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IL-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 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血培养阳性,确诊为败血症的50例新生儿为败血症组,有临床症状但血培养阴性,诊断为临床败血症的50例患儿为临床败血症组,另选取同期5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Sequenom SNP测序技术检测IL-1β基因2个位点(rs1143627、rs1143643),比较三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IL-1β基因型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结果 三组间IL-1β基因rs1143627(C/T)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IL-1β基因rs1143643(C/T)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三组间上述两个位点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相关(OR=0.6,95%CI:0.418~0.915);性别、日龄、rs1143627和rs1143643基因多态性对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龄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因素。IL-1β基因位点rs1143627(C/T)和rs1143643(C/T)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TLA-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外周血IFN-γ、IL-4和IgE的关系,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2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6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TLA-4 基因的rs231725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检测病例组外周血IFN-γ、IL-4、IgE水平。结果 病例组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66.7% vs. 19.4%),CTLA-4 rs231725 GG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19.3% vs. 73.2%)(P<0.05);病例组CTLA-4 rs231725 A等位基因频率比例高于对照组(73.7% vs. 23.1%)(P<0.05),CTLA-4 rs231725 G等位基因频率比例低于对照组(26.3% vs. 76.9%)(P<0.05);CTLA-4 rs231725 AG基因型IFN-γ、IL-4、IgE水平均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 rs231725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有无支气管哮喘伴泌尿系统损害、支气管哮喘伴消化道反应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OR=2.625,95%CI=1.273~5.138)及A等位基因频率(OR=1.987,95%CI=1.121~3.397)与支气管哮喘伴肾炎相关关系明显(P<0.05)。结论 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均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增加相关;高水平的IFN-γ、IL-4、IgE可能是CTLA-4 rs231725 AA基因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河北省昌黎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HFMD重复发病的影响因素,为HFMD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从中收集整理河北省昌黎县2016年2月—2018年3月HFMD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MD流行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MD重复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月—2018年3月昌黎县HFMD总发病例数有327例,多在4—8月份集中发病(288例,88.07%),发病高峰期一般在6—7月(193例,59.02%);HFMD病例呈散发分布,农村(225例,68.81%)明显高于城镇(102例,31.19%),朱各庄镇、安山镇、城关镇发病例数位居前3位;男性(172例,52.60%)高于女性(155例,47.40%),1~<2岁组发病例数最多(115例,35.17%),重症病例分布在0~6岁间。327例HFMD中重复发病病例有29例,重复发病率为8.87%,其中0~<4岁组重复发病累计25例,占比为86.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7.532,95%CI:2.365~23.983),发病年龄<4岁(OR=3.191,95%CI:1.225~8.312)、家里通风条件差(OR=4.363,95%CI:1.258~15.131)、饭前便后少洗手(OR=5.732,95%CI:2.087~15.741)、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OR=3.300,95%CI:1.266~8.602)、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OR=2.285,95%CI:1.148~6.954)是HFMD重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河北省昌黎县HFMD呈散发分布,男性、4岁以下、家里通风条件差、饭前便后少洗手、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为HFMD重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应重点关注4岁以下男性儿童,并加强疫苗接种以及监护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济南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8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对照组为86例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接触史、就诊史、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等信息,对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到就诊日期、初诊单位类型为村级、患儿出现发热、足部皮疹、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咳嗽、呕吐、有病例接触史、EV71阳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出现发热(OR=89.38)、口腔疱疹(OR=22.28)、臀部皮疹(OR=234.81)、呕吐(OR=23.90)、有病例接触史(OR=31.48)和EV71阳性(OR=71.65)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识别发热、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对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提高EV71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率,可降低由EV71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筛查出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27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24例,感染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在体重(P=0.011)、胎龄(P<0.001)、分娩方式(P=0.014)、有无机械通气(P=0.008)、有无静脉营养(P=0.001)、是否侵入式治疗(P<0.001)等指标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新生儿体重偏低(OR=2.117,95%CI:1.988~2.254);早产(OR=2.077,95%CI:2.009~2.148);剖宫产(OR=1.276,95%CI:1.199~1.359);机械通气(OR=1.699,95%CI:1.621~1.78);静脉营养(OR=2.387,95%CI:2.342~2.433)和侵入式治疗(OR=1.522,95%CI:1.501~1.543)。