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GERD相关症状特点与睡眠障碍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就诊于笔者医院的96例GERD患者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发放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反流性疾病调查问卷表,进行量化评分,对睡眠障碍与GERD症状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96例GERD组中睡眠障碍58例(60.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阳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75.9%)显著高于内镜阴性组(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A+B:68.2%;C+D: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睡眠障碍GERD患者反酸、胃灼痛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79.3%(46/58)、77.6%(45/58),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GERD患者(P<0.05),而有睡眠障碍GERD患者嗳气、胸骨后疼痛症状所占比例为51.7%(30/58)及39.6%(23/58),与无睡眠障碍GER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睡眠障碍GERD患者反酸、胃灼痛及RDQ总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GER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其睡眠障碍与GERD患者反酸、胃灼痛症状密切相关,治疗时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重叠消化不良常导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疗效不佳,目前尚不明确是否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拟研究GERD重叠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和精神心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以典型反酸、烧心症状就诊的GERD患者,根据有无重叠消化不良症状分为GERD组和GERD重叠消化不良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对合并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部烧灼感、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00例GERD患者中,重叠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37例(37.0%)。与GERD组患者相比,GERD重叠消化不良组患者的RDQ程度评分、GAD-7、PHQ-9、PSQ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GERD重叠消化不良患者中,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与RDQ、GAD-7、PHQ-9、PSQ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单个消化不良症状中,相关分析显示上腹痛、恶心症状与GAD-7评分呈正相关,恶心、早饱症状与PHQ-9、PSQ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恶心、早饱症状严重程度与PHQ-9、PSQI评分相关。 结论 重叠消化不良症状的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更加明显,焦虑、抑郁表现更为突出,睡眠质量更差。上腹痛、恶心、早饱可能是提示GER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的重要症状。   相似文献   

3.
刘后旭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206-2208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桐柏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GERD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反流性疾病量表(RDQ)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L)。统计并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RDQ评分、HAMA评分及PSQ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组RDQ评分、HAMA评分及PSQL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GERD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长城  石丽楠 《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58-159,163
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9月住院和门诊老年GERD患者198例(GERD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修改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CR)对两组在入院初期或初诊时完成首次评分,然后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抗抑郁等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GER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SDS和SAS-CR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计算两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GERD组患者的SDS、SAS-C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GERD组RD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DS、SAS-CR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GERD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GER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予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帕罗西汀对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NERD)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NERD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奥美拉唑治疗,黛力新组在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0 mg bid,帕罗西汀组在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20 mg qd,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周分别对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问卷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观察3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组内比较:(1)3组患者治疗后1、2周GER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帕罗西汀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与第2周相比GERD评分降低(P<0.05);(2)黛力新组及帕罗西汀组患者治疗1、2、4周后焦虑、抑郁评分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帕罗西汀组在治疗后第2、4周与治疗后第1周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睡眠指数无明显改善,仅黛力新组及帕罗西汀组在治疗4周后改善(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时GERD评分、焦虑抑郁评分黛力新组下降最显著(P<0.05),睡眠评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时黛力新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GERD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黛力新组睡眠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时帕罗西汀组GERD评分下降最显著(P<0.05),其他评分与黛力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对伴有焦虑、抑郁的NERD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但长期作用弱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黛力新+奥美拉唑联合对慢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黛力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后的症状积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为(33.58±8.01)分,对照组为(33.67±7.93)分,两组数据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8周、10周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3.49±4.08)分、(3.01±2.11)分,对照组分别为(16.03±4.61)分、(7.01±4.83)分,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为97.1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每次40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RDQ总积分,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的RDQ症状频度积分,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的RDQ症状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SQI、HAD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有效改善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患者反流症状,疗效与泮托拉唑相似,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胃食管反流病并消化不良行埃索美拉唑联合米曲菌胰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诊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并消化不良患者资料,由于医治药物不同可分成两组,接受埃索美拉唑医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埃索美拉唑联合米曲菌胰酶医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消化、饱胀等评分(2.03±0.76)分、(2.94±0.90)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评分(72.27±20.68)分、(3.38±1.24)分较对照组优,不良反应率10.00%较对照组50.00%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并消化不良行埃索美拉唑联合米曲菌胰酶医治可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而且副反应轻微,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OSAHA患者,所有患者完成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调查,根据是否伴有GERD症状将患者分为伴有GERD组和无GER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GERD症状积分、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及体质量指数(BMI);根据OSAHS的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GERD症状积分、睡眠分期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情况。结果 OSAHS患者中GERD发生率为58%。伴有GERD患者的GERD症状积分、AHI和BMI均高于无GER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OSAHS患者中,重度组OSAHS患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缺氧程度较轻度者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三组间的GERD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与GERD密切相关,对伴有病理性GERD的OSAHS患者,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抗反流药物治疗可能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伴有睡眠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前后压痛变化规律,以期客观评价针刺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脱落2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28例。针刺组针刺患者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mg,每日2次。2组均治疗8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T_3~T_(12)棘突下行压痛阈值评估。结果 58例患者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的特点。治疗后,2组RDQ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较西药组显著降低(P0.01)。