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胡晋禄  汤观秀  颜萍平  雷俊 《全科护理》2021,19(11):1573-1577
目的:评价基于“照护者技能建立模型”对失能老人主要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效果。方法:将70例失能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家庭常规照护,观察组在家庭常规照护的基础上对主要家庭照护者实施每周1次、共6周基于“照护者技能建立模型”的照护技能培训。于基线时、干预第6周及干预第18周对两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家庭照护质量、照护者照护负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率达95.85%,高于对照组72.10%(P<0.05);在基线时、干预第6周及干预第18周,两组家庭照护质量、照护负担得分均不同,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质量总分及失能老人部分、照护者部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除情感性负担外,观察组照护负担总分及其余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培训可提高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率、家庭照护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者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能现状及需求。方法 2016年12月,采用滚雪球法选取长沙市某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9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使用失能老人照护知识问卷和照顾者所需知识与技能表对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平均得分为(17.87±6.9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与失能老人亲属关系不同的家庭照护者,其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照护者对照护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平均得分为(62.76±12.15)分。高中及以下人员、失能者的配偶及子女和照护的失能者Barthel指数较低者,其照护知识的需求得分较高,与其他照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照护者对照护知识技能的需求排在前5位为疾病知识、康复、用药、身体不适和预防处理褥疮知识。结论长沙市某区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能亟待加强,学习需求强烈,应对其开展照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失能老人的照护现状及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培训方式、效果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水平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市长期照护机构的老年人直接照护时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期照护机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试点城市制定受益人资格评估和待遇给付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和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估表对广州市长护险定点协议机构的48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工时测量法对老年人的直接照护时长进行测量。结果:长期照护机构老年人24 h直接照护时长为(66.04±34.87)min,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是否有医疗护理项目是长期照护机构老年人直接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长期照护机构老年人直接照护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照护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照护需求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长护险试点城市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资源消耗量建立受益人准入门槛和制定待遇支付标准,从而更加客观公平地分配长期护理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失能老人的整合性照护服务现状、需求和影响因素,为构建失能老人整合性照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失能老人整合性照护需求调查表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及2个社区照护中心的198例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目前尚未开展整合性照护服务,198例失能老人6类整合性照护服务需求均分排在前3位为基础护理(2.89±0.39)分、健康指导(2.89±0.37)分和专科医疗护理(2.88±0.4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方式、经济来源、医疗保险月自付投入、医疗费用负担超过40%、如医疗保险不报销仍需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失能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失能老人对整合性照护服务需求高,以基础护理、专科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的需求程度最高,以精神慰藉的需求程度最低。提示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社区了解失能老人的整合性照护服务实际需求,构建整合性照护服务体系,以满足失能老人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现状, 分析家庭环境和社区服务对照护需求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 为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前就已经存在失能的老年人332例及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一般资料、失能程度、家庭成员支持度、子女孝老伦理水平、家庭关系融洽程度及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22.0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运用AMOS22.0建立结构方程, 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332例失能老年人中男、女各166例。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得分(101.54 ± 16.38)分;失能程度、慢性病数量、慢性疼痛、照护者孝老伦理水平、家庭关系、社区或乡村提供照护服务可直接影响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468、0.155、-0.083、-0.350、-0.094、0.104), 慢性病数量、慢性疼痛可通过失能程度对照护需求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65、0.049), 照护者孝老伦理水平可通过失能程度和家庭关系对照护需求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值为-0.162)。结论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非正式照护对我国失能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和不断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共2 330名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我国失能老人非正式照护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接受非正式照护对其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非正式照护是我国失能老人主要的照护模式,占失能老人总人数59.55%。接受非正式照护的失能老人门诊(OR=1.344,P=0.011)及住院(OR=1.528,P<0.001)服务利用概率更高,分别提升了4.2%和9.2%~9.6%。结论 失能老人以非正式照护为主,家庭照护负担较重,亟需有效配置长期照护、医疗资源等完善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活照护技能培训中引入介护理念对失能者生活照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办老年介护培训班,对护理人员进行介护理念引导下的生活照护技能培训。应用照护行为观察评分表对26位有2年以上护理经验的学员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她们在更衣、沐浴、移动照护过程中的照护行为进行观察评分,针对护理人员照护行为的变化,分析对失能者生活照护质量的影响。结果:26位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更衣(t=-25)、沐浴(t=-26.11)、移动(t=-24.41)照护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照护动作与流程的顺畅度比较(P<0.01),照护舒适度比较:照护者(P<0.05)、被照护者(P<0.01)。结论:介护理念的引入使护理人员的生活照护行为发生了改变,减少了照护者体力消耗,提高失能者被照护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使失能者生活照护质量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为保障失智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各个国家都对长期照护保险进行了探索。本文探讨了我国推行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后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将失能失智检测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结合,构建统一的失智失能等级评估标准(避免多份评估工具叠加使用,同时增加检测类目、打破量表间的界限),对老年人的失能失智状况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将老年人的分级照护制度融入长照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照护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沈阳市皇姑区265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采用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价居家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价照护者的抑郁和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照护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265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中,40.4%存在抑郁情绪,抑郁得分(53.21±4.35)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月收入、失能老人巴塞尔指数、社会支持得分、照护年限、每日照护时间。结论沈阳市皇姑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抑郁检出率较高,且家庭经济状况、失能程度、社会支持水平、照护时限和每日照护时间5个因素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需加强医院、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的配合,给予失能老人照护者专业的照护技术支持、心理支持和帮助其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以达到有效缓解照护者的心理压力,改变不良主观感受,缓解抑郁情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虹  沈军  喻秀丽 《护理学报》2020,27(21):7-10