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乳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与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EV71致中枢损害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1日龄120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法建立EV71感染乳鼠模型。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EV71载量。光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液中IL-6与IL-1β含量。结果 感染组3 d、5 d与7 d乳鼠脑组织匀浆IL-1β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感染组3 d、5 d、7 d与10 d乳鼠脑组织匀浆IL-6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1 d与14 d乳鼠脑组织匀浆IL-1β及IL-6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感染乳鼠早期脑组织中IL-1β及IL-6含量明显升高,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是EV71致中枢损害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婴儿贫血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项目社区新生儿进行随访,直至其6~8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为止。数据归纳整理后,运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探讨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区16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243名儿童在6~8月龄时进行血色素测定,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9.6%(446/2 243)。Logistic回归显示,父母一方或双方是农业户籍(OR=1.568,95%CI:1.164~2.112),家庭孩子数较多(OR=1.490,95%CI:1.150~1.929),出生时父亲年龄≤25岁(OR=1.660, 95%CI:1.119~2.464),母亲孕前未服用铁剂(OR=1.440,95%CI:1.071~1.936),二级机构出生(OR=1.465,95%CI:1.112~1.931),低出生体重(OR=3.340,95%CI:1.398~7.980),性别为男性(OR=1.285,95%CI:1.025~1.611)以及母乳喂养(OR=2.217,95%CI:1.584~3.102)的6~8月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较高。结论 1)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2)影响婴儿铁水平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均可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AGT M235T、ACE I/D、eNOS G894T和eNOS T-786C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早产儿脑病发生的关系,为全面评估患儿病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诊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头颅超声和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和基因多态性测定,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AGT M235T、ACE I/D、eNOS G894T和eNOS T-786C基因多态性和早产儿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eNOS T-786C的C等位基因的表达是中重度早产儿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6,95%CI:1.850~7.652)。结论 早产儿脑病存在基因易感性,检测eNOS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评估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膳食及生活行为方式(包括体育运动、吸烟、睡眠时间等)与NAFLD的关联。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9月焦作市6所高校的1 325名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经腹部彩超检查,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收集其膳食与生活行为方式信息、体格检查等资料,使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NAFLD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NAFLD的检出率为7.25%。较少的体育锻炼(3~4次/周:OR=1.452,95%CI:1.032~2.042;1~2次/周:OR=1.667,95%CI:1.255~2.214; 0次/周:OR=2.306,95%CI:1.299~4.094)、较少的睡眠时间(6~8 h/d: OR=1.476,95%CI:1.118~1.949; 4~6 h/d: OR=1.687,95%CI:1.210~2.352;<4 h/d: OR=1.928,95%CI:1.094~3.399)、较高的肉食模式得分(T2: OR=1.424,95%CI:1.090~1.860; T3: OR=3.551,95%CI:1.751~7.201)和较高的主食模式得分(T2: OR=1.340,95%CI:1.005~1.788; T3: OR=1.850,95%CI:1.235~2.770)均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果蔬得分(T2: OR=0.711,95%CI:0.563~0.898; T3: OR=0.555,95%CI:0.349~0.884)是NAFLD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摄入过多主食、肉类,缺乏体育锻炼及睡眠不足是大学新生患NAFLD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果蔬得分是大学新生患NAFL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NS1抗原阳性预测值在登革热病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为登革热病例早诊断、早隔离提供科学依据,为疫情防控争取黄金时间。 方法 对2017—2019年中山市登革热病例监测数据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S1抗原阳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方法为胶体金法和ELISA法,复核方法为荧光定量RT-PCR(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ELISA法(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 结果 1 115例登革热监测病例中,NS1抗原阳性预测值为58.27%(634/1 0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1抗原阳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21,95%CI:1.011~1.031)、发病前2周外出史(境外OR=54.993,95%CI:19.954~151.560;境内OR=2.628,95%CI:1.630~4.238)、社区出现本地疫情(本地流行OR=277.918,95%CI:75.691~1020.444;本地散发OR=13.831,95%CI:3.937~48.583)、白细胞(降低OR=79.981,95%CI:31.963~200.140;正常OR=25.019,95%CI:10.471~59.783)。确诊病例发病6 d内,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比例逐渐升高,白细胞降低在第6 d高达92.00%(46/50),血小板降低在发病5 d内仅占13.52%(71/525)。 结论 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发热病例,发病6 d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患者是登革病毒NS1抗原筛查的重点对象,根据流行强度,应采取不同的监测策略,在登革热大范围流行的社区,医疗机构检测的NS1阳性可直接作为疫情处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广州城区248名1~6岁儿童,其中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24名(病例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124名(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行为与语言发育的相关性。语言评定方法应用S-S评定法。