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6例不同病因的椎体骨折患者接受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73.2岁(54~82岁),4例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例为胃癌术后椎体转移,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6例患者共有10个骨折椎体,其中T_51椎,T_(10) 1椎,T_(11),2椎,T_(12) 4椎,L_1 2椎.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术后CT扫描判断骨水泥住椎体内的分布;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综合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16.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平均(44.5±3.1)%恢复至术后(72.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71.4±2.1)%,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9.1±1.7、87.3±12.7,术后分别为2.3±0.6、30.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1±0.3、29.9±6.7,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均匀,无渗漏;无椎体再骨折. 结论 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安全,近期疗效满意,可用于不同病因的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Harrington撑开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脊柱骨折脱位病人13例,经8个月以上的随诊,临床效果较好。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岁.T_(12)压缩或粉碎骨折4例,其中伴脱位1例;T_(12)压缩骨折L_1粉碎骨折伴脱位1例;L_1压缩或爆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CT定量测定胸、腰椎骨密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724例,其中男437例,女287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52.7±15.3)岁。行胸部低剂量CT扫描,同时获得QCT原始数据并将数据传至PACS及BMD后处理工作站"QCT Pro",测量T_1-L_2椎体平均骨密度。根据年龄分为3组:18~44岁组,45~60岁组,60岁组。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年龄组胸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性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各年龄组胸椎T_1~T_(12)平均骨密度均高于腰椎L_1~L_2的平均骨密度,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加,胸腰椎骨密度逐渐减低;且胸椎椎体骨密度从T_1到T_(12)呈逐渐减低趋势。各年龄组各胸椎骨密度与腰椎L_1、L_2骨密度间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均0.7),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18~44岁组T_1和T_2椎体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之外,其余各胸腰椎相邻椎体间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的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呈显著正相关;除T_1与T_2外胸椎相邻两椎体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稳定,可将胸椎骨密度测量用于体检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预判,避免扫描范围的扩大,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Steffe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不全瘫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体会到手术操作相对简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塌方压砸伤3例,屈身蹲位修车压伤2例,交通事故1例,其它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1例,骨折脱位型4例.骨折部位:T_91例,T_(11)3例,T_(12)5例,L_16例,L_26例L_32例.不全性瘫痪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3~9天.平均3.4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伤椎恢复高度与邻近椎体应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胸腰椎CT扫描,建立骨质疏松胸腰段脊柱(T_(11)~L_1)有限元模型。对T_(12)椎体进行PKP模拟手术,获得骨水泥强化后的有限元模型,再分别进行不同程度椎体成形,获得T_(12)椎体高度恢复为Geanat 0、1、2、3级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屈曲、左侧屈和右侧屈4种方向的载荷,观察PKP术后伤椎恢复高度与邻近椎体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于PKP术后T_(11)椎体应力,T_(12)椎体恢复高度越接近正常椎体则椎体承受载荷越小,各种状态最小载荷均出现在T_(12)椎体恢复高度为0级时;对于PKP术后L_1椎体应力,椎体垂直和右侧屈状态下,T_(12)椎体恢复高度越接近正常椎体则椎体承受载荷越小,T_(12)椎体恢复高度为0级时,垂直和右侧屈状态下承受的载荷最小。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为了减少邻近椎体应力,应尽可能恢复伤椎高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复位效果。方法本组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63~87岁,平均72.6岁。伤椎部位:T_91例,T_(11)1例,T_(12)25例,L_130例,L_29例,L_34例,L_42例。CT均证实为后壁完整的OVCF,接受PKP联合体位复位治疗。比较术中体位复位前后及球囊应用前后伤椎高度值、后凸Cobb角,记录并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本组患者椎体高度值在体位复位后、球囊扩张后、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值在球囊扩张后、骨水泥充分注射后均较体位复位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15.7±9.8)°均较术前(19.0±10.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3±0.5)分、(3.5±0.3)分、(3.1±0.2)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86,P=0.026)。结论 PKP术中体位复位对椎体高度的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球囊可以进一步恢复椎体高度,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等术中并发症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的矫正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后路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椎弓根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5例脊柱后凸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2.3岁;后凸角度45°~110°,平均78.5°。病因:椎体肿瘤术后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5例,创伤后脊椎后凸4例,椎体结核术后3例。受累节段:均位于胸腰段,T_(11) 3例,T_(12) 5例,L_1 5例,L_2 2例。椎体切除:部分切除4例,单节段切除8例,2节段切除2例,4节段切除1例。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摄全脊柱X线片,同时行MR及CT检查。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26个月。术后后凸角为0°~40°,平均20°,平均改善68.5°。术后患者腰痛均消失。脊髓功能:13例E级无明显变化,1例由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另1例由D级恢复至E级。8~12个月X线片示截骨融合,无一例出现钉棒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及矫正度数丢失等。