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评价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拔管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羟考酮注射液组(均稀释成1 mg/m L)0.1 mg/kg,曲马多组1 mg/kg,观察记录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拔管时患者的呛咳程度;记录拔管后苏醒期躁动-镇静(RASS)和疼痛评分(VAS)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两组T2~T4时间点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曲马多组相比,羟考酮组在T1-T4时间点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羟考酮组呛咳控制满意度(95.0%)明显高于曲马多组(81.7%)(P0.05)。与T3(RASS=2.02±0.31,VAS=4.03±0.92)比较,曲马多组在T4~T6的RASS、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曲马多组比较,羟考酮组在T3~T6的RASS、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呛咳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好,躁动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拔管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A、B、C组分别于术前15min静脉注射0.1mg/kg、0.15mg/kg、0.2mg/kg的羟考酮,D组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4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并比较4组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即刻(T1)、拔管即刻(T2)及拔管后5(T3)、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C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B组、C组T2、T3时刻MAP、HR均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C组T2、T3、T4时刻血清E、Cor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C组术后1、2、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C组术后1、2、6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D组术后6、12h血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术后6、12、24h血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B组、C组术后6、12h血IL-6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15min静脉注射0.15mg/kg的羟考酮,可更加有效减轻拔管期应激反应,改善了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前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LC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38~60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注射:O1组羟考酮0.1mg/kg、O2组羟考酮0.15mg/kg、O3组羟考酮0.2 mg/kg(各组药物稀释至2 ml)、C组生理盐水2 ml。采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术后1、2、4、8、12、24h进行疼痛和镇静程度评分,于麻醉前、术后4、12、24h测定血清中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O1组在术后1、2h,O2组和O3组在术后1、2、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O2组和O3组在术后1、2、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O1组(P0.05)。O3组在术后1、2、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O1组、O2组和C组(P0.05);O1组和O2组术后1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术后4、12、24h四组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O1组、O2组和O3组术后4、12h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术后4、12、24hIL-10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O3组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1组、O2组和C组(P0.05)。结论 LC术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5mg/kg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维持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和产妇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年龄22~3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组(OR组)。O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皮下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O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联合皮下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术后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作为补救镇痛。比较三组产妇术后4、8、16、24、48 h的切口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24 h O组和OR组宫缩痛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O组和R组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明显大于OR组(P0.05)。O组和R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OR组(P0.05)。三组其他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用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对产妇的切口痛和宫缩痛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羟考酮在减轻宫缩痛方面作用明显,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70~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使用芬太尼2.0mg、舒芬太尼150μg和羟考酮40mg行PCIA。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术后48h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术后48h内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羟考酮使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判断是否发生POCD。结果术后48h内三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考酮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术后7dMMSE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术后7dPOCD分别有15例(37.5%)、13例(32.5%)和7例(17.5%),羟考酮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降低POCD的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妇科腔镜术后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镇痛组(K组)、氟比洛芬酯镇痛组(F组)、氯诺昔康镇痛组(L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给予酮咯酸30 mg、氟比洛芬酯50 mg、氯诺昔康16 mg.评估术后4、8、12、24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舒适度(BCS评级),于术前、术毕、术后12、24 h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术后8、12-h F、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K、C组(P<0.05),BCS明显高于K、C组(P<0.05).术毕、术后12 h F、L组IL-6明显低于K、C组(P<0.05);术后12 h F、L组IL-10明显高于K、C组(P<0.05).结论 三种NSAIDs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氯诺昔康组在镇痛效果、平衡细胞因子方面的个体差异最小,有利于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L、M组和H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0.4和0.8μg/kg。C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拔管后30 min、1、4、8、24 h 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M和H组拔管后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L组改善VAS评分的作用一直持续到拔管后8 h,而M组和H组则持续了至少24 h。C组术后使用曲马多例数明显多于L、M和H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L、M和H组(P<0.05)。结论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所导致的痛觉过敏,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预先给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2~60岁。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组(O组,25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25例),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稀释至6ml)及等容量的生理盐水。5min后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5 mg/kg(注射时间5s),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3s),罗库溴铵0.8 mg/kg。观察丙泊酚注射痛、注射芬太尼后2 min内呛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及苏醒后2 h、6 h、12 h、24 h的静态、动态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O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减轻(P0.05);呛咳发生率降低、程度减轻(P0.05);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动态NRS降低(P0.05),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1 mg/kg可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减缓因注射芬太尼所致呛咳的发生,减缓术后疼痛,且不产生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考酮不同镇痛方案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5例,年龄40~65岁,BMI 18~24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羟考酮持续背景剂量组(O1组)和羟考酮无背景剂量组(O2组)。三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行麻醉诱导。M组术后镇痛泵药物为吗啡5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O1和O2组术后镇痛泵药物为羟考酮5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到100ml,O1组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O2组无背景剂量,PCA 4ml,锁定时间5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h的NR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次数、镇痛药用量和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O1、O2组术后4、8、12h静态NRS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O1、O2组术后4、8h动态NRS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M组术后48h内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O1、O2组(P0.05);O2组术后48h内镇痛药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O1组(P0.05)。