外,实时定量PCR的分析结果显示,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如胶原Ⅰ、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标志分子的表达都有明显的升高.结论:成功地建立了Pten基因敲除骨质硬化症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1型糖尿病模型INS2AKTTA小鼠颈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取INS2AKTTA雄性小鼠和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各10只,分别作为1型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两组小鼠第16周龄时麻醉处死,处死前检测空腹血糖、测量体重.处...  相似文献   

6.
功能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延伸,即通过检测生物体受到特定刺激与干扰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获取生物代谢标志物并进一步采用实验方法验证代谢标志物及其关联的酶、基因与蛋白等的功能,可从“代谢物-酶-基因-蛋白”角度系统揭示病理生理改变的分子机制,阐明代谢物关联的上下游生物机制。本文对目前功能代谢组学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常用方法和研究策略、疾病靶点及发病机制探索、药物作用机制分析等进行综述,同时对功能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重编程代谢组学相结合的延伸研究进行总结,最后分析并展望功能代谢组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艺凡  丁萌楠  张敏  邢陈  王伟  张冲冲  黄欣  吴霖  刘琨  宋伦  沈倍奋 《军事医学》2021,45(5):358-362,379
目的 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对72 h睡眠剥夺(SD)前后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C57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和野生型小鼠睡眠剥夺组(WT-SD);per2基因敲除小鼠(per2-/-)随机分为per2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per2-/-)和per2基因敲除小鼠睡眠剥夺组(per2-/--SD).SD组小鼠使用睡眠剥夺仪进行连续睡眠剥夺72 h.小鼠麻醉后摘脾,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淋巴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别CD4+T、CD8+T、CD3+T以及B220+B比例变化,并通过脂多糖(LPS)刺激3 d体外培养进行流式染色检测上述各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小鼠脾B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WT组小鼠相比,per2-/-组小鼠脾CD4+T、CD8+T以及B220+B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在进一步的睡眠剥夺实验中发现,per2基因敲除影响T细胞,尤其是CD8+T的组成变化.在LPS刺激实验中,与WT组相比,S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更加明显,且与WT-SD组相比,per2-/--SD组B220+B细胞比例增加.同样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但与WT-SD组相比,per2-/--SD组脾B细胞降低同时对应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per2对脾淋巴细胞的组成影响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调节睡眠剥夺后B淋巴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雄性C3H小鼠体内后的存活、转归以及移植后hIGF-1基因的表达。方法:84只雄性C3H小鼠随机(20~30g,7~11w)分为A组(正常小鼠转基因细胞移植组)、B组(正常小鼠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C组(受伤小鼠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和D组(受伤小鼠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每组20只,另4只作正常对照。A、B两组分别于右侧腓肠肌中段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或空白成肌细胞;C、D两组以重力打击造成小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伤后第3天分别于致伤局部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或空白成肌细胞。注射细胞后第2、5、10、20、30天,各组随机抽取4只小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中段检测,Br-dU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外源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情况;4组另行hIGF-1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PCR检测外源转基因细胞在体内表达hIGF-1情况。结果:各组小鼠均有BrdU免疫组化阳性染色,A、C两组均有hIGF-1mRNA表达及hIGF-1分泌,B、D两组未检测到hIGF-1mRNA表达及hIGF-1分泌。结论:携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正常及钝挫伤小鼠体内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并能稳定地分泌hIGF-1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对腓肠肌自噬和葡萄糖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激活自噬对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功能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4周龄ICR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然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组,n=6只)和急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n=24只).急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小鼠运动力竭后根据恢复时间再分为运动后即刻组(0h组,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高剂量率照射(FLASH-RT)和常规照射(CONV-RT)对胶质瘤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方法胶质瘤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21只, 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健康对照组(3只)、CONV-RT组(9只)和FLASH-RT组(9只)。CONV-RT组以0.4 Gy/s的剂量率对小鼠头部进行单次24 Gy照射, FLASH-RT组以60 Gy/s的剂量率对小鼠头部进行单次24 Gy照射, 健康对照组以相同条件给予0 Gy假照射。两照射组照射后1、3、7 d分别收集小鼠眼内眦静脉血并分离血浆。健康对照组于假照射后7 d收集小鼠眼内眦静脉血并分离血浆。