结果 在调查的儿童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7项,分别为隔代抚养(OR=3.391,95%CI:1.654~6.951)、母亲文化程度低(OR=5.186,95%CI:2.245~11.981)、教语言用有声电子玩具或读物(OR=2.070,95%CI:1.122~3.817)、屏幕接触时间每天超过1 h如看电视(OR=2.305,95%CI:1.245~4.267)、看手机或IPAD(OR=3.246,95%CI:1.277~8.248)、出生有高危因素(OR=2.253,95%CI:1.084~4.680)及孕期高危因素(OR=2.575,95%CI:1.129~5.873)。结论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屏幕时间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环境、科学的养育观念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围孕期相关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武汉市两所医疗卫生机构中确诊的180例武汉市孤独症患儿,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与病例匹配的540例武汉市健康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利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与母亲孕期精神压力(OR=20.118,95%CI:9.812~60.696)、过期妊娠(OR=7.379,95%CI:1.328~40.985)、孕期患病(OR=2.876,95%CI:1.528~5.414)、孕前超重/肥胖(OR=2.309,95%CI:1.184~4.501)、不良孕产史(OR=1.678,95%CI:1.056~2.665)、新生儿窒息/缺氧(OR=4.624,95%CI:1.416~15.105)、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2.712,95%CI:1.711~4.299),父亲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OR=6.511,95%CI:3.878~10.931)有关。结论 围孕期的多种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积极做好围孕期保健,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孤独症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东营市体测未达标大学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体测成绩和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选取东营市高校体测未达标大学生(男生95名,女生96名)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同性别、同学校、同班级、同年龄的体测达标的大学生为对照组。将体测未达标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体测未达标发生风险与大学生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之间的关联。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OR=3.656,95%CI:1.533~8.721)、肥胖(OR=5.224 ,95%CI:1.609~16.964)、每周吃4~6次早餐(OR=1.427,95%CI:0.761~2.675)、每周吃早餐少于4次(OR=3.109,95%CI:1.582~6.108)以及每周吃夜宵多于3次(OR=4.186,95%CI:1.855~9.449)的受试者体测未达标的风险较高,中等运动量(OR=0.219,95%CI:0.125~0.385)、大运动量(OR=0.073,95%CI:0.027~0.199)以及锻炼态度较好(OR=0.197,95%CI:0.101~0.387)的受试者体测未达标的风险较低。 结论 东营市高校大学生体测未达标风险与身体形态、饮食行为、运动量和锻炼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广州城区248名1~6岁儿童,其中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24名(病例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124名(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行为与语言发育的相关性。语言评定方法应用S-S评定法。结果 在调查的儿童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7项,分别为隔代抚养(OR=3.391,95%CI:1.654~6.951)、母亲文化程度低(OR=5.186,95%CI:2.245~11.981)、教语言用有声电子玩具或读物(OR=2.070,95%CI:1.122~3.817)、屏幕接触时间每天超过1 h如看电视(OR=2.305,95%CI:1.245~4.267)、看手机或IPAD(OR=3.246,95%CI:1.277~8.248)、出生有高危因素(OR=2.253,95%CI:1.084~4.680)及孕期高危因素(OR=2.575,95%CI:1.129~5.873)。结论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屏幕时间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环境、科学的养育观念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崔莹莹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521-1524
目的 探讨恒河猴(rhesus macacus,RH)因子和贫血致病基因HBS1L-MYB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 major,β-TM)患儿输血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重型β-TM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患儿RH因子和贫血致病基因HBS1L-MYBrs4895441、rs35959442位点多态性。根据输血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2组RH因子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贫血致病基因HBS1L-MYBrs4895441、rs3595944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本组患者输血有效率为34.38%。有效组与无效组RH因子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RH因子e等位基因频率较低[(60.82%)vs.(77.42%)],E等位基因频率较高[(39.18%)vs.(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6,P=0.017,OR值(95%CI)为2.208(1.140~4.279)],RH因子C等位基因频率[(64.43%)vs.(72.58%)],c等位基因频率[(35.57%)vs.(2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P=0.237,OR值(95%CI)为0.684(0.364~1.286)];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4895441位点AA[(67.01%)vs.(32.26%)]基因型构成比较高,GA[(31.96%)vs.(54.84%)]、GG[(1.03%)vs.(12.90%)]基因型构成比较低[(χ2=11.694、5.247、5.942,P=0.001、0.022、0.015),OR值(95%CI)分别为3.565(1.463~8.685)和26.00(2.632~256.803)];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4895441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较低[(17.01%)vs.(40.32%)],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82.99%)vs.(5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2,P=0.000),OR值(95%CI)为0.303(0.161~0.570)]。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35959442位点CC[(65.98%)vs.(41.94%)]基因型构成比较高,CG[(31.96%)vs.(51.61%)]基因型构成比较低[χ2=5.666、3.905,P=0.017、0.048,OR值(95%CI)为2.541(1.088~5.935)],GG[(2.06%)vs.(6.45%)]基因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5,P=0.221,OR值(95%CI)为4.923(0.635~38.190)];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35959442位点G[(18.04%)vs.(32.26%)]等位基因频率较低,C[(81.96%)vs.(67.74%)]等位基因频率较高[χ2=5.630,P=0.018,OR值(95%CI)为0.462(0.242~0.882)]。 