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输血后HCV感染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PCR检测HCV RNA载量、ELISA检测抗-HCV,分析输血后HCV感染者的年龄、原发病因、暴露年份、输血成分与输血量、潜伏期和肝功能损害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327例中的279例(85.3%)感染者HCV RNA载量≥3.0 log10拷贝/mL、中位数为5.99 log10拷贝/mL;19.7%病例为3.0~4.0 logl0拷贝/mL,69.9%为5.0~6.0 log10拷贝/mL.HCV RNA定性阳性率为81.6%(40/49),抗-HCV阳性率达99.7%(383/384),其阳性敏感度高于HCV RNA定量和定性检测(F=57.138,P=0.000;F=63.149,P=0.000).输血后HCV感染以30~60岁年龄段多见,84.4%病例暴露时间为1990年至1994年问,感染者中10%以上总病例数的疾病分别为妇产科、骨科疾病和胃肠道出血.输入全血者占80.0%,输血至临床诊断时间平均为(86.0±54.6)个月.89.0%感染者有肝功能损伤,但大多数ALT升高水平≤5×正常值上限(ULN).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以成年人居多,常伴有肝功能损伤,但ALT升高≤5×ULN;血清HCV RNA载量多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7,(1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FQ-BC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方法将92份抗-HCV阳性、3 210份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清进行HCV RT-PCR和HCV-cAg FQBCA检测。结果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血清HCV RNA和HCV-cAg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5.65%和99.94%,3 210份抗-HCV阴性血清HCV-cAg阳性2份,1份HCV RNA阳性,且HCV RNA拷贝数的上升与HCV-cAg FQ-BCA阳性检出率上升呈正相关。结论 HCV-cAg FQ-BCA检测敏感性与HCV RT-PCR类似,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等优点,较适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的血液筛检。  相似文献   

3.
近9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但抗-HCV阳性而肝生化指标(如ALT)持续正常人群血清HCV RNA的阳性率尚不知,本研究旨在查明此类人群有无HCV的持续感染。 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2、3组均为抗-HCV阳性的供血员。其中第1组59例,抗-HCV阳性(ELISA法)、ALT持续异常,其中53例经RIBA法检测抗-HCV阳性,6例可疑;第2组50例,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4.
检测血清抗-HCV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CV RNA可间接诊断HCV感染,作者采用原位 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HCV RNA和HCV的衣壳体蛋白(CP)抗原。 材料与方法:14份肝细胞标本取自血清抗-HCV(EIA检测抗-C100-3)和HCV RNA(PCR)均阳性的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静脉毒瘾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20例静脉毒瘾者血浆的HBV、HCV和HGV的标记物进行了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抗-HC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 RNA。结果 120例静脉毒瘾者中HBsAg阳性有13例(10.83%),抗-HBs阳性41例(34.71%),单项抗-HBc阳性7例(5.83%),抗-HCV阳性89例(74.17%),HGV RNA阳性28例(23.33%)。13例HBsAg阳性中9例抗-HCV阳性,3例HGV RNA阳性;7例单项抗-HBc阳性中5例抗-HCV阳性,2例HGV RNA阳性;28例HGV RNA阳性中20例抗-HCV阳性;2例HBsAg、抗-HCV、HGV RNA同时阳性。结论 静脉毒瘾者是HCV和HGV的高危感染人群;HBV,HCV和HGV三种病毒的感染之间在静脉毒瘾者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大多是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但在一些散发病例,HCV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粘膜表面传播。笔者通过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 IgA、HA、PCⅢ、ALT、Bil联合检测之结果,以探讨抗-HCV IgA检测的临床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61例HCV RNA阳性患者均系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53例,女8例,年龄12~70岁。其中急性肝炎(AH)20例,慢性(CH)33例,肝硬变(LC)8例。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1例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始终正常而血清抗-HCV阳性的患者进行了抗-HCV滴度、肝组织和血清中HCV RNA水平、病毒基因超变区的基因变异性、循环中的病毒形式和肝组织学特点的研究。抗-HCV滴度用第二代被动血凝试验测定,HCV RNA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PCR)进行半定量测定。19例(90%)抗-HCV滴度较高者(≥2)血清和肝组织中均检出HCV RNA,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极轻或轻微的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6-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医疗机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就诊者HCV核糖核酸(RNA)检测情况,为评估深圳市宝安区HCV现症感染患者情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8家公立综合性医院2016-2019年送检HCV RNA的抗-HCV阳性就诊者相关信息,利用检测者唯一性标识剔除重复检测数据条目,对HCV RNA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2019年中深圳市宝安区常住人口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果共收集调查期间首次进行HCV RNA检测的抗-HCV阳性就诊者3 671人,HCV RNA阳性1 162人,阳性率31.65%,调整率26.51%[95%可信区间(CI):26.48%~26.55%]。