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报道双弹性髓内针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11月至2000年10月,对26例桡骨骨折患者采用直视下复位,双弹性髓内针髓腔内固定时进行治疗.结果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伤口I期愈合,平均经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22例病人前臂旋转功能基本恢复,4例病人有20~40°的旋转功能障碍.结论该方法为弹性髓内固定,符合桡骨的生理曲度,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取出方便,既可达到解剖复位,又防止了旋转移位,可作为目前治疗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前臂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 990年来 ,本组收治 60例通过手法复位 ,或者复位后再移位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不愈合的前臂骨干骨折患者 ,均行开放复位、加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等方法。结果 :本组 58例获得随访 1 2~ 36个月。骨折均在 6~ 1 6周愈合。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伸及前臂的旋转功能正常。结论 :治疗前臂骨干骨折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处理并掌握其骨折机制 ,诊断要点及处理时机 ,并发症的预防 ,加上牢靠的内外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前臂双骨折治疗中 ,应该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的功能效果。方法 对 95例 7~ 1 4岁闭合性、移位的前臂双骨折 ,其中 74例按不同的骨折类型早期手法复位 ,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重点注意克服存在的旋转因素 ,不成功者给予手术治疗。适宜的指导功能锻炼。另有2 1例进行开放复位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以后二次手术 ,取内固定。结果  74例中 67例手法复位成功 ,成功率为 90 5 % ,骨折愈合时间为 32~ 45d ,平均 41d。 7例手法复位不成功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 2例为小切口撬拨治疗。骨折愈合时间为 85~ 95d,平均 91d。手法复位组中 <6h就诊 60例中 3例不成功 ,>6h就诊 1 4例中 4例不成功。经随访 1年以上 ,2例有 1 0°左右的旋转。 2 1例手术骨折愈合时间为 75~ 1 50d ,平均 92d。皆于 6个月~ 1年取钢板。结论 儿童前臂双骨折应尽早应用手法复位是重要的 ,旋转移位是前臂双骨折复位成功和功能恢复好的关键性因素 ,应主动加以克服 ,复位成功率是可以提高的 ,开放复位对儿童前臂双骨折不能作为首选 ,应进一步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观念 ,融入有限的手术 ,便于护理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正骨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的55例儿童前臂双骨折。结果复位固定后X线片证实30例解剖复位,16例接近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治疗后1周3例复位丢失,随访3周8例复位丢失。通过调整小夹板后1周内仅1例复位永久性丢失,3周内3例复位永久性丢失,永久性丢失者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其余52例治疗后3周全部出现骨痂,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周;疗效按Berton标准评定:优30例,良20例,可2例,优良率96.2%。结论正骨手法能有效复位儿童前臂双骨折,科学放置分骨棒、衬垫及正确掌握小夹板固定的松紧能弹性固定骨折。  相似文献   

5.
桡、尺骨双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造成。二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等畸形。近年来,我院骨伤科收治前臂双骨折病人52例,在治疗时将二骨远端正确复位固定,配合精心护理,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功能恢复良好。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27岁;根据天津医学院编写的临床骨科学的愈合标准,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6.
郝博川  鲍树仁 《中国骨伤》2011,24(10):845-848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科手法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8~66岁,平均28岁。损伤至手法整复硬纸夹板外固定时间20min~2d,平均8h。施术前患肢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肘、腕屈伸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均为前臂尺桡双骨折。术后通过对骨折的愈合情况、肘腕的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33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5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结论:采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固定牢固且不会出现组织压疮及坏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江学东 《中国骨伤》2006,19(8):497-497
前臂双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且损伤严重,由于前臂具有旋转功能,故复位要求较高,在整复手法和外固定方面均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整复方法众多,自2000-2005年我院采用拔伸旋转分骨手法,复位满意后用掌、背内外侧夹板加上肢石膏托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的AO双骨折复位技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使用改良的AO双骨折复位技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54例.结果获得随访8~26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固定,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患者.按照肘关节功能HHS评分标准评定前臂旋转功能,旋前均大于90°,旋后均大于60°,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臂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0年来,本组收治60例通过手法复位,或者复位后再移位,以及开放性骨折或不愈合的前臂骨干骨折患者,均行开放复位、加内固定、自体髂骨等方法。结果:本组58例获得随访12-36个月。骨折均在6-16周愈合,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伸及前臂的旋转功能正常。结论:治疗前臂骨干骨折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处理并掌握其骨折机制。诊断要点及处理时机,并发症的预防,加上牢靠的内外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10.
