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24h血压及脉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 2 4h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 收集 2 0 0 1年以来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2 1例 ,男 5 3例 ,女 6 8例 ,年龄≥ 6 0岁。所有患者均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 (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舒张压 (DBP)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有患者的脉压 (PP)均明显增大 (PP >6 5mmHg) ;不同年龄组之间 2 4h、白天、夜间的P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P <0 .0 5 )。年龄 >70岁组的 2 4h和白天的DBP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70岁组 (P <0 .0 5 )。体重指数 (BMI)≥ 2 5患者组的 2 4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DBP均高于BMI<2 5组 (P <0 .0 5 )。动态血压的夜间SBP和DBP的下降率分别为 4 .6 %和 7.0 % ,昼夜节律减弱。白天和夜间的SBP负荷明显增加 ,而DBP负荷正常。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SBP均有升高 ,SBP负荷和脉压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随着脉压(PP)升高,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也随着上升,PP能更可靠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研究显示,PP与脑卒中和各种原因的死亡相关〔2〕,改善动脉弹性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和PP〔3〕。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中有协同降压作用〔4〕。为进一步验证他汀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及其血流动力学机制,本文观察了血脂正常的老年ISH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PP与动脉弹性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门诊或住院的老年ISH患者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68…  相似文献   

3.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脉压 (P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 1991年 8月对山东省中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对AMI事件的发病进行随访登记。到 1999年底 ,110 0 8例中老年人共发生AMI 117例 ,应用Cox回归分析PP对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患者的PP均值[5 8.4 2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高于非AMI者的PP均值 [(5 0 .0 4mmHg) ,(P <0 .0 1)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 ,老年人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9.8% ;在每一舒张压水平 ,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5 .7%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PP不是AMI的预测指标 ,而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则是。老年人PP≥ 5 0mmHg者患AMI危险为PP 4 0~ 4 9mmHg者的3.2~ 3.3倍 ,校正舒张压后依然如此 ;PP <4 0mmHg者AMI危险有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PP为老年人AMI新的预测因子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AMI危险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相关。②老年人PP≥ 5 0mmHg应作为AMI危险的界值 ,且PP 4 0~ 4 9mmHg时AMI的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EH)不仅导致左室肥厚(LVH) ,同时可致心室重塑,目前认为LVH与左室向心性重塑均是心血管危险性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1〕。对EH患者LVH的发生机制研究较为深入,传统观点认为高压力负荷是导致LVH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表明EH伴随的代谢异常也在其中起作用〔2〕。EH左室向心性重塑是否也存在相似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拟对此加以研究。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EH患者1 2 3例,均为我院1 999~2 0 0 3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69例,女5 4例,平均年龄( 5 3±1 1 .2 )岁。EH入选标准为收缩压(SBP)≥1 40mmHg( 1mmHg=0 .1 3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 6 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对其中 75 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 ,按平均动脉压 <113mmHg、≥ 113mmHg分为两组 ,再以脉压 <6 5mmHg、6 5~ 85mmHg、>85mmHg分为三个亚组。 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逐渐增加 ,P <0 .0 1。 (2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随脉压增加而改变 ,P >0 .0 5。 (3)脉压相同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113mmHg、≥ 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无差异 ,而平均动脉压≥113mmHg组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平均动脉压 <113mmHg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比SBP、DBP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PP)及脉压指数 (PPI)与蛋白尿的关系 ,并进一步评价各自在反映蛋白尿严重程度上的优劣和 (或 )一致性。方法 将所有研究对象按SBP≥ 180mmHg(6 8例 )、16 0~ 179mmHg(81例 )、14 0~ 15 9mmHg(5 7例 )分为 3组 ;按DBP≥110mmHg(5 9例 )、10 0~ 10 9mmHg(79例 )、90~ 99mmHg(6 7例 )分为 3组 ;按PP≤ 4 0mmHg(39例 )、4 1~ 6 0mmHg(6 1例 )、6 1~ 80mmHg(5 6例 )和大于 80mmHg(4 3例 )分为 4组 ;按PPI≤ 0 4 0 0(5 0例 )、0 4 0 1~ 0 5 0 0 (70例 )、0 5 0 1~ 0 6 0 0 (6 2例 )和大于 0 6 0 0 (17例 )分为 4组。