结论羟考酮较之吗啡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中可以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行无痛取卵术患者100例,年龄20~40岁,体重45~75kg,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0例。A组缓慢静脉注射羟考酮0.1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B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min后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苏醒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30min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丙泊酚用量A组为(121±18)mg,明显少于B组的(165±21)mg(P0.05)。术后VAS评分A组为(1.5±0.8)分,明显低于B组的(3.2±0.7)分(P0.05)。体动反应A组有8例(16%),明显少于B组的30例(60%)(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痛取卵术并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H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2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L+TAP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NS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后即刻(T0)、术后2h(T_1)、4h(T_2)、12h(T_3)、24h(T_4)的VAS评分、追加羟考酮的总量及次数。记录患者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_1、T_2时OL组,T_0~T_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1),T4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T_0~T_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L组(P0.01)。T_3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H组(P0.01)。OL组追加羟考酮总量和次数明显多于其它三组(P0.01)。OH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患者术后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或皮肤瘙痒。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0.5mg/kg能较好地满足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要求,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女性患者100例,年龄29~69岁,BMI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低剂量盐酸羟考酮组(OL组)和高剂量盐酸羟考酮组(OH组)。手术结束前30 min,OL组和OH组分别静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03和0.09mg/kg。术毕缝皮时停用麻醉药。疗效指标:于拔除喉罩后5min、0.5、2、4、8、12、24h行静态和动态VAS评分。记录手术后24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拔除喉罩后8和12hOH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OL组(P0.05)。两组术后镇痛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ONV、头晕、瘙痒、排尿困难、窦性心动过缓等术后不良事件和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9mg/kg盐酸羟考酮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时段应用地佐辛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ASA分级Ⅰ~Ⅱ级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6),A组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注地佐辛10 mg,B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地佐辛10 mg,分别于术后2 h、4 h、8 h、12 h、24 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同时点B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术前镇痛可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且不增加术后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患者的镇痛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削痂植皮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P组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P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和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N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 ml.检测患者麻醉前、术毕、术后6、12、24 h血浆HSP70和IL-6水平.观察患者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4、8、12、24hP组和PD组VAS评分均低于N组(P<0.05).术后6、12h P组和PD组HSP70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N组(P<0.05).术后6、12、24h P组和PD组IL-6明显降低(P<0.05),N组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P组和PD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增加烧伤患者HSP70的浓度,减少炎性因子IL-6的释放,并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及疼痛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5例普外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准备及护理,心理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记录频域分析的四项指标。记录术后2、6、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心率变异频域分析低频带(LF)、低频带与高频带的比值(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F、总频带(TP)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24h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者术前给予心理干预,可使心率变异趋于平衡,减轻焦虑,从而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两组以相同方案麻醉诱导后,S组吸入1.5%~4%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6μg/ml。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术后30 min、1、3、6、24和48 h时患者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3、24和48 h机械性痛阈值;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记录追加哌替啶的例数和恶心呕吐、寒颤、瘙痒、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30 min比较,术后3、6 h两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min、1和3 h P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24和48 h S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值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追加哌替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机械性痛阈,减轻患者在术后3 h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塞来昔布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和术后口服塞来昔布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3组(n=40):对照组(C组)、塞来昔布200 mg组(CEL1组)和塞来昔布400 mg组(CEL2组).麻醉前1 h时,CEL1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CEL1组口服塞来昔布400 mg,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当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次,间隔5~10 min,直至VAS评分<3分.返回病房后,CEL1组和CEL2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连续5 d.当VAS评分≥4分时,口服羟考酮5 mg/次,直至VAS评分<4分.记录PACU期间芬太尼的使用情况、术后6 h内、6~24 h、2~5 d羟考酮的使用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5 d时评价患者镇痛满意情况,计算镇痛满意率.于术毕、术后6、48 h时,采集肘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栓烷素B2(TXB2)的浓度,计算TXB2/6-k-PGF1α.结果 与C组比较,CEL1组和CEL2组PACU期间芬太尼使用率和术后6 h内、6~24 h羟考酮使用率降低,患者镇痛满意率升高,术后48 h时血浆PGE2浓度降低(P<0.05或0.01);CEL1组和CEL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点TXB2/6-k-PGF1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CEL1组和CEL2组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术前和术后口服塞来昔布可减轻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其机制与降低血液PGE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注射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3组分别于术毕前10 min经硬膜外腔注射5 ml生理盐水稀释的盐酸氢吗啡酮0.1、0.2、0.3 mg.记录术后3、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24 h镇痛药物追加的例数及术后副作用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C组低于A、B两组,B组低于A组(P<0.05);镇痛药追加例数C组(2例)少于A组(8例)(P<0.05);副作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盐酸氢吗啡酮用于剖宫产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0.3 mg的盐酸氢吗啡酮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自控镇痛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自控镇痛组(A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B组)、止痛针组(C组),每组30例.A组术后采用Dex+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电子镇痛泵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B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电子镇痛泵进行PCA;C组不使用PCA,在患者疼痛时由医师给予肌内注射强痛定.3组术后镇痛时间均为3d,于患者术后12 h(T1)、24 h(T2)、48 h(T3)及72 h(T4)使用VAS进行镇痛评分,使用Ramsay进行镇静评分,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TNF-α与IL-6含量,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A组与B组T1~T4 VAS评分较低、镇静评分较高(P<0.05).A组与B组在全部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全部时间点Ramsay评分较高(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静脉血浆TNF-α、IL-6浓度较低(P<0.05).B组、C组静脉血浆TNF-α、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肛门排气时间较短(P<0.05).A组、C组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Dex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不延长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是结肠癌术后较好的PCA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