2组T_4、T_5、T_6、T_7、T_8、T_(11)压痛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治疗后针刺组在T_4、T_5、T_6、T_7、T_8、T_(11)处的压痛阈值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的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特点,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睡眠障碍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并且针刺后的压痛阈值也比西药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以2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含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140例以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为治疗组,以健康受试者3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40mg/d治疗14天。收集两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睡眠问题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状态明显升高(P0.05);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症状的严重情况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状态会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症状的程度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状态会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苗国印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1):35-36,65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合并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以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收集本院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均干预8周,干预前后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改善情况,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估卒中改善情况,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估其抑郁症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6.3±1.4)分,对照组(7.5±1.1)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12.2±6.2)分、(12.5±5.7)分,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15.3±2.6)分,对照组(15.8±2.5)分,显著高于干预前(20.4±2.7)分、(21.2±3.3)分(P<0.05),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11.2±2.3)分,对照组(12.5±2.1)分,均显低于干预前(15.6±3.1)分、(15.6±3.1)分,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合并生物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GERD)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60例哮喘合并GERD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0人,观察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疗程6周.记录服药前后病人支气管哮喘评分,胃食管反流病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哮喘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病评分均显著低对照组(2.00±0.50)分vs(3.00±0.70)分,(1.50±0.70)分vs(2.00±0.80)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的治疗中,并发症较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17-118,120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40mg,口服,qd;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治疗,口服,qd。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主要指烧心、反酸以及由此并发的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2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烧心、反酸症状的改善情况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时具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经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胃镜复查食管炎的改善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38例和法莫替丁对照组30例,二组均加用莫沙必利,疗程8周,比较二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埃索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治疗GERD8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63.33%,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嫦  王勇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6):1059-1062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对锁骨骨折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84例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 结果 对照组实施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实施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分[(8.14±2.24)分]低于干预前[(14.46±3.77)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七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分[(8.14±2.24)分]低于对照组的(11.85±2.71)分(t=6.846,P<0.05);在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5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分[(36.40±6.7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7±8.94)分(t=15.239,P<0.05)。 结论 将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可以提升其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过胃镜确诊的RE患者235例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35例,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questionnaire,RDQ)调查,并在内镜下取两块黏膜组织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病理学检查(Giemsa染色)判断Hp是否感染,比较两组患者RDQ分数及Hp感染情况。结果两组人群平均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患者的RDQ为(12.8±0.5)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的RDQ为(6.1±0.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组患者的Hp(+)感染数为111(4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数为124(5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绍旦  杨明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519-2520,2523
目的 探讨和胃安神法对亚健康失眠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148例亚健康失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与试验组(75例),分别采用养心安神法与和胃安神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应用亚健康中医证候测量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量表检测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2%与9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症状总分分别为(166.84±19.75)分和(172.73±23.54)分,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总分分别为(101.27±14.06)分和(89.61±15.71)分,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降低均较显著,但试验组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分别为64.4%和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PSQI总分分别为(12.00±2.13)分和(12.47±2.68)分,治疗后两组的PSQI总分分别为(10.17±2.26)分和(8.95±1.1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的变化均较显著,但试验组PSQI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安神法对亚健康失眠治疗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亚健康失眠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震颤(ET)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门诊确诊为ET的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PD患者62例(男30例,女32例)、健康对照组60名(男28名,女32名)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健康对照组PSQI得分为(4.7±2.5)分,ET组PSQI得分为(6.0±4.0)分,PD组得分为(7.8±3.7)分,三组比较(F=9.02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ET、PD两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5分者,健康对照组23名(38.3%),ET组有34例(54.8%),PD组有40例(64.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5,P=0.014),ET、PD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6,P=0.272);ESS评分健康对照组得分为(4.4±2.5)分,ET组得分为(6.3±4.8)分,PD组得分为(8.2±4.2)分;三组比较(F=13.92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S≥10分者,健康对照组6名(10.0%),ET组有16例(25.8%),PD组有20例(32.3%),三组比较,E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47,P=0.011),ET、PD两组E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6,P=0.429).健康对照组、ET组、PD组三组PSQI各因子比较结果: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0.6±0.7)分、(0.8±0.8)分和(1.1±0.7)分,入睡时间得分为(0.6±0.7)分、(0.9±0.9)分和(1.1±1.0)分,睡眠时间得分为(0.6±0.8)分、(0.7±1.0)分和(1.0±0.9)分,睡眠效率得分为(0.6±0.8)分、(0.9±0.9)分和(1.0±1.0)分,睡眠干扰得分为(1.2±0.6)分、(1.2±0.5)分和(1.7±0.7)分,及日间功能得分为(1.2±1.0)分、(1.3±1.0)分和(2.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迸一步两两比较ET组与PD组PSQI各因子比较结果:两组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0.8±0.8)分和(1.1±0.7)分、睡眠干扰得分(1.2±0.5)分和(1.7±0.7)分、日间功能得分(1.3±1.0)分和(2.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同PD患者相似,临床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片断睡眠及日间过度思睡,ET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日间过度思睡介于健康对照组和PD患者之间,程度轻于PD患者.  相似文献   

20.
黄希 《中国现代医生》2014,(14):138-14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活检胃窦组织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监测,对监测确诊为Hp阳性的90例GERSD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NAB发生率以及夜间22 h至次日8 h内pH<4.0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 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