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人中的广泛应用,已使乳腺癌临床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有了很大转变.但是,对于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一直缺乏较为及时、准确、有效的方法.常规的体格检查、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RI检查,包括功能性MR检查技术在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综述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进行疗效评价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我院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6例于治疗前后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声像图和超声造影表现的变化。结果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瘤体缩小,造影剂灌注区域面积减小,强度减弱,新辅助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明显好于化疗前。结论 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清楚、准确的反映肿瘤状态,直观显示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检查安全无创,有着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乳腺癌患者实施第一次新辅助化疗前及手术前后采用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乳腺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价值。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显示54例乳腺癌患者的54处乳腺癌原发灶的体积在新辅助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9,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对5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化疗后乳腺癌原发灶内超声对比剂的灌注区域(长径×横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T=6.98,P0.05)。54例乳腺癌患者的54处乳腺癌原发灶内对比剂增强强度在化疗后较新辅助化疗前明显减弱,差异具有显著性(t=16.85,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不仅能够体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安全、无创、直观地评价肿瘤内新生血管网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求进一步明确螺旋CT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评估.方法 25例初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8.9岁,全组病例化疗前行粗针穿刺明确诊断,分别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后行螺旋CT扫描,测量化疗前后肿块数目及大小、淋巴结数目及大小、肿块强化模式等.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评价乳腺癌病灶变化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90.9%.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反映出乳腺癌病灶及淋巴结化疗前后的信息,并能准确的反映乳腺癌病灶化疗前后的血流信息,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影像检查评价疗效已成为乳腺癌诊治的重要一环。就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MRI以及CT和PET/CT等影像技术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能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影像检查评价疗效已成为乳腺癌诊治的重要一环。就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MRI以及CT和PET/CT等影像技术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能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亦称初始化疗或术前化疗)最初是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目前己将该治疗扩展至肿瘤较大的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以使肿瘤降期,进而达到保乳手术治疗的目的。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断推广应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价化疗后肿瘤变化的检查方法,本文对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亦称初始化疗或术前化疗)最初是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目前已将该治疗扩展至肿瘤较大的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以使肿瘤降期,进而达到保乳手术治疗的目的。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断推广应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价化疗后肿瘤变化的检查方法,本文对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术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法,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无创、及时、准确、有效地评价化疗疗效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临床触诊、影像学测量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同时对乳腺癌生物学因子的研究也在迅速展开。现将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尹波  刘莉  邹丽萍  耿道颖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62-106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血流半定量参数在化疗前后变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TIC类型与病理学评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辅助化疗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差的特殊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目前磁共振成像是诊断TNBC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协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已逐渐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方法成为临床医生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磁共振评价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系统回顾2000年1月—2011年1月术前接受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35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态增强MRI评估化疗前后肿瘤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评估化疗后肿瘤大小。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评价CR 0例,PR 23例,SD 10例,PD 2例,疾病控制率为94.3%。术后病理评估化疗有效率为94.3%(33/35)。MRI检查示肿瘤向心型缩小15例,树枝型缩小20例,TNM临床分期中肿瘤缩小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2.82±1.02)cm和(1.14±0.67)cm,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4.3%。TAC新辅助化疗后MRI评估PR和SD与病理疗效评估的符合率分别为95.7%和90.0%,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MRI疗效评估与病理疗效评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能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的大小,可为乳腺癌手术治疗提供量化证据。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primary chemotherapy)是指开始于局部治疗之前的一种辅助化学治疗模式,是根据Fisher等学者提出乳腺癌生物学理论提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取得与术后辅助化疗相同的远期效果,可以使乳腺癌患者乳腺切除率降低,保乳率提高。其疗效的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密切相关。其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及病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针对新辅助化疗的一系列研究正在开展。早期评价乳腺癌治疗疗效能避免对新辅助化疗无效者的过度治疗,支持有效者继续治疗。多种影像学评价方法相继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在评价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且化疗前、后2周期行MRI检查的乳腺癌恶性患者,对其按病理学反应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提取患者的乳腺MRI病灶和背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疗前MRI不对称特征、正常侧动态增强特征与化疗结果显著相关(单变量逻辑回归P0.05)。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病灶表面积和正常侧动态增强特征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结果显著相关(P0.05)。结论 DCE-MRI中正常侧背景区域动态增强特征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结果显著相关,在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与治疗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针对新辅助化疗的一系列研究正在开展.早期评价乳腺癌治疗疗效能避免对新辅助化疗无效者的过度治疗,支持有效者继续治疗.多种影像学评价方法相继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和DWI检查,分析肿瘤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和肿瘤径线治疗前后变化特点。新辅助化疗后对切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ADC值平均值从(0.96±0.17)mm~2/s治疗后升高至(1.00±0.17)mm~2/s(P=0.408)。治疗前乳腺癌体积为(32.79±59.45)mm~3、治疗后体积(18.14±37.67)mm3(P=0.004)。治疗前动态增强曲线28例为3D型曲线,治疗后3D型曲线22例。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残留降低至32.69%。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联合DWI和DCEMRI可精准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动态增强MRI的价值。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年龄34~70岁,平均55.2岁;化疗前后用同一动态增强扫描方案进行乳腺MR检查(GE Signa 1.5T MRI扫描仪)。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影像评价,并与病理学检查(根据日本乳腺癌协会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对照。结果:MRI评价显示疾病稳定4例,部分反应19例,完全反应3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有效的22例全部证实属于病理反应有效,而无效的4例中也有1例属于病理反应有效;MRI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5.7%(22/23),特异度为100%(3/3),阳性预测值为100%(22/22),阴性预测值为75%(3/4)。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使用RECIST标准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MSCT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45例经穿刺活检确诊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均进行DCE-MRI及MSCT检查,对比化疗前后肿块最长直径、强化模式、腋窝淋巴结数目及大小等,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 DCE-MRI评估完全缓解(CR)者3例,部分缓解(PR)者30例,稳定(SD)者8例,进展(PD)者4例;MSCT评价CR者2例,PR者28例,SD者11例,PD者4例;DCE-MRI、MSCT评价乳腺癌化疗后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3.3%、67.7%;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82.2%。结论 DCE-MRI能够更好显示乳腺癌原发灶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变化,MSCT更准确反应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还能发现肺内隐匿的转移灶。DCE-MRI联合MSCT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X观察线钼靶乳腺摄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3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钼靶乳腺摄像病灶各主要征象的变化,比较化疗前后乳腺肿块大小、形状、钙化、病灶周围等变化,并对其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化疗后有31个病灶(占病灶总数81.60%)出现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肿块缩小、边界清晰、周围毛刺减少或消失、钙化减少或聚集;3个模糊形肿块、2个毛刺形肿块及2个钙化肿块未发生改变。结论钼靶摄像可清晰显示乳腺癌病灶及其化疗后变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