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 CT常规头颅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其中 6例在发病后进行了 MRI检查 ,3例加做了 DSA检查。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随诊、复查 CT资料。结果 :3例患者 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可显示脑梗死灶 ;6例 CT平扫未发现脑缺血灶 ,灌注成像检查可见病灶 ,随诊 MR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 :结合多层螺旋 CT平扫 ,CT灌注成像可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缺血病灶 ,以 CBF、MTT及 TP最为敏感。而且还可观察慢性脑缺血性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头颅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其中6例在发病后进行了MRI检查,3例加做了DSA检查.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随诊、复查CT资料.结果:3例患者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可显示脑梗死灶;6例CT平扫未发现脑缺血灶,灌注成像检查可见病灶,随诊MR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结合多层螺旋CT平扫,CT灌注成像可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缺血病灶,以CBF、MTT及TP最为敏感.而且还可观察慢性脑缺血性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病人行常规CT和CT灌注检查。 15例在起病后行MR检查 ,其中 3例行MRA检查。结果  5 / 18例CT平扫和灌注CT均可见梗死灶。 4 / 18例CT平扫未见缺血灶 ,灌注CT可见病灶 ,随诊MR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 3/ 18例MR证实为脑干梗死 ,CT平扫和灌注CT均未见病灶。 4 / 18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2例平扫隐约可见病灶 ,灌注CT未见病灶。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缺血病灶 ,以CBF、MTT、TP最敏感 ,对小脑、脑干的梗死以及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灌注CT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于发病后2~48h内行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灌注成像的脑血流流量(CBF)、脑血流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图像表现;全部病例3~7d后复查CT或MRI及临床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34例发病24h后来检查者CT平扫和灌注成像都能清晰显示脑梗死灶;22例发病24h内来检查者CT平扫隐约可见脑梗死灶6例,灌注成像明确显示脑梗死灶17例,有5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未见脑梗死灶。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脑梗寒的患者于发病后2-48h内行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灌注成像的脑血流流量(CBF)、脑血流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问(TTP)图像表现;全部病例3—7d后复查CT或MRI及临床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34例发病24h后来检查者CT平扫和灌注成像都能清晰显示脑梗死灶;22例发病24h内来检查者CT平扫隐约可见脑梗死灶6例,灌注成像明确显示脑梗死灶17例,有5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未见脑梗死灶。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5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均在症状发生后1~12 h内,首先行常规CT平扫,接着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有病人在首次检查后3~7 d内再行CT和临床随诊.结果首次常规CT平扫上,21例显示脑梗死灶,未发现异常病灶者29例.此29例患者经复查CT和临床随诊证实大面积脑梗死者24例,腔隙性脑梗塞3例,另2例诊断为短暂缺血性发作(TIA).CTPI检查显示脑灌注异常者48例,2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在CTPI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RO)I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改变明显,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能早期发现急性脑缺血病灶,定量分析还可区分脑梗死区和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早期溶栓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头部CT平扫,选择基底核区或感兴趣区行CT脑灌注成像,获取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F)图。结果与对侧相比CBF、CBV下降,MTF延长。对于CT平扫未见病灶的患者,可预示有无梗死灶的存在、位置及范围;对于已有梗死灶的患者可预示病灶的发展趋势。结论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超早期预示脑梗死病灶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2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对其进行了CT平扫、CT脑灌注检查和CT复查住院患者资料,并对灌注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T平扫2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17%),CT脑灌注10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83%),与对侧比较CBF、CBV下降,MTT延长。24~72hCT复查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全部出现大小不等低密度脑梗塞灶。2例对于CT平扫、CT灌注及复查均未见异常(17%)。结论常规CT平扫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限,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CT脑灌注成像技术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应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25例疑似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平扫、螺旋CT脑灌注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CT复查,观察并分析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客观评价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16.00%,21例误诊;螺旋CT脑灌注检出脑梗死21例(84.00%),与CT复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明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相较于常规CT平扫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更能适应临床诊疗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均于发病后6 h内展开CT扫描与灌注成像,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平扫30例未见明确病灶,8例为可疑脑缺血区;38例患者经CT灌注检查,发现灌注图中均有对应于临床症状的脑缺血区域。30例在头部CT复查中发现程度不同的脑梗死,脑梗死区域中rCBF、rCBV明显低于对照区域,MTT、TTP相有明显延后;缺血性暗带区rCBF明显低于对照区域,rCBV有轻度升高或正常,MTT、TTP有明显延后。