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品大黄中34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大黄中34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用此法测定三种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林棵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掌叶大黄R.palmatum L.和药用大黄(马蹄大黄)R.foficianle Baill.根和根茎中3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5种游离蒽醌、12种蒽甙、5种芪甙、3种苯丁酮甙、2种萘酚甙和7种鞣质化合物。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含有除蒽醌及其单糖甙外的其他成分最多;其次为掌叶大黄,但掌叶大黄含有的游离蒽醌及其单糖甙最多;药用大黄的根茎,各种成分的含量均最少。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六种蒽甙类泻下活性成分,即番泻甙A(sennoside 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大黄酸甙A、B、C、D(rheinoside A、B、C、D),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根茎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述活性成分在大黄根茎的维管组织中含量最高,在髓周部位、木栓组织、中心髓含量依次减少,根茎顶端的芽基及茎基部位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陕西陇县商品大黄中六种蒽甙的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大黄样品中六种蒽甙:番泻甙 A(Sennoside 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大黄酸甙A、B、C、D(rheinoside A、B、C、D)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测定陕西陇县商品大黄(掌叶大黄Rheum palmalumL.)一、二、三等品与水根中这六种蒽甙的含量。结果表明,商品大黄中上述成分的含量与其商品等级没有平行关系,根中的含量远较根茎中为多。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十种大黄属植物:滇边大黄、水黄、小大黄、疏枝大黄、拉萨大黄天山大黄、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以及两种待鉴定的大黄的根和根茎中番泻甙A(Sennoside A,S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R8 G)、大黄酸甙(Rheinoside)A、C、D(RA,RC,RD)等五种蒽甙的含量。该研究结果对藏医用大黄的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大黄属植物资源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1~5年不同生长年限、植株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不同部分中番泻甙A(SennosideA,S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R 8 G),大黄酸甙(Rheinoside)A(RA)、C(RC)、D(RD)等五种蒽甙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大黄随生长年限的延长,五种蒽甙类成分的总含量呈递增趋势,但第二年以后增加缓慢;(2)不同发育阶段中五种蒽甙的总量以果熟期为最高,(3)大黄的根系中五种蒽甙的总含量依下列顺序递减:主根茎→细根→主根及支根→支根茎;茎部只含少量大黄酸甙D,叶不含任何蒽甙类成分。本研究有利于确定大黄合理的采收年限和季节,以及大黄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晒干法、烘干法、熏干法和阴干法对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 L.)根茎中六种蒽甙,即番泻甙 A(sennoside 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大黄酸甙A、B、c、D(rheinoside A, B, C, 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晒干法为最好,对上述六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最小;其次为烘干法。而熏干法和阴干法使有效成分含量大大降低,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7.
大黄是闻名世界的我国特产药材。中国药典规定,供药用的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大黄属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ll.的根和根茎。由于国内外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大黄供应紧张。因此,近年来的商品中有时混有同属他种植物的根和根茎,俗称土大黄或山大黄,在部分地区和民间使用,主要来源于大黄属华北大黄Rheumfranzenbachii Miint.,河套大黄R.h-otaoense C.Y.Cheng et T.C.Kao和藏边大黄R.emodi Wall.。因此,对这些不同基源的商品大黄进行系统的研究显得  相似文献   

8.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主要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用其干燥根及根茎。大黄酸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对中药大黄中的大黄酸的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m Maxim.ex Bali.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通瘀等功能。主要产地是甘肃、青海。大黄中化学成分复杂,有蒽苷、芪苷、鞣苷等,其中蒽苷为最主要成分。本实验以蒽醌类成分为指标对大黄进行了WLD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的参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相似文献   

11.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特大黄的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的苷元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存在。结合状态的蒽苷是泻下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是致泻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2.
《开卷有益》2009,(7):37-38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和番泻甙等。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非正品大黄:藏边大黄Rheum emodiWall.(Ⅰ),华北大黄R.franzenbachii münt.(Ⅱ)和河套大黄R.hotaoense C.Y.Cheng et T.C.Kao(Ⅲ)根和根茎中3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三种大黄中水溶性蒽甙的含量为Ⅲ>Ⅱ>Ⅰ;而脂溶性游离蒽醌及其单糖甙的含量为Ⅰ>Ⅱ>Ⅲ;它们均不含苯丁酮甙类,而含有少量的鞣质类化合物,芪甙类的含量为Ⅱ>Ⅲ>Ⅰ。  相似文献   

14.
大黄的传说     
荣蔚 《开卷有益》2009,(7):36-37
大黄是常用的泻下类中,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三种大黄均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5.
大黄又名川军、将军、绵纹,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 Be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在我国药用已久,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近代医学研究可从中分离出以蒽醌衍生物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大黄酚、番泻甙、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α-儿茶素、没食子酸等15种.其它尚有双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苯基酞酮类、鞣质、荼类、色酮等共计80种化合物,及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1].近年来经过国内各科研、医疗单位的反复临床验证,本品的各种制剂(汤、粉、片、水、丸等)外用或内服,在止血,抗菌消炎止痛,改善肝、肾功能等方面均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去皮根茎及根入药,是-味疗效可靠,应用广泛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降血压、泻下利尿、保肝利胆、清除自由基等多种作用。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1]。  相似文献   

17.
大黄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成分有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等;大黄多糖;大黄鞣质:水解型和缩合型。目前,研究较广泛的是RG-鞣质。近年来,大黄的药理研究进展很快,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仅就大黄对消化系统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祛瘀、清热利湿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蒽醌及二蒽酮类衍生物、鞣质等。长期以来,生大黄及其炮制品单方或复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常取得简、便、验、速的效果。因此笔者对其急症应用与药理进行综述。1治疗便秘为大黄最传统的功效,取其泻下攻积作用,荡涤积垢。方法为生大黄粉温水送服或生大黄片泡服,重症患者用生大黄粉加开水冲泡,置温后保留灌肠。特别是胸腰椎骨折术后能使患者2~10h内排便…  相似文献   

19.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1].目前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2].  相似文献   

20.
大黄的炮制方法与其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又名黄良、将军、川军等,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故又称北大黄;药用大黄主产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又称南大黄.大黄性寒味苦,入胃、大肠、肝经,其泻下通腑、破积行瘀之功为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