采取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平台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胶质瘤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胶质瘤小鼠受不同方式照射后, 血浆中代谢物均发生显著变化。FLASH-RT组和CONV-RT组3个时间点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筛选出12和5种差异代谢物, 照后1 d血浆代谢物差异最大, 照后3和7 d血浆代谢物差异减小。FLASH-RT组筛选出的花生四烯酸与异戊酸也存在于CONV-RT组中, 其余10种差异代谢物仅存在FLASH-RT组, 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28基因在爆震致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6只健康雄性C577BL/6小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n=8)和爆震伤模型组(n=8),将16只健康雄性CD28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入CD28基因缺失组(n=8)和PI3K抑制剂组(n=8).通过自主研发的爆震伤模型装置建立爆震致肠道损伤模型.每日观察小鼠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预防增龄性骨骼肌衰减中去乙酰化酶3(Sirtuin3,Sirt3)的调控机制,为运动预防肌肉衰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运动组(EG,15 m/min,第1周30 min/d,每周递增5min,跑台坡度为5%,6 d/w,4 w),每组10只。腓肠肌切片HE染色计算横截面积百分比;测定大鼠腓肠肌Mn-SOD、MDA含量;ELISA法测定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y-guanosine,8-OHd G)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细胞内Sirt3和PGC-1α蛋白含量变化。结果:(1)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运动组大鼠腓肠肌所占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运动组大鼠腓肠肌Mn-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MDA、8-OHd 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3)运动组大鼠腓肠肌PGC1-α和Sirt3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度有氧运动通过促进12月龄大鼠腓肠肌PGC1-α和Sirt3蛋白表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骨骼肌过氧化损伤,预防增龄性骨骼肌衰减。  相似文献   

13.
需行全身照射患者辐射损伤血浆代谢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与人辐射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初步探讨辐射损伤涉及的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40名患者全身照射(TBI)辐照前后的血浆样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TBI对人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并筛选出与TBI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结果 TBI后,血浆中葡萄糖、肉豆蔻酸、草酸、3-羟基丁酸、尿素、天冬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胆固醇、丙酮酸、丙酸、乳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醇、山梨糖酐、乙二醇和次黄嘌呤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TBI可引起人体血浆中代谢物水平显著变化,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等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Mfn2蛋白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的线粒体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和耐力训练组(ET),每组10只。ET组大鼠进行12周游泳耐力训练,CN组不训练正常饲养。12周后取大鼠腓肠肌,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测定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呼吸功能、Mfn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ET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MnSOD活性显著高于CN组(P<0.01),MDA含量低于CN组(P<0.05),态3呼吸和Mfn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N组(P<0.05),呼吸控制比和Mfn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N组(P<0.01),态4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游泳运动显著上调了Mfn2基因及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耐力训练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的线粒体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A2A受体激动剂干预或A2A受体抑制剂干预对小鼠运动活性、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取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A2AKO)的雄性小鼠(A2AKO组)及同窝野生型(WT)C57BL/6小鼠(WT组)待用。另取雄性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CH58261组、CGS21680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腺苷A2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SCH58261(2mg/kg)、腺苷A2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CGS21680(0.5mg/kg)和同体积(0.25ml)载体溶液(二甲基亚砜+生理盐水)腹膜腔注射,10min后待用。前述各组别小鼠均进行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的运动活性、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结果与WT组比较,A2AKO组旷场总运动路程缩短(P<0.001),周边区域的滞留时间延长(P<0.05),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及在开臂滞留时间减少(P<0.05),强迫游泳的累计不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CGS21680组旷场总运动路程缩短(P<0.01),周边区域滞留时间延长(P<0.01),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及在开臂的滞留时间减少(P<0.01),强迫游泳的累计不动时间延长(P<0.001),而SCH58261组旷场总运动路程和中心区域活动路程延长(P<0.001),强迫游泳的累计不动时间缩短(P<0.0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苷A2A受体激动剂可减少小鼠的自发和探索行为,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该效应与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引发的效应相似,与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引发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Apelin基因敲除鼠葡萄糖耐量和骨骼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8周龄野生C57BL/6J小鼠和Apelin敲除小鼠各40只,两种鼠进一步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20只,共4组,分别为:野生安静组、野生运动组、敲除安静组、敲除运动组。