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扶阳理论及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角度出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句意及内涵进行新的阐述与探讨.笔者认为,人体阴阳二气中阳气起主导作用,且阴阳二气在人体的结构为阳在内,阴在外.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深层含义应是春夏之时,要顺自然阳气生长之势,养护人体阳气;秋冬则顺自然阴气收藏之性,调护人体阴气.但笔者认为秋冬调养人体阴气的真正目的 是固藏人体阳气,"藏阳"就是"秋冬养阴"的进一步明确,重视调护阳气才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实含义,也是《内经》重阳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介绍林兰教授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具有助肝疏泄、助肾生阳的生理功能,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是由于助肾生阳的功能不足所致;临床常见有肾阳不足、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阴阳两虚、阳气衰竭五种证型,治疗宜以温补阳气为先,再针对兼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张景岳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五脏之阴阳根于肾,即肾阴和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可以滋生五脏之阴,肾阳可以产生五脏之阳。所以,无论五脏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虚衰,故应从补肾之阴阳作为“治病求本”的大法,可以指导临床病证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为水火之脏。肾阴是人体阴液之本,人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全身各个脏腑发挥着滋养作用。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来源于命门之火,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推动作用,同时具有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和生长发育的功能,可以说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肾发生病变则表现为肾阴虚或阳虚,所以  相似文献   

5.
尹振祥  郭立中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1008-1010
肾为脏腑阴阳之根,生命之源,被誉为先天之本.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温煦、运动、兴奋和气化的功能.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则变化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阳.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肾阳虚,则全身的新陈代谢降低,各脏腑、经络形体诸窍的生理功能活动均减弱.诸多研究表明,肾阳亏虚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笔者临床工作 10余年,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应用补肾温阳法辨证治疗肾阳虚衰的慢性疾病,疗效显著.兹举几隅,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导师吴生元教授,秉承家学,从事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疗四十余载,认为阳虚发热的治疗以温阳散寒、交通心肾,扶正驱邪为主,其方法独到,现介绍如下。1脾肾两虚为病机关键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内伤发热的病因与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诸因素有关,病程迁延缠绵,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易治愈。所谓阳虚发热,系因多种原因造成阳气不足,或寒证日久伤阳,或误用、过用寒凉,造成人体阳气的损耗,阳虚则易生寒,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阳气虚不能固守于内,阴寒盛而遏阳于外而表现为发热,《景岳全书·火证》说:“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精血阳气亏虚,气化失常是老年人夜尿增多症的基本病机。气化失常,津液排泄障碍又可加重脏腑损伤,久病及肾。肾中真阳乃人生立命之根本,内阳外阴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昼日阳气出于阴,生发在外,内阳相对不足,以致肾中阳气不足,蒸腾气化功能下降,内外不得相顾;而夜间阳藏于阴,阳气回归本位,肾阳充足,则膀胱气化增强,津液故能出,因而夜尿增多。其病位虽在膀胱,但最终责之于肾中阳气不足和气化功能失调。治疗上当遵循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的原则,施以扶助阳气,宣畅气化。肾阳得充,气化功能趋于正常,昼日仍有充足的阳气在内行使蒸腾气化之能,自然津液通达,夜尿减少。  相似文献   

8.
试论温阳法治疗消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军  高颖  刘敏 《新中医》2006,38(9):6-7
消渴病阳虚临床常见,温阳法治疗消渴源远流长。其病因病机主要有:素体阳虚;年老阳气亏虚;饮食偏嗜伤阳;肥胖痰湿;久病不愈;长期服药损伤阳气;五志过极所伤;房劳过度所伤。消渴病温阳法主要有:温补脾阳法、温补肾阳法、阴阳双补法、温阳益气法、温阳活血法、温补脾肾法、温阳利水法等。  相似文献   

9.
张云鹏主任医师归纳了附子的临床主要指征、参考指征、适应证和慎用证。将附子临床应用的纲要总结为:附子可应用于阳虚水泛、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水饮凌心、脾肾阳虚、肾阳亏虚、寒胜痛痹、阴竭阳脱、寒凝阳衰、心阳虚衰和肾虚寒凝11个证候,即阳虚、阴盛、水泛、寒凝4个领域,涉及脏腑以心肾脾三脏功能虚衰为标志。还介绍了应用附子的辨证配伍方案,附医案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温肾助阳药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能补助人体阳气,可以治疗阳虚证的药物称为温阳药。阳虚证包括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证。由于肾阳为元阳,对人体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阳虚诸证往往与肾阳不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人云:“真有千变万化之态,但万变不离其宗。”笔者在临床上治疗阳虚诸证,往往加入温肾阳药,屡获奇效。病案举例 (一)胸痹(心绞痛) 华某,女,63岁。市饮食公司退休干部。于1987年10月30日入院。间发心前区疼痛5年余,近3月加剧。阵发性心绞痛,遇劳则发,伴心悸气短,胸闷,畏寒肢冷,夜卧不安,脉沉细,苔白,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证属  相似文献   

