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其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82)。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白蛋白等,分析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4.58%。两组的性别、肿瘤直径、高血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60岁、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 g/L占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 g/L是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需加强围术期干预,以减少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2.
劳贤邦 《现代保健》2009,(29):116-117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十多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位于腹膜返折部以下的直肠癌占74.5%~87%。在保证癌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下,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保肛术,但术后易并发吻合口瘘,国外报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15%不等。国内报道为3.2%-8.9%。笔者所在医院从2002年至2008年行直肠癌保肛术24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由于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避免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行第二次手术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321例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外包埋组),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应用胸膜包埋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胸腔外,与随机抽取321例同期进行食管胃胸内吻合传统方法包埋的食管癌患者(传统包埋组)进行比较.结果 胸膜腔外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32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1/321);传统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7/321),吻合瘘发生率为2.2%(7/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劲弩 《现代保健》2011,(21):165-166
目的比较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限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分为限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对两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限期手术组I期切除吻合率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而肺部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P〈O.05),限期手术组无发生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而急诊手术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6%,死亡率为8.8%。结论老年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限期手术疗效明显优于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5.
食道癌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吻合口瘘是食道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11.6%,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5.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我院从2000—2007年食道癌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5例,现对其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道癌手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食道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52例患者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较之我院2007~2009年吻合口瘘7.12%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加强食道癌手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针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新型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1],因此食管癌术后尽早发现该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2009年食管癌术后共出现5例吻合口瘘,均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患者全部痊愈,死亡率为0,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魏建民 《中国校医》2001,15(6):447-448
吻合口瘘是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 ,可导致盆腔感染、腹膜炎、败血症 ,国内文献报告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3~ 7%。我院自 1981年至 1997年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 196例 ,其中 4例发生吻合口瘘 ,发生率 2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10个月~ 7岁 ,均采用Soave’s法治疗 ,瘘口位于后壁 3例 ,前壁 1例 ,瘘口直径为 0 .5cm~ 1.0cm。本组 4例症状均发生在术后第 4~ 5d。多有发热 ,体温在 38.5℃以上。术后第 3d均有少量排便 ,第 4d开始停止排气、排便。 1例患儿脓血便伴腹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780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是否患糖尿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分期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观察预防性造瘘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8例,发生率为6.2%。性别及肿瘤位置因素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χ2=12.96,P〈0.05;χ2=9.38,P〈0.05),其余因素均未明显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男性、低位肿瘤高危个体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未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男性、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7cm是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性造瘘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老年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老年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以HbA_(1c)值 6. 3%为观察组(n=67),HbA_(1c)值≤6. 3%为对照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及病程更大、更长(P 0. 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吻合口瘘与体质量指数、术前HbA_(1c)、手术时间、肿瘤部位与TNM分期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A_(1c) 6. 3%和直肠癌是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术前高水平的HbA_(1c)会增加老年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7,(7):1034-103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选的78例直肠癌患者中均进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有16例患者。16例并发吻合口瘘患者中,BMI≥25 kg/m~2的发生率为46.17%,男性患者发生率为31.71%,与肛缘距离<8 cm的发生率为43.75%,年龄≥55岁的发生率30.00%,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33.33%,上述指标均高于与其对应的指标,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年龄、合并糖尿病、性别、与肛缘距离均是影响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BMI≥25 kg/m~2、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性别、与肛缘距离<8cm是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或颈部吻合术278例,术后确诊吻合口瘘12例.总结患者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4.3%(12/278),其中,胸内吻合发生率3.9%(10/257),颈部吻合发生率9.5%(2/21).保守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次手术1例,治愈.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720例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4例患者的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吻合口瘘患者均经胸腔置入双引流管冲洗、引流,控制感染,综合治疗,本组病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术中利用封闭式顺行结肠灌洗以提高Ⅰ期切除吻合率,防止吻合口瘘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封闭式顺行结肠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治疗的17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可行性及预后.结果 17例患者均Ⅰ期切除吻合,无需分期手术,无一例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左半结肠癌并梗阻通过术中减压、灌洗后Ⅰ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Ⅰ期切除吻合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8%~24%[1],病死率11%~35.7%[1]。对糖尿病的病人术后行新辅助化疗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更高。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该类病人的转归。我们收治一例此类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病人很快痊愈,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病人,女,66岁,因出现乏力、纳差  相似文献   

16.
刘亚丹 《现代保健》2009,(24):123-124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为3%~5%。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食管中下段癌550余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5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本文就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有效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成功行改良法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10例患者颈部吻合口瘘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发生率为9.1%,无一例瘘入胸腔,经抗感染、换药、引流治疗,均痊愈。结论:改良法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吻合口瘘治疗简单,均能愈合。  相似文献   

18.
张慧琴 《现代保健》2010,(22):102-10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方法 对8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做好口腔护理,实行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加强颈部伤口及病情的观察,指导合理饮食.结果 856例患者术后并发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10例.结论 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圆型吻合器对455例食管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胸上段癌55例(12.1%),胸中段癌265例(58.2%),胸下段癌135例(29.7%).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12例,总的发生率为2.6%(12/455).胸内吻合口漏发生率2.3%(9/397),颈部吻合口漏为5.2%(3/58),病死3例,均为胸内吻合口漏,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圆型吻合器对455例食管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胸上段癌55例(12.1%),胸中段癌265例(58.2%),胸下段癌135例(29.7%).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12例,总的发生率为2.6%(12/455).胸内吻合口漏发生率2.3%(9/397),颈部吻合口漏为5.2%(3/58),病死3例,均为胸内吻合口漏,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