结论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能达到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同时矫正且矫形彻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0±12.5)岁;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3例;伤椎分布:T_(10)椎体3例,T_(11)椎体8例,T_(12)椎体11例,L_1椎体15例,L_2椎体5例;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9例,D级14例,E级12例。均接受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观察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术中未出现静脉丛、神经根及硬脊膜损伤情况;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伤椎骨折均已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6.8±2.1)个月;腰背部疼痛、神经功能、伤椎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较好地重建并维持椎体高度及稳定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R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椎管减压有效,固定坚强可靠。自1996年2月至1999年10月采用RF系统治疗39例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21~59岁(平均34岁),其中21~35岁30例,占77%。损伤节段:T_(12)12例,L_1 14例,L_2 8例,L_3 5例,其中4例两相邻椎体骨折脱位。损伤原因:砸压伤11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1年6月应用短节段CD棒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52例,49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男41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0h~15d,平均3d。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型11例,爆裂型29例,骨折脱位型9例。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法A级15例,B级7例,C级17例,D级9例,E级1例。部位T_(10)1例,T_(11)6例,T_(12)10例,L_128例,L_23例,L_3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脊柱内窥镜辅助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在脊柱内窥镜辅助下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龄25~56岁,平均38.2岁.损伤节段:T_(11) 4例,T_(12) 10例,L_1 15例,L_2 7例.损伤类型:压缩性骨折11例,爆裂性骨折25例.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33例患者术后获8~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恢复至平均2.20°±0.35°.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至平均93.40%±3.20%,椎管矢状径占位率恢复至平均9.1l%±1.7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窥镜辅助下行椎弓根内固定定位精确,能提高置钉的准确性,手术微创,疗效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83年以来共收治由外院转入截瘫并发骶部Ⅲ°褥疮4例、利用原位推进皮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71岁.致伤原因:坠伤3例,车祸1例,其中T_(11)及L_2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截瘫1例,T_(12)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截瘫2例,L_1椎体压缩性骨析并截瘫1例:褥疮面积10×9~12×8cm,病程3~6个月.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后,创面洁尔灭湿敷,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椎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0-12-2013-07,共收治21例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其中PVP术后10例,PKP术后11例;再发骨折椎体分布:T_91例,T_(10)2例,T_(11)1例,T_126例,L_15例,L_24例,L_31例,L_41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再次行PVP手术,并在术后每日补充元素钙600mg,维生素D3 0.5 ug,降钙素200 UI,每年给予静滴唑来膦酸5 mg一次。同时,术后制定康复锻炼,包括肌肉力量锻炼和肌肉平衡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VP手术,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明显的症状。患者随访时间19-47个月,平均23.1个月。患者术后7 d与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伤椎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以及VAS和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末次随访与术后7 d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OVCF患者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椎骨折可采用PVP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系统化康复锻炼的综合疗法,避免再发骨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经伤椎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段A3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伤椎固定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段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的5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3±8.3)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9例、L_111例、L_2 2例.B组29例为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传统后路跨节段经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3±6.8)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7例、L_120例、L_2 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对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10.9)个月.A、B两组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JOA、VAS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3.7°±7.7°、8.8°±5.0°,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9°±1.5°、5.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29.4±6.0)%、(21.7±6.9)%,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3.1±0.8)%、(6.6±3.0)%,而术后即刻伤椎后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8.5±3.2)%、(6.1±1.8)%.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0±0.8)%、(3.4±1.0)%,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后即刻平均矫正度及术后2年平均丢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即刻CT显示11例(47.8%)椎管内骨折块完全复位、12例(52.2%)复位后矢状径狭窄<1/3,复位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B组出现2例螺钉断裂.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能获得更好的初期复位,术后2年矫正丢失较跨节段固定少.  相似文献   

15.