11.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指出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生理作刚如同太阳对地球一样,人体若失去了阳气,生命也就不复存在。如果机体的阳气不足了。则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就会减退。上焦阳虚,则头目眩晕,呕恶气短:中焦阳虚则饮食不化。吞酸痞满;下焦肾阳虚衰,清阳不展,则神气昏沉,甚至出现阳痿、不孕;而所有脏腑之阳气乃发生于下焦肾阳,肾阳为诸阳之根。在临床中,我们只要掌握住这一条原则,许多疾病可以迎刃而解。笔者正是灵活地应用了这原则,在临床上治好了诸多顽固性疾病,现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注重阳气 肾阳为本——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钦安学术思想的最基本观点 ,是从阴阳立论 ,认为元阴元阳即肾中真阴真阳 ,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因此他以阴阳为纲 ,统分万病 ,“认证只分阴阳”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在此基础上 ,郑钦安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之义 ,提出个人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重视阳气 ,崇尚扶阳。也就是说 ,在阴阳两纲中 ,他并非等量齐观 ,而是特别看重阳气。在人身各种阳气中 ,他又特别推重肾阳即真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 ,也是人体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1 阳统乎阴阳主阴从郑钦安认为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  相似文献   

13.
心肾阳气互生互用,肾阳又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根于肾阳。心力衰竭早期以心气虚为主,气虚及阳导致心阳虚,最后发展到肾阳虚的重症阶段。慢性心力衰竭重症阶段,以肾阳虚为本,以在肾阳虚基础上产生的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为标,所以在治疗上应标本同治,以温肾助阳为主兼活血利水。  相似文献   

14.
冬季为何既要养阳,又要养阴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天应养阴,因为冬天是阴气最浓、质量最佳的季节,冬天是阴长阳消之际。所以,顺应冬天阴长的天时,应该给人体补阴,尤其是阴虚之体,不要错过冬天这个赋予阴气最好的时机,来平衡自己的阴阳。但是,冬天也要注意养阳。因为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冬天的养生质量关乎着来年的健康;又因为冬天的阳气最宝贵,日照短而弱,太阳很快就偏西;加之冬天天气寒冷,易耗损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天也必须重视养阳,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尤其阳虚的人,更要注重养阳。冬天怎样养阳一、晒太阳…  相似文献   

15.
肾阳虚证本质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导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因此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的研究重点。6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发现肾阳虚证患者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普遍低于正常值。沈自尹提出了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的调节功能紊乱。同时认为老年人生理改变和肾阳虚证甚为相似,肾阳虚证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未老先衰。在建立肾阳虚证动物  相似文献   

16.
以阴阳体用关系为理论指导,从调整阴阳使其回归本位的角度出发,分析围绝经期失眠阳不入阴的关键影响因素,论述基于阴阳体用关系指导下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思路。围绝经期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均可导致阳气浮越于外上,不能顺利潜藏于内下本位,阳不入阴而发为失眠,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就此提出协调阳气下潜,使其回归本位,恢复“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结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形成清上焦以泻浮阳、运中焦助阳下潜、补下焦以纳阳归阴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使浮越于外、上的阳气顺利潜藏于内、下本位,恢复“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阳得以入阴而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伤寒论》中存在争议的方药之一,王叔和疑此方非张仲景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所治病机为患者素体营血亏损,若以辛温发汗法解表,汗伤营血阳气。误汗后肝阴亏损、阴损及阳、肾阳虚衰,在肝营血不足,在肾阳气虚衰。芍药甘草附子汤中附子和白芍二药一阴一阳,附子温肾阳,白芍补肝阴,甘草甘平安中,取调和之意,附子、甘草辛甘化阳以益卫,阴阳两补,芍药甘草酸甘益阴、养营补虚,三药相合共奏扶阳益阴之效,其方证以症见恶寒伴有拘挛急迫为主。  相似文献   

18.
何伟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5):427-428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功能基础,决定着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方向。"扶阳气"作为仲景辨治伤寒六经病的主导思想之一,其含义有补养阳气和调理阳气。具体到心悸的证治,又有温补心阳、温建中阳、温通肾阳、宣通阳气之别,所用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真武汤等经方,至今用于心悸的临床治疗仍效。  相似文献   

19.
刘毅 《中医研究》2000,13(6):2-2
祖国医学认为 ,气是构成人体形体结构和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以阴阳而论 ,气属阳 ,气分为阳气和阴精 ,气中起温煦推动作用者为阳气 ,具有滋养濡润作用者为阴精。阳气不仅是物质而更多的是对脏腑功能的概括 ,“阳在外 ,阴之使也 ;阴在内 ,阳之守也” ,即是这种体现。笔者试就中医阳气的分层谈点个人认识。以五脏而论 ,各脏分阴阳 ,而以肾阳为本 ,生理上均以阳气行事。如心气的推动、心阳的温煦保证了血循常道、脉搏正常 ,保证了心火将精微物质化赤为血。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 ,赖肺阳温煦 ,不受外寒、内饮等侵袭。肝之体阴用阳 ,肝阳旺…  相似文献   

20.
温潜法溯源于《伤寒论》,由民国时期医家祝味菊先生明确提出,即以温阳潜镇之法调阴阳、安脏腑。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之一,从“温潜”理论出发,临证以阳虚为本、病郁为继为基本病机,进而从心、脾、肾阳气不足角度分别阐述,并采用对应的治法与方药。对于阳虚病郁者,治以温阳固本、行气解郁;上阳不足者,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中阳不足者,治以温脾开郁、敛阳安神;下阳不足者,治以潜阳封髓、引火归元。辨析阳虚所致抑郁症的具体分型,分而论治,温而潜之,以调理整体气机状态,从而达到温阳、安神、解郁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