其中男性阳性率35.36%,调整率29.90%(95%CI:29.85%~29.95%),女性阳性率26.50%,调整率21.68%(95%CI:21.63%~21.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就诊类型和片区为抗-HCV阳性者HCV RNA阳性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男性抗-HCV阳性就诊者HCV RNA阳性的风险是女性的1.537倍。年龄每增加1岁,抗-HCV阳性就诊者HCV RNA阳性的风险增加3.1%。结论抗-HCV阳性就诊者HCV RNA阳性率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与HCV抗体(抗-HCV)滴度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抗-HCV;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436例抗-HCV阳性者的HCV RNA定量,同时检测ALT水平.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CV RNA阳性率随S/CO值的增大而增高,当S/CO值在11.965时,敏感性为80.83%,特异性为70%;HCV R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234 10,P<0.05),HCV RNA介于104~105IU/ml时ALT异常率最高,说明异常ALT水平在不同HCV RNA分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HCV RNA载量的升高,ALT异常率升高,但以中病毒载量组最明显(χ2=58.4480,P<0.05).结论 抗-HCV滴度越高,HCV RNA阳性率越高;HCV 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结果可帮助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血清采自血透前、血透后2-60月的10例肾衰患者,用ELISA检测抗HCV,用PCR法检测HCV,RNA和HCV基因型。 结果 10例患者透析前无HCV感染。透析后2-60月,3例抗HCV阳性(30%),2例HCV RNA阳性(20%),其基因型均为HCVⅡ型。10例患者中7例有输血史,其中4例(57%)HCV感染,所有抗HCV阳性和HCV RNA阳性患者均有输血史。而无输血史的3例患者未见HCV感染。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HBV感染与HCV感染无相关性。 结论 反复输血是血透患者感染HCV的高危因素,长期血液透析是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婴儿10年转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的远期预后。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3例母婴传播感染HCV婴儿的转归进行了10年的随访。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RNA,用第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临床型丙型肝炎1例,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分别持续7年和8年;亚临床型丙型肝炎3例,2例血清中抗-HCV于l2月龄阴转,1例于24月龄阴转,2例HCV RNA于24月龄阴转,1例于60月龄阴转;隐性感染9例,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均在12月龄内阴转。随访8~10年未发现抗-HCV和HCV RNA再次转阳者。结论:提示HCV母婴传播形成HCV慢性携带和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率较低,转归较好,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用聚合酶链反应查HCV RNA,对87名美国肝癌病人HCV感染进行检测。并与第一代酶联免疫法(EI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EIA查出14例抗-HCV阳性(占16%);用免疫印迹法查仅8例抗-HCV阳性,用逆转录PCR(RT-PCR)查出4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而HCV感染也是致病因素.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59%,而1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丙肝病毒(HCV)抗体的方法学性能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标记物,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样中的抗-HCV。建立抗-HCV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与常规使用的抗-HCV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同时检测20例发光值(RLU)大于14 000的抗-HCV血清阳性标本,再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每天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生产的HCV的质控血清对CLIA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该项目临界值浓度,连续6个月对HCV质控血清检测,计算S/CO值,统计分析精密度、CV;用EQA的质控物检测HCV抗体,进行标本符合率计算。结果:CLIA方法的灵敏度为0.02ng/mL,阳性符合率为100%,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75.2%,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HCV抗体CLIA检测抗-HCV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临床输血早期筛查,以排除假阳性,杜绝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易慢性化,常以自觉症状轻微,血清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为特征,目前缺少较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从1994年起用干扰素、肝炎灵和小柴胡汤联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治疗组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9~66岁,平均39.1岁。