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和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对照组蓝光照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酪酸梭菌活菌和茵栀黄,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72 h后2组胆红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胆红素消退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和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玉芳 《甘肃医药》2012,(4):289-290
目的:探讨我院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寒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90±32.3)μmol/L和(90±29.3)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03±34.2)μmol/L和(103±31.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明显差异,可以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3.
蒙传开 《海南医学》2009,20(6):63-64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胆红素对脑的损害,观察常乐康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25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7例,对照组120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加用常乐康0.5g/8h,治疗期间每日定时查经皮胆红素值两次,治疗结束前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结束后查血清总胆红素。结果对照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51.37±15.36)μmmol/L,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76.55±13.44)μmol/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为(4.5±2.9)d,与对照组平均治疗天数(6.5±4.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乐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卢文华 《当代医学》2014,(10):120-121
目的:分析并探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上饶信州区沙溪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28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密达联合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变化、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痊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1.3±22.1)μmoL/L,远大于对照组(25.2±1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远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8%,远大于对照组(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口服鲁米那、碱化血液、控制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注射液2 mL.kg-1加入50 g.L-1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2次,连用5 d;治疗前后抽取股静脉血查血清胆红素,并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5天2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降至102μmol.L-1以下所需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口服茵栀黄及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茵栀黄颗粒及妈咪爱散剂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从而及早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正常治疗外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3mg,每天3次.同时口服妈咪爱散剂0.5g.每日2次.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1.23±24.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2±26.4)μmol/L,治疗组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天数为(4.3±2.7)d,较对照组的(6.1±4.2)天明显缩短(P<0.01),观察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有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及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四磨汤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四磨汤与茵桅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51.21±24.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5±22.58μmol/L(P<0.01)。提示四磨汤和茵栀黄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8.
褚明慧 《当代医学》2016,(4):132-132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蓝光治疗及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组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口服,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3.68±0.87)d明显短于对照组(5.21±1.04)d(P<0.01),血清胆红素对照组治疗前为(273.10±50.25)μmol/L、治疗后为(134.92±34.78)μmol/L,观察组治疗前为(268.15±54.77)μmol/L、治疗后为(108.84±26.05)μmol/L,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3.33%,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退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清胆红素值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34例(97.1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8例(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88.51±19.62)μmol/L,对照组为(119.74±30.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于传统蓝光照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四磨汤辅助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j将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茵栀黄和四磨汤。结果应用茵栀黄和四磨汤治疗黄疸,胆红素第1天下降值、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明显优于对照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茵栀黄和四磨汤辅助治疗早产儿高且巨红素血症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黄疸消退的平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164例。根据患儿家属意愿,治疗上分为单纯停止母乳改配方奶粉组(对照组)50例、茵栀黄口服液组(茵栀黄组)58例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组)56例。治疗后3 d和1周分别抽血复查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茵栀黄组和蓝光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及1周时,茵栀黄组与蓝光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茵栀黄组与蓝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茵栀黄组和蓝光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暂停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蓝光治疗新生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由于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风险,推荐优先选用茵栀黄口服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患儿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治疗7 d后经皮黄疸仪测定胆红素(TBIL)水平,对照组为(154.37±15.53)μmol/L,治疗组为(112.81±13.4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对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②方法 对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3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对两组疗效对比分析.③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测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期间未见有不良反应.④结论 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降低胆红素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何冬梅 《四川医学》2007,28(10):1174-1174
目的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预防胆红素脑病。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口服。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0.68±23.5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40.35±22.28)μmol/L(P〈0.01)。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妈米爱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分析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光疗,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贝飞达联合光疗为实验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天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1.3±11.2)μmol/l,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55.1±12.2)μmol/l,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天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15.5±6.4)μmol/l,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29.7±9.3)μmol/l,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韦伟 《中原医刊》2011,(8):34-35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思密达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思密达口服,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每隔24h用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量患儿血清胆红素1次,至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19.7μmol/L以下时结束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治疗所用时间。结果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思密达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能增加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并缩短治疗所用时间,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128例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测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期间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降低胆红素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浩 《中国医疗前沿》2010,(11):46-46,29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umol/L和(150.7±30.3u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分别为(119.6±45.8)umol/L和(139.6±35.6)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菲康、茵栀黄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培菲康、茵栀黄联合光疗治疗)和对照组(光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P>0.05);治疗后两组的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7,P<0.01)。结论培菲康、茵栀黄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敬华 《中外医疗》2016,(30):136-138
目的:分析妈咪爱联合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均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口服,用药7d。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χ2=7.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χ2=0.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