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时进行滤过手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二联术)或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三联术)已被大多数临术医师所接受。作者对1993年10月~1997年6月临床观察的25例29眼二联或三联术情况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组共25例,29眼,男16例,女9例。年龄:7岁~65岁。白内障类型:老年世9眼,并发性10眼,外伤性7眼,先天性1眼,Fuch综合征1眼。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9眼,慢性闭角型2眼,继发性13眼,慢性单纯性5眼。术前平均眼压38.01mmHg(5.07kPa)。术前视力:光感~数脂/50cm者16眼,0.02-0.1者7眼,0.15-0.3…  相似文献   

2.
以睫状体平坦部造瘘术治疗32例难治性青光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9例,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7例,持续高眼压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恶性青光眼1例。术后眼压控制在2.79kPa以下24眼(75%),随访11.3月,眼压控制稳定。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单眼发病,男17例,女15例;年龄12-82岁,平均优岁。术前视力:无光感者9眼(18.l%),光感一手动者11眼(M.4%),指数一0.历者7眼(ZI.9%),0.cd-O.1者4眼(12.5%),>0.1者1眼(3.1仍人术前眼压个兀一12.sffe,平均6.兀M七。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注气法在抗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术中前房及结膜瓣下注气法预防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迟缓及结膜巩膜瓣粘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16例20眼;单眼12例,双眼4例;男6例,女10例;急性闭角型9例,慢性闭角型4例,慢性单纯型3例;年龄在35~73岁之间,平均为57.6岁;初诊眼压急性闭角型平均6.25kPa(1kPa=7.5mmHg),慢性闭角型平均为4.40kPa,慢性单纯型平均为4.05kPa,术前对应病情分别予20%甘露醇,2%匹罗卡品眼液,0.5%噻吗心安眼液,Diamox,50%口服甘油等药物,使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房角基本开放。手术及往气…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0年3月至1994年5月对31例36眼,经药物治疗眼压持续不下降的青光眼病例,果断进行手术。采取“针刺缓慢释放房水”的方式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31例36眼,男9例11眼,女22例25眼。闭角28例33眼,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3眼,开角型青光眼3例3眼。手术前局部和全身综合用药物治疗数日后眼压持续在5.04kPa(1kPa=7.5mmHg)~5.62kPa23眼,6.10kPa~6.63kPa8眼,7.23kPa以上5眼。视力光感8眼,眼前手动6眼,指数4眼,0.02~0.05者9眼,0.06到0.1者4眼,0.12至0.2…  相似文献   

5.
1984年Hener等首次将5-Fu应用于新生血管性、无晶体眼性等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抗滤过泡瘢痕形成获得了成功。近几年来,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手术中辅助用药取得了很大进展。我院采用青光眼滤过中一次应用5-Fu对30例(4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0例40只眼,急性闭合型青光眼14例(1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26只眼),男12例18只眼,女18例22只眼,年龄最小38a,最大84a,术前眼压4.04~10.77kPa,视力0.1~1.0。1.2方法麻醉后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和巩膜瓣(4.5mm×4…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了台湾三军总医院2001—2004年实施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2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结果,其中急性闭角犁青光眼急性发作眼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平均随访32个月(26~42个月)。所有患者shaffer前房角分级均〈2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为药物降眼压(静脉注射高渗剂、乙酰唑胺0.25日4次,2%毛果芸香硷日4次,0.5%噻吗心安日2次,  相似文献   

7.
Wu LL  Chen W  Chen ZQ  Yin JF  Zhou H  Liu J  Su ZA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967-971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视乳头旁萎缩(peripapillary atrophy,PPA)即脉络膜和视网膜萎缩的发生频率及脉络膜血供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3例(43只眼),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7例(27只眼),正常对照组33例(33只眼)。采用海德堡视网膜血管造影仪(HRA)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PPAα带和β带的判定,观察其ICGA特点。结果PPAα带的ICGA表现为充盈正常和充盈减弱两种表现,PPAβ带的ICGA显示无脉络膜血管充盈,或仅见大脉络膜血管充盈。PPAα带的发生频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87.5%,开角型青光眼组为100,0%,对照组为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9,P=0.114)。PPAβ带的发生频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31.3%,开角型青光眼组为77.8%,对照组为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5,P=0.000)。PPAα带ICGA充盈减弱的发生频率:开角型青光眼组为66.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53.8%,对照组为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36)。结论PPAβ带脉络膜血供缺乏,其发生频率以开角型青光眼组最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次之。PPAα带的发生频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角型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PPAα带较多表现为脉络膜血管充盈减弱,推测可能是PPAβ带扩大的前兆。  相似文献   