运动组进行前两周跑速为15 m/min、后两周跑速为20 m/min、坡度为5°的跑台运动,每周运动6天,每天运动1小时。运动组最后一次运动休息48 h后,4组中每组10只进行糖耐量实验(GTT);每组剩余的10只,进行骨骼肌指标的测定。RT-PCR测量骨骼肌Apelin及糖代谢相关基因Glut4、Gbe1、Phka1、Hk2和Pfkm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骨骼肌Apelin和Glut4蛋白含量。结果:(1)敲除安静组与野生安静组相比,GTT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P<0.01),骨骼肌内Glut4,Gbe1,Phka1,Hk2和Pfkm mRNA和Glut4蛋白表达都显著性降低(P<0.05)。(2)敲除运动组和野生运动组相比,骨骼肌内Glut4,Gbe1,Hk2和Pfkm mRNA和Glut4蛋白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敲除运动组和敲除安静组相比,小鼠GTT显著性改善,骨骼肌内Glut4,Gbe1,Phka1和Hk2 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P<0.05)。(3)野生运动组和野生安静组相比,小鼠糖耐量和骨骼肌内Apelin mRNA和蛋白以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没有变化。结论:(1)Apelin KO鼠的糖耐量受损,骨骼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2)4周有氧运动可改善Apelin敲除鼠的糖耐量降低,对骨骼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氯联苯( PCBs)与高脂饮食暴露后SD大鼠尿液代谢组变化,探讨PCBs对糖、脂肪等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毒性机制,并寻找潜在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PCBs组、PCBs与高脂联合暴露组。于染毒6周收集尿液样本,采集尿液的1 H NMR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分析数据。结果 PCA得分图显示,联合暴露组与其他3组可完全区分,表明该组动物尿液代谢特征与其他3组存在较大差异。 PCA载荷图显示,联合暴露组大鼠尿液中乳酸、葡萄糖、肌酸、2-羟异戊酸含量显著上升;柠檬酸、琥珀酸、牛磺酸、马尿酸、氧化三甲胺( TMAO)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PCBs与高脂联合暴露导致大鼠尿液中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含量降低或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蓄积,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这些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糖类、脂肪、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可能成为PCBs与高脂饮食暴露的候选毒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繁殖并鉴定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 - 3基因敲除(SRC - 3-/-)小鼠.方法:通过SRC - 3-/-雄性小鼠与杂合子(SRC - 3+/-)雌鼠杂交,繁殖出SRC - 3+/-及SRC - 3-/-两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 法进行鉴定,并进一步提取肝、脾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型鉴定.结果:成功繁殖并准确鉴定出更多数目的SRC - 3-/-小鼠.SRC - 3+/+小鼠脾组织SRC -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组织,而SRC - 3-/-小鼠的肝、脾组织均未见SRC - 3蛋白表达. 结论:雄性基因敲除小鼠与雌性杂合子杂交是获取大量SRC - 3-/-小鼠的有效途径,PCR法是其子代简单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基因敲除的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功能变化及其与组织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选用3种CRH基因型: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小鼠,以凝固汽油复制20%的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小时和24小时分别以腹腔灌洗法提取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趋化功能变化;并以血琼脂平板培养法,观察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 CRH-/-小鼠烧伤后,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功能较CRH+/+烧伤小鼠显著减弱,伤后6小时趋化指数(14.05±5.54)低于伤后野生型(27.1±8.61)(P0.05),CRH-/-小鼠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CRH+/+和CRH+/-烧伤小鼠,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P0.01);伤后24小时CRH-/-小鼠肠系膜淋巴结菌落数(974±356.75)和细菌移位率(100%)分别显著高于野生组小鼠肠道菌落数(574±191.4)和细菌移位率(40%)(P0.01),伴肠道炎性损伤加重。结论创伤应激早期,CRH基因敲除显著削弱机体天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FVB/N品系Mxi1基因敲除(knock out,KO)(Mxi1-/-)小鼠进行遗传背景转换,为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种类的基因修饰小鼠.方法 将FVB/N品系杂合子小鼠(Mxi1+/-)与异性C57BL/6品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Mxi1+/+)杂交,获得杂合子F1代后将其与C57BL/6品系Mxi1+/+小鼠回交,再选择F2杂合子与C57BL/6品系Mxi1+/+小鼠回交,依此再回交8次后,子代互交.利用鼠尾DNA进行基因型鉴定及微卫星DNA(msDNA)检测,组织信使RNA(mRNA)和组织蛋白检测背景转换效率.结果 基因型鉴定为Mxi1-/-的互交子代小鼠msDNA检测结果与WT型C57BL/6小鼠一致,与FVB/N小鼠不同.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任意自交子代纯合子小鼠体内不表达Mxi1的mRNA和蛋白质,成功获得C57BL/6品系Mxi1-/-小鼠.结论 通过杂交-回交的方式成功获得的新品系Mxi1-/-小鼠能稳定地将突变基因传递给子代.这一成果为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