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汤明启 《光明中医》2023,(7):1383-1386
目的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冷背药材的现状进行探讨。方法 以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游学过程中6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所见冷背药材的品种和例举,发现存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结果 药材市场中,冷背药材的外包装简陋、药材名称不规范、存在着发霉、虫蛀、泛油、粘连等药材变质现象。结论 药材市场管理者应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和监督管理,冷背药材经营者应提高药材质量意识,合力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自从内地药材市场开放以来,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材逐渐走向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对市场供应紧缺的药材及贵重药材,"假冒伪劣"品种偏多.从输港的名优中药材来看,部分常用中药材中,掺杂使假、冒充地道药材的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冷背药材的一些品种在临床应用中对特殊疾病或者多发疾病但缺少特效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杭州市中医院是综合性的三甲中医院,院内有众多国家级名中医及省级名中医,他们分别在各自领域有独特的建树,并且有着独特的用药特点,尤其是对于一些冷背药材应用。但由于冷背药材与大宗药材相比,用量较少,保管养护比较困难,文章对冷背中药饮片的保管养护提出养护策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山东省唯一的中药材集散地.为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优化市场交易环境,保证上市药材的质量和品种,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鄄城县工商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严打市场违法违章行为,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药材行业中,大家都有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规,就是将市场需求不多,常年少用、市上少有商家经营和不影响效益的药材品种,称作为小三类品种,也视为冷背品种。由于该类品种年需量在1000t上下,不影响药市大局,一直不为药商所重视,其产量、销量、价格、资源及市场走势等等,均不为众商所注意。进入市场经济后,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药材价格起伏跌宕;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格局;市场定位向多品种、多规格、多价位、多用途方向发展;市场不但对大宗常用药材的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而且随着中医药科技进步和创新,许多大型制药集团(厂)开始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6.
步入4月,天气开始升温,药材市场交易却明显降温.大部分品种价格呈下滑之势,只有个别冷背品种小批量成交活跃,如白扁豆、重楼、独活、辽五味子等.具体市场行情走势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从内地药材市场开放以来,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材逐渐走向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对市场供应紧缺的药材及贵重药材,“假冒伪劣”品种偏多。从输港的名优中药材来看,部分常用中药村中,掺杂使假、冒充地道药材的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对内地中药材专业市场加强了整顿,使各地药材专业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化经营,为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期港市主要药材品种走势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期的药材市场与前期相比更加萧条,更加冷清.市场人流稀少,交易大幅萎缩,大部分商铺无生意可做,普遍认为2004年是市场最不景气的一年.主要原因:一是自2003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及其它违法经营中药材的集贸市场展开了专项整治工作,禁止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中药饮片、毒性中药材以及濒危动植物中药材,依法查处制售假劣中药材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禹州为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2000年4月,禹州市投资近2亿元兴建了一所占地约27hm2,经商楼房2000余问的禹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并于2002年5月、2003年10月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禹州中药材交易大会".目前,通过全市的努力,新的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经正常运转,入驻药商400余家启动运营,标志着禹州药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药材市场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2003年"非典"期间,药材市场暴露出来严重的不规范的交易行为,给政府监督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日前,记者在北京就如何规范药材生产、规范药材交易,提升中药材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和传统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2015年,全球植物药市场销售额为931.5亿美元。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成药及饮片的销售额约1200亿美元。为进一步明确全球中草药市场现状及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本研究从 PubMed 数据库、政府网站、研究报告及搜索引擎中收集相关数据,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药物市场现状。结果显示,中药类产品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的国内外市场销售额约为135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类产品(不包括保健品)约占国际中草药或传统药物市场的80%。  相似文献   

12.
中药现代研究应以疗效为中心,将中药有效性研究、安全性研究、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三者结合起来,创新出一大批与西药有比较优势的中药,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provide advi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METHOD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and the quality of prepar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supervis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co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should take different supervision modes of herbs and pie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ources and origi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ensure that manufacturing comply with GMP. 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eces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enterpris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production fil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Chinese prepared herbs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4.
谱效关系与一测多评相结合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中药材质量控制在中药临床应用和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通过对单一或某几个成分的含量控制,不足以反映药材的内在质量,因此提升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对中药材品质评价、栽培种植及深加工产品研究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现有的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谱效关系+一测多评"的研究思路,即将谱效关系与一测多评相结合,首先利用谱效关系寻找到与药材主要疗效相关的化学成分,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联用技术/柱色谱等确定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最后利用一测多评的方法对所寻找到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评价,以全面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达到"深入研究,浅出标准"的目的,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新思路,从而推动中药材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81-78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用药规律,为提高本病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近30年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7首方剂,涉及124味中药。方中健脾、祛湿药出现频数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1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7),其中涉及9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25%,0.7),这与七味白术散的组方特征一致。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健脾、祛湿类中药为主;茯苓-白术-葛根-甘草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七味白术散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健脾祛湿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物质基础层面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筛选《中国药典》第一部明确有主要有效成分记载的植物类中药共计334种,中药主要成分280种,计算每种成分的分子描述符(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及半经验量化计算分子描述符),通过广义规则归纳算法(Generalized Rule Induction,GRI)筛选强相关的分子描述符。结果: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性较强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描述符多与分子的能量状态有关系,分子能量状态越高,与中药热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分子能量越低,与中药寒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平性中药不明显。除分子能量状态外,中药药性还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碳、氢、氧原子数,氢键供体数目等分子结构描述符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结论:中药药性确实与中药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分子描述符是三维分子描述符中的分子能量,提示中药药性作用可能与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能量状态以及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而产生的综合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规则。方法:以中药性效为主线,结合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探究分析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525味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归纳分析药性组合群与功效群。结果:发现单味中药大部分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统一,部分药性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功效,部分功效没有相对应的药性组合;不同中药相同的药性组合与功效的关联符合一定的规则;不同中药同一功效对应的药性组合也符合一定的规则。结论: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为主线开展中药性效关联的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构建中药"药性组合群"和"功效群",方能揭示中药药性、功效关联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40-142
以研究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 ,检索近10年CBM、CNKI、VIP、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2首方剂中共涉及135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41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26个(支持度20%,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当归、川芎、香附、白芍、熟地黄,以理气活血、补肾健脾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9.
张恺  丁丽琴  邱峰  张德芹 《中草药》2021,52(2):585-593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895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提出单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传统功效及应用,开展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证候认知规律的中药表征体系,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科学地表征中药“七情”单行的内涵,为中药七情配伍及经典名方用药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谈"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中医临床疗效的优劣.道地药材强调药材的产地,其理念在秦汉之际即已有之;而道地药材的最终确立与兴盛发展,则约在明清两代.期间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医的实践检验与理论指导是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基础,生态环境与药材种质的差异则是其本质原因;而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作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其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