结论 重型β-TM输血有效性可能与RH因子E、e等位基因频率和贫血HBS1L-MYB致病基因rs4895441、rs35959442位点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7年单胎妊娠孕妇的早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获得2013-2017年单胎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早产发生率以及不同因素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7年通州区单胎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1%(1 418/34 726)。其中,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分别占68.8%(975/1 418)和31.2%(443/1 418)。产妇年龄≥35岁(OR=1.314,95%CI:1.113~1.551)、经产妇(OR=1.399,95%CI:1.223~1.600)、男胎(OR=1.237,95%CI:1.100~1.390)、前置胎盘(OR=10.162,95%CI:7.100~14.546)、胎盘早剥(OR=9.201,95%CI:6.596~12.837)、胎膜早破(OR=3.328,95%CI:2.953~3.750)、妊娠期糖尿病(OR=1.232,95%CI:1.082~1.4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283,95%CI:2.755~3.911)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其中,产妇失业或待业(OR=1.159,95%CI:1.003~1.339)、丈夫年龄≥35岁(OR=1.243,95%CI:1.036~1.490)、初次妊娠(OR=1.407,95%CI:1.157~1.710)、经产妇(OR=1.295,95%CI:1.049~1.598)、男胎(OR=1.273,95%CI:1.109~1.462)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35岁,经产妇,男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HFMD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0例HFMD患儿和160例非HFMD患儿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外来散居儿童(OR=2.889)、手足口病接触史(OR=7.852)、1周内门诊/医院暴露史(OR=2.689)、饭前便后少洗手(OR=3.378)、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OR=3.198)、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OR=3.755)。 结论 影响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降低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从孕期开始儿童成长环境中诱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ADHD的发生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4-9月采用SNAP-Ⅳ家长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自制的儿童成长环境问卷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248例ADHD儿童和276例正常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ADHD的非生物学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良孕期史(OR=2.788,95%CI:1.049~7.412),6个月内非纯母乳喂养(OR=2.365,95%CI:1.327~4.216),不当的教育方式(OR=3.139,95%CI:1.906~5.167),儿童不良饮食行为(OR=2.499,95%CI=1.449~4.139),儿童开始视屏的年龄<3岁(OR=3.577,95%CI:1.552~8.248)以及儿童偏精神质(OR=3.558,95%CI=1.357~9.326)或偏神经质的人格特征(OR=5.522,95%CI:2.435~12.521)都是诱发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 父亲生育年龄、母孕期因素、儿童生活方式及其人格特征均是ADHD的诱发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杨晓二  程芳  王慧  朱玉平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89-1491
目的 了解本地区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PPUI)的发病情况,探索PPUI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且分娩后6~8周进行复查的单胎产妇4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PPUI分为PPUI组(n=55)和非PPUI组(n=420),采用调查问卷询问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尿失禁相关情况,分析PPUI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PPUI发病率为12.9%,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家族尿失禁史、产次、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会阴侧切、阴道撕裂、产后盆腔训练、雌二醇、孕酮与PPUI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0岁(OR=1.621,95%CI:1.043~2.519 )、产次>1(OR=1.420,95%CI:1.112~1.815)、产前BMI>28岁(OR=2.394,95%CI:1.135~5.051)、阴道分娩(OR=2.332,95%CI:1.097~4.960)、会阴侧切(OR=2.806,95%CI:1.204~6.544)、阴道撕裂(OR=1.719,95%CI:1.128~2.620)、有家族史(OR=1.452,95%CI:1.097~ 1.922)、孕酮(OR=2.323,95%CI:1.263~4.273)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产后盆腔训练(OR=0.617,95%CI:0.421~0.904)、雌二醇(OR=0.558,95%CI:0.359~0.867)为PPUI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影响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措施,预防PP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尿道感染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泌尿系结石术后尿道感染的患者39例,选择同期术后未发生尿道感染的泌尿系结石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HMGB1水平,检测IL-6基因(rs1800796、rs2069837)、TNF-α基因(rs1800629和rs1799724)和HMGB1基因(rs1045411和rs2249825)的多态性,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尿道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HMGB1分别为(184.57±15.60)pg/ml、(132.56±12.74)pg/ml、(8.21±1.25)mg/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上述血清炎性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患者术后发生尿道感染的AUC为0.924(95%CI:0.869~0.980),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水平(P0.05)。两组IL-6基因rs180079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等位基因发生尿道感染的风险升高(OR=1.587,95%CI:1.089~2.312);两组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等位基因发生尿道感染的风险升高(OR=1.383,95%CI:1.022~1.870);两组rs179972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等位基因发生尿道感染的风险升高(OR=1.684,95%CI:1.211~2.340)。但两组IL-6基因rs2069837位点、HMGB1基因各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L-6、TNF-α及HMGB1水平可用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尿道感染的诊断,且IL-6基因rs1800796位点G等位基因、TNF-α基因rs1800629和rs1799724位点A等位基因与患者术后发生尿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