8.
王永毅  白大勇  柴君 《眼科研究》2002,20(5):396-396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36例 49眼及其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15 9例( 2 0 2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 36例 ( 4 9眼 ) ,男 15例 ( 19眼 ) ,女 2 1例 ( 30眼 )。年龄 38~ 76岁 ,平均 6 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例 ( 39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 6眼 ) ,开角型青光眼 4例 ( 4眼 )。术后经裂隙灯检查按Speath分级标准确定浅前房度数并作相应处理。2 结果2 .1 浅前房 36例 49眼 ( 2 4 3%)。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3例(56只眼)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先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2d后再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角、视野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治疗后前房角粘连范围减小,眼压降低,视野无改变。随访18个月后30只眼(53.6%)眼压在21mmHg以下(1mmHg=0.133kPa),19只眼(33.9%)局部加用1-3种降眼压滴眼液,眼压可以控制;7只眼(12.5%,7/56)加滴2~3种降眼压药物,眼压仍高,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结论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滤过手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5年11月至1995年8月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568例,现将随访情况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68例中596眼,男245例,女32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0眼,开角型青光眼68眼。随访时间:术后1年一2年11月197眼,3年一4年11月183眼,5年以上216眼,平均4年。手术方法:常规浅层巩膜瓣下咬切深层巩膜后唇,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用5-0丝线在其顶端松紧适中缝合l-2针,部分病例不缝合(有12眼缝3针人结果:(回)眼压控制情况:5%眼中眼压控制在2.skPa(IkPa=7.SInln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22眼)。男12例(14眼),女8例(8眼)。年龄64~85岁,平均(76.80±3.1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均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患眼术前眼压范围7.8~30.013]mHg,平均(18.91±5.48)mmHg,术后平均(11.81±2.90)mmHg,t值4.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性降低。术前BCVA≤0.1者7眼,占31.80%,术后BCVA≤0.5者12眼,占54.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18眼,术后22眼周边前房深度≥1CT,虹膜平坦,周边膨隆消失。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2眼出现前房渗出.虹膜部分后粘连,1眼发生后囊破裂,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眼(11.11%)、前驱期5眼(13.89%)、急性发作期27眼(75.00%),术后随访6~12月,平均(8.15±4.23)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4~0.8者14眼(38.89%),≥1.0者19眼(52.78%)。术后随访眼压在10.48。16.48mm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3.
小梁切除后前房注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持续性浅前房,处理上有时比较困难,我们为预防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于1996年以来对10例14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加前房注气[1].作为治疗组进行观察,并随机将lop年10例伤眼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Ic例14眼,女8例12眼,男2例2眼,平均年龄对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对照组10例伤眼,女9例15眼,男1例1眼,平均年龄6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手术方法:术前1小时口服醋氮酷胺0.…  相似文献   

14.
巩膜瓣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术后早期房水过量流出易导致低眼压和浅前房,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回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22例(29眼)均为我院1996年7月~1997年1月间住院病人,男工4例(l眼),女8例(12眼),平均年龄56a。临床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服11例(l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4眼),开角型青光眼l例门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例,术后随访3~6mo,平均4.smo。1.2术前诊断和处理根据病史、体征、房角镜及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作者对万例青光眼采用巩膜分层切除的手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青光眼巩膜分层切除组对例青光眼均系我科1995年8月-1996年8月的住院病例。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47-78岁,平均58.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病史6月-14年。术前眼压405-10.65kPa(1kPa=7.5mmHg)。同一时期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42例,做为对照组进行了观察比较。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44-79岁、平均6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病史…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 YAG和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 YAG和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42例 5 1眼 ,女性 33例 ,男性 9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 6 4岁。临床前期 38眼 ,间歇期 6眼 ,发作期 3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作暗室试验。随访观察时间 3个月~ 2 4个月。常规作视力、裂隙灯、房角镜、暗室试验和视野检查。眼压控制标准为停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 .79k 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30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19例(27眼)。均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5),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尸〈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急性组。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发白内障的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晶状体厚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0例(3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根据手术前的晶状体厚度分为晶状体厚度增大组(20眼)和晶状体厚度正常组(16眼)。术后随访11—30周。结果晶状体厚度增大组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眼压平均下降(15.05±3.68)mmHg(1mmHg:0.133kPa)及(10.42±4.98)mmHg,晶状体厚度正常组则分别下降(9.88±4.60)mmHg及(7.50±4.58)mmHg。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以UBM测量晶状体厚度,可对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9.
速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136眼,其中前房延缓形成34眼,其中8眼经50%葡萄糖40ml加速尿40mg静脉推注后,前房才得以形成,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8例(8眼)中男5例,女3例。右4眼,左4眼。年龄最小46岁,最大70岁,平均58岁。急性闭角型4眼,慢性闭角型2眼,开角型2眼。青光眼术式:小梁切除术5眼,巩膜咬切术2眼,巩膜层间灼滤术1眼。方法与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3-5天的局部及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前眼压维持在2.slkPa~3.25kPa之间。术后每天进行常规裂隙灯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术后第三天形成前房与形成后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5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半年,伴眼痛及头痛,2009年8月25日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双眼瞳孔约6mm,晶状体膨胀,眼底视盘苍白,C/D约0.7,非接触眼压计测得眼压30mmHg(1mmHg=0.133kPa),视野检查患者不能配合。诊断为: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1%匹罗卡品及盐酸左布诺洛尔滴眼液点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