目的 了解352名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失能老人个性化照护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 2018年5—7月抽取重庆市渝北区、渝中区、巴南区各1家医养结合机构共352名失能老人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调查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352名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为(102.01±13.36)分,对健康指导(3.81±0.46)及基础医疗护理(3.68±0.40)需求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程度、居住方式、入住时长、费用支付方式是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处于较低程度,但对健康指导及基础医疗护理需求较高,医养结合机构照护人员应重点给予失能老人疾病相关的护理及指导,提供“以失能老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照护模式,尊重个体在被照护过程中的价值、意愿和自决权,提高失能老人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进而保持残存功能,逐步恢复自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人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老人满意度的测评,采用Kano模型分析现有长护险的服务质量属性及对失能老人的生活影响。方法对上海市虹桥社区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评估为2~6级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17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Kano模型,运行麦肯锡四象限矩阵,评估长护险的质量属性。结果比较满意度-重要度的折线图和四象限矩阵图,现有长护险的总体相对满意度较高,重要度最高的是照护次数、时间,满意度最低的是医疗保健问题照护;重要度和满意度之间差值较大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医疗保健问题、照护时间、照护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不同评级中,2~3级重要度最高的是照护次数,重要度和满意度之间差值较大的为照护时间、病后康复指导;4级重要度最高的是个人卫生服务和生病时照护;5~6级重要度最高的是帮助个人卫生服务、跌倒预防护理,4~6级重要度和满意度之间差值较大的均为医疗问题照护和照护时间。结论老年长护险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处较高水平,在整体测评中照护者一般状况、生活照护、提供生病时的照护(如卧床身体清洁等)、压疮护理以及照护次数具备基本属性,而医疗问题保健、照护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安全管理照护在不同的评级中的期望属性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天平街道居家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知识知晓情况。方法:向本街道80位居家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顾者和21位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家庭照顾者照护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居家失能老人的护理需要。结论:提高照顾者照护技能,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获益及需求。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的60岁以上的疗养者及其照护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的主题: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获益包括减轻经济压力、提高居家照护技巧、缓解老人心理失能、保障出院后回归家庭和社会、解放在职照护者的自由、提高疗养者依从性;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需求包括居家护理员培训需人性化考虑、长期护理保险宣传力度不够和建议专业医护远程诊疗协助。结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能获得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但也有改善的空间,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有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梁惠连 《全科护理》2016,(22):2357-2359
[目的]探讨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志愿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模式构建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家庭、养老院、医院抽取失能老年人150例,采用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志愿者选择意愿及志愿者服务内容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50例失能老年人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的比例为76.8%,排在前4位的志愿者服务内容是关怀访视、交通接送服务和休闲娱乐、送餐服务。患病种类数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程度是影响失能老年人选择长期照护志愿者服务意愿的因素。[结论]患多种疾病、无配偶、文化程度高的失能老年人更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希望提供服务内容主要是关怀访视、交通接送服务、休闲娱乐和送餐服务;对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志愿者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科护生姑息照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姑息照护及临终关怀知识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姑息照护知识问卷”对87名护理学院应届毕业的本科护生进行姑息照护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本科护生对于姑息照护知识了解状况欠缺,总体答题正确率为36.8%,其中姑息用药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最低。了解程度与性别、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一定相关,男性总体答题正确率为52.69%,女性为36.22%(P〈0.05);接受过培训的本科护生答题正确率为61.96%,未接受过培训为39.04%(P〈0.05)。结论应系统地向本科护生进行临终关怀及姑息照护相关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校护生参与团体照护服务对养老院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唐山市2所养老院100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的社会团体服务,观察组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50名护生对失能老人进行连续3个月的团体照护服务。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养老院居住的失能老人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失能老年人干预后SF-36评分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在校护生参与团体照护活动,为养老院失能老人进行团体照护服务,能提高居住养老院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照护知识的掌握、照护态度及能力状况,为护理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提供实证依据,为护理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照护失能老年人的150名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照护知识薄弱,91.33%的护理员对照护知识不了解或者不清楚。护理员的性别不同,在照护知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服务年限不同者职业态度和照护能力得分不同,服务年限长者得分高(P0.05);文化程度不同者态度和能力得分不同,文化程度高者得分高(P0.05);是否接受护理员专业培训与知识、态度和能力得分接受培训者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5)。结论:养老护理员总体的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照护者手卫生培训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照护者手卫生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照护者3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护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名。观察组照护者接受针对性手卫生培训,而对照组照护者接受常规医院培训,监测两组照护者手卫生培训前后洗手次数、洗手依从性、手带菌量以及对应组的医院感染率。结果培训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照护者洗手依从性评分及洗手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照护者洗手依从性评分及洗手次数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照护者洗手依从性评分及洗手次数均优于培训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照护者在手部平均带菌量及相应组医院感染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的手部平均带菌量和相应组医院感染率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照护者在手部平均带菌量和相应组医院感染率上也明显低于培训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照护者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督,可提高照护者洗手的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对于预防和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喘息服务"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生活质量和照护负担的影响。[方法]实施"喘息服务"干预前后应用一般资料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照护者负担量表等对随机抽样选取的20名失能老人及40名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处于低度水平。"喘息服务"干预后,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和心理健康3个维度得分提高(P0.05);照护者的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提高(P0.05);照护者的个人负担和责任负担得分下降(P0.05)。[结论]"喘息服务"有助于降低照护者的个人负担及责任负担,提高失能老人及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