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与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CT平扫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结果: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针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较为确切,且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优于采用CT平扫,值得我们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 4维血管造影(4D- CTA)及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于发病2-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P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参数图,同时获得4D- CTA图像;于发病的1-3d后行MRI检查,分析CT平扫、CTPI、4D- CTA、MRI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12例有16个缺血病灶,CTPI发现26例32个缺血病灶,MRI发现25例28个缺血病灶,4D- CTA显示有20例责任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双源CT 4D- CTA联合灌注成像能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64层螺旋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检查,并分析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与CTPI显示脑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分别为52.77%、97.22%,且CTPI显示病灶较常规CT平扫扩大,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对半暗带判定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64排螺旋CT机对21例发病6h或12h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及CTP检查,分析比较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病变区与对侧相应区域的脑灌注参数值。结果21例患者中,C平扫5例显示局部脑沟较对侧变窄、脑实质密度稍微降低等可疑早期脑梗死征象,4例有陈旧腔隙性脑梗死,11例未发现异常征象。CTP检查21例患者均发现脑灌注异常,其中5例患者发现2处异常,4例发现3处异常。CTP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达峰时间延迟。结论CTP能够早期、快速显示脑缺血的部位及程度,预测缺血半暗带;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崔勇  常红  付跃波  邹吉华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4):302-303,I000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前期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平扫、CT增强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MRI及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50例平扫中CT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灶,增强扫描均未发现新脑梗死灶,MRI发现缺血灶34个,CTA发现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及后交通动脉闭塞。CT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Ⅰ1期4例、Ⅰ2期28例、Ⅱ1期14例、Ⅱ2期4例。结论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常规CT、MRI无异常发现。CT灌注成像可超早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其影像学分期可区分低灌注的脑局部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尤其对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更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检查,评价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I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此外,另选36例无脑部疾病,神经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6患者经CT平扫,肉眼发现可疑病灶为17例,敏感度47.2%,测量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8例。经CT灌注成像检查发现3例CTP正常,最终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异常,其r CBF、r CBV、r TTP明显改变,病灶中心与病灶周边、对照侧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鉴别诊断脑梗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分辨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为临床判断梗死灶的存在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320排CT扫描,包括平扫、血管成像(CTA)、全脑灌注成像(CTP)。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相应的责任病灶。11例患者的CTA显示10例患者出现血管异常改变。11例患者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5例出现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3例出现局部脑血容积(rCBV)轻度增加。部分全脑灌注图像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脑半球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明显延长,部分CBF、CBV无变化。结论:CTP检查是目前超急性期脑梗死对急性缺血灶发现最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超急性脑梗死的"一站式"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采恒河猴静脉血制作自体白色血栓,经DSA手术导入至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分别于栓塞前后不同时间段行CT平扫及CT灌注检查,并结合其DSA栓塞结果、临床表现及大脑病理标本综合分析.结果 经DSA栓塞并造影证实猴脑一侧大脑中动脉M1分支栓塞成功;于不同时间段行CT灌注扫描,可见相应区域灌注异常,表现为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降低,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24h后CT平扫亦可见局部低密度梗死灶.结合尸检病理标本,3种检查结果具一致性.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准确判断猴局部脑缺血模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灶的形成,对临床超急性期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经济及简便的检查方法,特别对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1例缺血性疾病发作3h至23d的患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5例进行MRI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 11例患者CT平扫共检4例,CT灌注成像共检出6例,均经随访CT、MRI及DSA证实.7例表现为CBF下降;7例MTT延长;6例无TP出现;4例CBV下降.1例起病后10hCBF、CBV增加,MTT、TP无变化.1例起病后10d病灶表现为MTT、TP延长,CBV下降.结论结合常规CT及MRI、DSA扫描,CT灌注成像不仅有利于显示超急性期脑缺血病灶,而且可观察其他脑内缺血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eCT系统在脑缺血疾病中的检查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PLUS4CT扫描机和美国DDP公司XeCT系统对26例缺血性中风发作4h至2个月的患者行XeCT检查。结果:26例患者CT平扫共检出15个缺血及梗死灶,XeCT系统成像共检出30个病灶。结论:常规CT、XeCT系统结合有利于显示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病灶,可早期指导治疗并可对疗效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