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 ,比较各组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增加 ,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且 4者在反映蛋白尿的发生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将 7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 60mmHg、61~ 90mmHg、>90mmHg分为 3组 ,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分析 ,观察大脑中动脉 (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 (Vs)、平均血流速度 (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 (SD)的变化特征 ,并与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 (MAP)、脉压 (PP)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  随着年龄增大 ,PP逐渐增大 (P <0 0 1) ,Vd降低(P <0 0 5 ) ,PI、RI增高 (P <0 0 1) ,SD比值增大 (P <0 0 1) ;SBP、PP与SD、PI、RI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DBP与SD、PI、RI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MAP均与脑血流各指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增大 ,脑血管损害加重 ,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SBP、P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公布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新指南 ,主要内容如下。 >5 0岁成人 ,收缩压 (SBP)≥ 14 0mmHg是比舒张压 (DBP)更重要的心血管疾病 (CVD)危险因素。 血压从 115 /75mmHg起 ,每增加 2 0 /10mmHg ,CVD的危险性增加 1倍 ;5 5岁血压正常的人 ,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为 90 %。 收缩压 12 0~ 139mmHg或舒张压 80~ 90mmHg ,为高血压前期 (prehypertensive) ,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CVD。 噻嗪类利尿剂用于大多数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 ,可单独或与其他类型的降…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冠心病均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血压的34倍,60%4倍,60%70%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血压水平与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呈正相关。2006年亚太群组协作研究组织(APCSC)研究显示〔2〕,对于亚洲人群,收缩压(SBP)每增加10 mmHg,冠心病死亡率就会增加31%。可见,严格控制血压对降低致死性冠心病事件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采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 ( 2 4hPP)与左心室肥厚 (LVH)及主动脉根部 (AOD)扩张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 (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 2 4hPP≥ 60mmHg( 1mmHg =0 13 3kPa)的患者 5 8例列为A组 ,2 4hPP <60mmHg的患者 60例列为B组。结果 A、B两组LVH和AOD扩张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与 2 4hPP、2 4h平均收缩压 ( 2 4hSBP)呈密切正相关 (r分别为 0 47、0 42 ,P均 <0 0 1) ,与脉压 (PP)和收缩压 (SBP)呈弱相关 (r分别为 0 2 5和 0 2 1,P均 <0 0 5 )。AOD与 2 4hPP、2 4hSBP、PP、SBP、年龄和病程密切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9、0 49、0 45、0 3 7、0 2 9和 0 3 4,P均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 2 4hPP与LVH及AOD扩张密切相关 ,2 4h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特征的关系。方法226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随着PP及PPI增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与PP<45mmHg患者相比,PP≥75mmHg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数增多2·2倍;与PPI≤0·4患者相比,PPI>0·6患者冠脉3支病变数增多2·7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PI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P<0·01)。结论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指导,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资料表明 ,脉压 (PP)随着年龄的增长 ,呈上升趋势〔1〕。近年来不少研究指出 ,在中老年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 ,PP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2〕,其危险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增高。本文旨在探讨PP增大是否会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增加。1 对象与方法均选自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我院的住院或门诊患者 ,均符合WHO及国际高血压联盟 1 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3〕,年龄 5 0~ 70岁。左心室肥大标准 :超声心动图 (VCG)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男性超过 1 34,女性超…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病人血压参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病人中各血压参数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记录血压、性别、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分析 ,比较各OR值。结果  <60岁病人组 ,舒张压 (DBP)的OR值最大 ( 1 2 0 ;95 %CI:1 14~ 1 2 8) ,DBP每增加 5mmHg ,CHD发病率增加率增加 2 0 %。 >60岁病人组 ,脉压 (PP)的OR值最大 ( 1 11;95 %CI :1 0 7~ 1 14 ) ,PP每增加 5mmHg ,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率增加 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DBP和PP分别是 <60岁病人组和 >60岁病人组CHD发病的重要影响因子。