RF系统脊柱内固定21例分析及失误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开展RF系统脊柱内固定手术,共计21例。现将临床资料做一回顾并对内固定失误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60岁,平均34岁。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塌方压伤3例。受伤节段:T_(11)1例、T_(12)2例、T_(11、12)1例、T_(12)1例、L_19例、L_24例、L_31例、L_(2、4)1例、L_(3、4)1例。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性截瘫6例,有部分神经症状者4例,无神经症状者3例。手术距伤后时间3h~8d,平均2.5d。随访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12个月。方法为门诊及拆内固定期间。 1.2 结果 21例中,螺钉折断3例,其中单侧下位螺钉折断1例,单侧上位螺钉折断1例,双侧下位螺钉折断1例。撑开棒滑脱1例,椎体定位错误1例,螺钉位置不当3例,螺钉松动2例,复位不良2例,术后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  相似文献   

16.
邓晓强  吴永生  王慧敏 《中国骨伤》2018,31(12):1168-1171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弥散不佳时,行对侧补充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单侧穿刺PVP方法治疗285例(319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骨水泥弥散不佳时行对侧补充穿刺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63~88岁;T_(11)1例,T_(12)4例,L_13例,L_22例,L_31例,L_5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6 d。观察该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残余腰痛、椎体两侧高度丢失等情况。结果:行对侧补充穿刺的13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均未出现术后残余腰背痛。随访期间内椎体两侧高度丢失(原穿刺侧0.35~3.69 mm;补充穿刺侧0.59~3.6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侧PVP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时,采取对侧补充穿刺能减少术后残余痛的发生,同时可减小椎体两侧高度丢失差值,继而防止患椎侧方畸形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AO双螺纹Schanz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6月应用AO双螺纹Schanz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4.6岁,均合并截瘫。受伤节段为T_(11)~L_2,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其中11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程度25%~100%,3例合并侧方移位。均于伤后2周内行后路减压,AO双螺纹Schanz钉置入复位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随访8~34个月,平均20个月。18例患者脱位椎体均完全复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90%,患者神经功能部分恢复7例,完全恢复8例,无内固定失败患者。结论AO双螺纹Schanz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椎骨折脱位复位效果满意,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8.
骨盆牵引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11月~2005年4月应用传统的骨盆牵引先行复位,然后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52~78岁,平均62.6岁。伤椎节段:T_(12)8例,L_1 10例,L_2 3例。致伤  相似文献   

19.
海绵垫高练功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骨科自1984年5月至1992年元月,用市售海绵弹性垫高加练功法,治疗新鲜胸腰椎屈曲型骨折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8岁;压缩椎体在T_7~L_4;不稳定型14例,椎体均压缩达2/3,其中并不全截瘫10例,并椎板、关节突骨折各2例。  相似文献   

20.
1987年至1997年,日本札幌北海道医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固定矫形治疗12例分节型半椎体畸形(男8例,女4例;年龄8~24岁,平均14岁;T_91例,T_(10)及T_(11)各2例,T_(12)4例,L_13例;CD4例,Kaneda SR 2例,Isola 6例)。手术时患者俯卧于Relton-Hall支架上,纵行切口,端椎上下方各多暴露一个椎体;侧方暴露出横突尖。切除半椎体棘突、椎板及关节突,在直视并保持脊髓(已移向脊柱凹侧)下切除横突及椎弓根,自椎弓根基部将半椎体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