病程半年~3年。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5例,散发性丙型肝炎19例。全部病例均用ELISA方法和PCR方法检验2次,抗-HCV或HCV RNA阳性。ALT持续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合并HC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天津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及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的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HIV感染情况包括感染途径、确证时间、病程阶段,抗病毒治疗入组时CD4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抗-HCV筛查结果等信息。结果天津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共有4 170人进行过抗-HCV筛查,其中85人(2.04%)报告抗-HCV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的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的风险是≤29岁年龄组的8.32倍(95%CI:1.95~35.59)和9.45倍(95%CI:2.11~42.32);经输血和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风险是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的6.68倍(95%CI:1.78~25.02)和133.25倍(95%CI:62.67~283.32)。抗病毒治疗入组时肝功能异常的感染者更可能是HIV/HCV合并感染者(与抗病毒治疗入组时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相比OR=2.51,95%CI:1.37~4.62)。结论天津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总体抗-HCV阳性率较低。注射吸毒途径传播及肝功能异常的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重点关注是否有HCV合并感染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经血液(非静脉吸毒者)和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至9月在全国13个研究中心就诊的362例HIV/AIDS患者(静脉吸毒者除外),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计量和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5例检测血HBV和HCV的患者中,HBsAg阳性14例,占4.4%;抗-HCV阳性158例,占50.2%,抗-HCV阴性157例,占49.8%;HIV、HBV、HCV共感染2例,占0.6%.抗-HCV阳性组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比例分别占92%和4%,以血液传播为主;抗-HCV阴性组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比例分别占11%和66%,以性传播为主.抗-HCV阳性组的HIV确诊时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T和AST均高于抗-HCV阴性组.两组患者的HBV标志物表达也存在差异,其中抗-HCV阳性组中HBsAg阳性2例,占1.3%,抗-HCV阴性组中HBsAg阳性12例,占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2,P<0.01).10例HBsAg阳性者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4例阳性,抗-HCV均为阴性.57例抗-HCV阳性患者进行HCV RNA检测,阳性者占63.2%.结论 我国输血和性传播途径的HIV感染合并HBV或HCV感染,以合并HCV感染为主,并多见于经输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伤,同时也可能存在干扰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阳性的成人患者,血清抗-HCV和HCV RNA常阳性。然而,这些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进展性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及HCV感染与抗-LKM1之间的关系如何仍存在着争论。本文作者采用竞争性逆转录PCR(cRT-PCR)法测定了抗-LKM1和抗-HCV均阳性的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HCV NS4单克隆抗体(McAb)以酶标链酶亲和素生物素化二抗方法(LAB法),对77例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HCV—Ag(NS4)呈细小颗粒状位于肝细胞浆中。急慢性肝炎肝组织中HCV-Ag阳性肝细胞数较少,呈散在分布.易见于汇管区周围;慢性重症肝炎肝内HCV—Ag阳性肝细胞数较多,提示HCV可能与慢性肝炎病情加重有关。15例血清抗HCV阳性和HCV RNA阳性患者中,12例肝HCV—Ag阳性.11例血清抗-HCV阳性和HCV RNA阴性患者中,3例肝HCV—Ag阳性,提示肝HCV—Ag(NS4)的表达与血清HCV RNA水平关系较为密切。HCV可能主要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河北省某县有偿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等检测了抗-HCV、HCV核糖核酸(RNA)和抗-HIV。结果:共检测109例受HCV感染的献血员,其中ALT异常者为38.53%(42/109),抗-HCV阳性率为95.41%(104/109),HCV RNA阳性率为70.64%(77/109),抗-HIV阳性率为0(0/109)。结论:在该县有偿献血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率为0,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存在地区差异,并非所有地区HCV感染者HIV感染率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