结论 中青年病人中 ,DBP高者CHD发病率较高 ,老年病人中 ,PP高者CHD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行冠脉造影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有创和无创测量法分别测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外周动脉SBP、脉压(PP)和中心动脉SBP、PP、收缩压分数(FSP=SBP/平均动脉压,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动脉舒张压分数(FDP=DBP/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FSP、PP的升高以及中心动脉FDP的降低与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相关[FSP(每增加0.1),OR=1.164,95%CI=1.102~1.476;PP(每增加10 mmHg),OR=1.185;95%CI=1.151~1.237;FDP(每下降0.1),OR=0.933,95%CI=0.903~0.975,P均<0.01].结论 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FSP、PP的升高以及FDP的降低是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脑细胞内钙浓度 (〔Ca2 〕i)的变化及βAP对〔Ca2 〕i的影响。方法 以Fura 2 /AM为荧光指示剂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急性分离的大鼠脑〔Ca2 〕i。结果 静息状态下老年大鼠脑〔Ca2 〕i及对高钾除极化的反应均明显低于青年对照组 (P <0 0 1 ) ,βAP对高钾除极化下脑〔Ca2 〕i的增加有明显增强作用 (P <0 0 1 ) ,但其增强作用在老年大鼠与青年大鼠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老年大鼠脑〔Ca2 〕降低 ,βAP能使老年动物脑细胞内钙更明显超载 ,且在相同情况下老年神经元的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积分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危险性积分系统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回顾性分析我院 3 0 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 结果  1 4 0例老年患者总积分〔( 4.3± 1 .9)分〕稍大于 1 60例非老年患者〔( 2 .9± 2 .2 )分〕。老年患者再出血率 ( 2 5.0 % )和病死率 ( 2 2 .1 % )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 (分别为 1 4 .4 %和 1 1 .9% ,P<0 .0 5) ;两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随积分增高而增高。 结论 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此积分系统 ,有利于临床早期预测出血后危险性 ,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82 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分别以脉压≤ 6 0mmHg(1mmHg =0 .133kPa)、>6 0~ 80mmHg、>80~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0 .4 0 0、>0 .4 0 0~ 0 .5 0 0、>0 .5 0 0~ 0 .6 0 0、 >0 .6 0 0 4个组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 ,冠心病患病率均随之增加 (P <0 .0 5 ) ,年龄呈增大趋势 ,双支和 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病率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脉压、脉压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有最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脉压和脉压指数是最为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 ,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脉压指数比脉压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24 h脉压与血清尿酸、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按照脉压(PP)的不同,分为PP1组(脉压<51 mmHg)、PP2组(脉压51 mmHg~65 mmHg)、PP3组(脉压>65 mmHg),每组40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PP3组>PP2组>PP1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降低,PP3组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对 30 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根据年龄分为 :A组 (对照组n =16 1) ,年龄 <6 0岁 ;B组 (观察组n =14 6 ) ,年龄≥ 6 0岁。两组中又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 ,进一步分为 4个亚组A1 、B1 组 (无脑卒中 ) ,A2 、B2 组 (脑卒中 )。结果 B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脑卒中 ,其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B组脉压 [B1 组昼脉压 5 2 .9mmHg(1mmHg =0 .133kPa) ,夜脉压4 9.4mmHg;B2 组昼脉压 5 3.2mmHg ,夜脉压 5 3mmHg]较A组脉压 (A1 组昼脉压 4 3.6mmHg ,夜脉压 4 0 .3mmHg ;A2组昼脉压 4 7.2mmHg ,夜脉压 4 4mmHg)明显增大 (P <0 .0 5 )。B2 组夜间收缩压 (12 8.1mmHg)明显高于其余 3组 (A1组 117.4mmHg、A2 组 12 1.1mmHg、B1 组 12 0 .7mmHg ,P <0 .0 5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态脉压增大及夜间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脑中风(脑出血、脑梗塞)患者发病时脉压和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比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参数预测脑中风危险性方面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脑出血、脑梗塞病例各108例,入院时首次测定的血压(不受治疗因素影响),计算PP、PP/MAP,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10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PP、PP/MAP进行比较。结果:脑中风两组的PP、PP/MA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脑中风两组PP、PP/MAP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P〉60mmHg者的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危险性分别是PP〈60mmHg者的5倍(OR=5,95%可信区间为2.6~9.5和OR=3,95%可信区间为1.7~5.4,P〈0.01)。PP/MAP〉0.4者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的危险性分别是PP/MAP≤0.4者的8倍(0R=8,95%可信区间为4.2~15.4和OR=4,95%可信区间为2.1~6.5,P均〈O.01)。结论:PP、PP/MAP都与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关系密切,两种参数有较强一致性,都可以用于评价脑中风发病的危险性,PP/MAP更优于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