桡、尺骨双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造成。二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等畸形。近年来,我院骨伤科收治前臂双骨折病人52例,在治疗时将二骨远端正确复位固定,配合精心护理,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成人前臂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器等。不论哪种治疗方法,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是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后不短缩,关节面不塌陷;前臂的旋转功能无障碍。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共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前臂远端骨折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前臂双骨折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臂双骨折是日常生活及劳动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因前臂主司旋转功能 ,骨间膜对前臂的旋转活动是有制约作用的 ,它为前臂的旋转运动限定了一个范围。若骨折复位不当 ,前臂按旋转轴所进行的旋转运动 ,超出了此范围 ,前臂的旋转活动必将受到骨间膜的牵扯而受限。因此 ,治疗前臂双骨折应象对待关节间骨折一样 ,力争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1] 。根据我院名老中医章宝春先生的手法 ,自1993年 8月至今共以手法治疗 136例闭合骨折患者 ,效果优良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6例 ,男 83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75岁 ,均为闭合骨折。直…  相似文献   

14.
<正> 对于不稳定型的开放性前臂双骨折,临床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所选用的内物固定物一般为钢板螺丝钉和髓内针。我们对临床21例前臂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对前臂双骨折愈合情况作如下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最小19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小儿前臂闭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67例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4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评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为4~11(6.4±1.2)周,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6~15(8.5±1.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疼痛和旋转角度丧失评定疗效,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优良率94.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3.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中,133例≤10岁的患者中7例出现前臂旋转功能障碍,34例10岁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功能障碍;未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38例10岁的患者中1例术后24h内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1例≤10岁的患者中1例出现再骨折;未出现内固定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因≤10岁的患者骨膜较厚,有较强的塑形能力,建议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为主;而对于10岁或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能维持骨折断端稳定的患者,可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孟氏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临床罕见。我们收治一陈旧性病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男,13岁,跌倒致左前臂畸形、活动障碍70d入院。曾在外院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查体:左前臂畸形,肱桡关节空虚,尺骨小头隆起,压痛、浮动感。前臂旋转活动受限。X线片:左尺骨中上1/3骨折,向外后方成角畸形愈合,桡骨头脱位,下尺桡关节分离,遂经Bovd入路手术,尺骨截骨,髓内钉固定;桡骨头复位,以前臂深筋膜重建环状韧带,1枚细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于屈曲90°位;再手法复位下尺桡关节。术后屈肘90°、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石膏、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病例22例,骨折按AO分型A型3例,B型7例,C型12例,术后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估肘、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22例患者术后及随访X线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末次Anderson评分优良率95.5%。结论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符合生物学固定、并发症少、术后前臂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38岁。初次损伤均为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9例;桡骨双段骨折2例,10例为尺桡骨单骨折。初次手术内固定选择:尺桡骨均采用钢板内固定5例;桡骨应用钢板,尺骨克氏针内固定4例;尺桡骨均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者3例。骨折不愈合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采用7~9孔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结果1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尺骨骨折不愈合11例,其中5例钢板内固定者4例断裂,1例松动,7例克氏针固定者6例不愈合;桡骨骨折不愈合1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二次内固定治疗后无内植物折断、失效等病例发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个月。根据前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尺桡骨双骨折内固定选择不当、固定不牢靠、骨折端缺损较多、过早的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尺桡骨特殊的解剖及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在前臂旋转中承受不同的扭转力,以及尺骨内固定材料抗扭转力不够也是导致尺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二夹板组和四夹板组,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和二夹板或四夹板(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 二夹板组与四夹板组外固定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3~6个月。结论 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比较,具有简便、易掌握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对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比较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夹板外固定组)和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整复后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0%。治疗组20例治疗后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89.55±3.95),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83.75±4.0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整复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早期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