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1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65例,非冠心病组35例。记录血管造影过程中检测到的升主动脉压力作为CAP,并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结果①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CSP、baPWV、TC、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P、CDP、FBG和LDL—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CAP升高,进~步促进了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中心动脉僵硬度增高,而年龄、中心动脉压、FBG、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超声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患脑血管病,并行HCY浓度检测和颈动脉弹性参数的检测。结果:随着脑血管病患者HCY浓度升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增大指数(A1)、顺应性(AC)、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0),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8、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E-Tracking技术可以较早、间接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β、AC的相关性比颈动脉IMT的相关性更好;颈动脉弹性参数可以反映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缓冲功能,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的颈动脉行二维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舒张末期内径(Dd)和收缩末期内径(Ds),并测量受检者肱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计算颈动脉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以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Ds、Dd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Ep、β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颈动脉AC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特征,是无创诊断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飞行人员早期动脉硬化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34例住院飞行人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与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歼击机与强击机组baPWV增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机种组(P<0.05)。baPWV正常组与baPWV升高组间吸烟、年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颈动脉正常组与颈动脉硬化组间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将baPWV升高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间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吸烟、高血糖、高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是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颈动脉硬化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间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是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飞行人员中有一定的动脉硬化发生率。吸烟、高血糖、高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尤其是血压升高对飞行人员动脉硬化发病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患病率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301例采集病史及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糖、同性半胱氨酸等的测定;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发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01例老年男性患者其中动脉僵硬度(baPWV升高)224例(74%),老年男性baPWV正常组和增高组除年龄(P〈0.05)、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1)、HCY(P〈0.001)、UA(P〈0.001)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1)、COPD(P〈0.05)发生率高。两组间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baPWV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占相当的比例。baPWV与高尿酸血症、HHCY及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S)及动脉僵硬度的效果。方法:选择MS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干预、规范用药等综合干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PG)、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PWV、BMI、SBP、FBG、P2hPG、LDL和TG等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FBG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干预法能有效控制MS,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并对T2DM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患者的IMT、AASI、FPG、HCY及hs—CRP与NMD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糖尿病病程、FPG、HbAlc、SBP、PP、TC、LDL-C、HCY、hs—CRP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413、0.362、0.279、0.301、0.322,均为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它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2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两组:IMT〈1.0mm组及IMT≥1.0mm组,并进行颈总动脉内径(D)、最大流速(Vmax)、最大剪切率(shearrate,SR)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比较。结果IMT≥1.0mm组患者的年龄、斑块数、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高于IMT〈1.0mm组,IMT与年龄(P〈0.01)、总斑块数(P〈0.01)及空腹血糖(P〈0.05)呈正相关,IMT≥1.0mm组颈总动脉内径扩大,剪切率降低,峰值流速(Vs)则无显著差异,IMT与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剪切率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内径呈正相关。结论年龄、TC、TG的升高,剪切率的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 056人,记录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心率,抽血化验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清肌酐,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并根据其结果分为baPWV异常组和baPWV正常组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PWV异常组和baPWV正常组间比较,在年龄、性别、SBP、DBP、PP、BMI、HR、Glu、TG和HDL-C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性别、SBP、DBP、PP和血糖是baPWV异常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baPWV的分布特点符合人群中动脉硬化的分布特点且其影响因素与传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因此,baPWV作为动脉硬化的早期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及早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的危险性,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回声跟踪( echo tracking,ET)技术对受试者双侧颈动脉参数进行分析,定量评价高压氧干预对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41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为高压氧组,20名健康者为高气压组,另20名健康者为高流量组.前2组于进舱前及出舱后即刻、高流量组于吸氧前及吸氧后即刻,应用ET对双侧颈动脉弹性进行检测,检测参数包括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及血管顺应性(AC).结果 高压氧组干预后Ep[(112.38±50.94)kPa]及β值(8.29±3.66)较干预前均减小(129.04±52.4)kPa,(9,75±3.83),AC值增大[干预前(0.86±0.34) mm2/kPa,干预后(0.99±0.45)mm2/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气压组干预后β及Ep较值进舱前减小,AC值较进舱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流量组吸氧前后Ep、β及A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高压氧组及高气压组干预后Ep、β及AC值均有改善,且高压氧组较高气压组改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压氧干预即刻即可改善颈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异同点。方法:将205名受试者分为正常组(n=85)和冠心病组(n=120),进行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股动脉IMT及冠心病家族史、男性性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分析。结果:①股动脉IMT及血管弹性指标较颈动脉呈增高趋势;②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股动脉斑块发生率;③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糖、家族史、颈动脉IMT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股动脉与颈动脉在血管IMT、血管僵硬度、动脉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颈动脉IMT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燕  闫焱  董静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097-110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率(baPW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并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29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安博维组(34例)、代文组(25例)、络活喜组(29例)、洛汀新组(23例)和未用药组(18例),比较5组心率、血压、脉压差和baPWV的差异。结果使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baPWV与未用药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心率则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的4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博维组、代文组、络活喜组、洛汀新组和未用药组的baPWV分别为(1566.2±335.0)、(1589.8±288.6)、(1519.5±198.4)、(1702.3±517.5)和(1858.1±341.3)cm/s,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种降压药物均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然而其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效果不同,其中络活喜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魏玉杰  刘惠亮  张敏  田蕾 《武警医学》2010,21(12):1020-1022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10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同时检测颈动脉-桡动脉(carotid-radial pulse wave velocity,C-RPWV)、颈动脉-股动脉(carotid-femoral carotid-radial ,C-FPWV)的脉搏波速度.给予以厄贝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反应加用小剂量氢氯噻嗪,12周后超声复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搏波速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5);IMT显著减少(P<0.01);C-RPWV、C-FPWV明显减慢(P<0.01).结论 厄贝沙坦除能有效降低血压外,还能改善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超声多种检测技术,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T2DM)血瘀证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2DM血瘀证患者早期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糖尿病血瘀证早期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的T2DM血瘀证患者30例,非血瘀证患者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动脉硬化检测技术(PWV/ABI)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测(FMD)等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评价T2DM血瘀证早期动脉功能减退中的价值。结果:①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的病程长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瘀证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内径扩张百分率均较非血瘀证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瘀证组的应变弹性指数(EP)、硬化参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应性(AC)值小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增大指数(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踝臂血压指数(AB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T2DM血瘀证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血瘀证组,提示糖尿病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血瘀证。②T2DM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弹性功能均有损害,血管功能低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血瘀证患者更易发生血管病变。③超声可用于评价T2DM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可以为T2DM的中医分型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长春市3~18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07至2012-09,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长春市4860名3~18岁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高血压、肥胖流行特点的横断面调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18岁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发生率8.9%。超重肥胖总发生率20.9%,肥胖的高峰期出现于9~11岁。(2)超重组高血压发生率13.17%,肥胖组高血压发生率32.8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5.3%),BMI值增加对收缩压升高产生的影响高于对舒张压升高产生的影响。(3)BMI、腰围、腰围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腰围和BMI与血压的相关性优于WHtR,没有明显性别差异。(4)有家族史者超重肥胖发生率为56.3%,无家族史者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高血压更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腰围、血脂水平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 BMI对收缩压的影响显著,腰围对舒张压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能够敏感预测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目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此类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测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5例及38例正常人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 MT)、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及脉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 MT、Ep、β、AI、PWVβ、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脉压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C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定性及定量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及功能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性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