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特点及随访情况。方法对绍兴市2007—2013年HIV抗体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样品的来源、复检结果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特点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结果 955份复检阳性标本经WB试验报告结果为不确定29份,占3.03%。对29份标本的人作追踪随访,完成随访16人,复检ELISA和RT结果均为阳性的8人随访后均转为阳性;复检单项阳性的8人随访后均转为阴性。29份不确定结果中共检测到6种带型,gp160(+)、p24(+)和gp160(+)p24(+)3种带型最为常见,占89.65%。结论复检结果双阳性的样品阳转率较高,应加强随访并寻求替代确认策略,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导致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 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 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 d;阴转间隔最短2 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 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陈云钰  潘超  邓陈哲  冯学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67-5668,5672
目的 对三亚市2010年HIV抗体初筛试验复检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并查找试验结果的符合情况及检测的影响因素,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 对三亚市2010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复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 73份HIV抗体复检阳性标本经确认试验结果为63份HIV-1抗体阳性(86.3%),4份HIV抗体阴性(5.5%),6份HIV抗体不确定(8.2%),且阳性的带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出现的百分率都在90%以上,其中gp160、gp120、p66、p51为100%,p55出现次数最少,仅为74.6%.在63例感染者中env条带阳性率最高,平均为99.5%;其次是pol条带,平均为98.9%;阳性率最低的是gag条带,平均为87.8%.在6份不确定标本中,gag条带阳性率最高,平均为61.1%,其中p24条带出现频率最高,占总不确定标本的83.3%;其次是pol条带,平均为27.8%;阳性率最低的是env条带,平均为16.7%.结论 HIV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必须经确认试验得出准确结果,并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消除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的结果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WB检测HIV抗体产生不确定结果的特点,WB确认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善措施。方法分析实验室2004~2008年检测的标本中WB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者的人群分布特点、产生条带特点、受检者随访复检及抗体转归情况。结果"HIV抗体不确定"者人员构成中一般人群居多,"HIV抗体不确定"者随访困难,复检率较低;WB实验存在假阳性,其中P24带占绝大多数,出现机率最大。结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与WB实验的假阳性有关,实验室应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HIV抗体不确定",并对结果进行准确解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天津市河北区HIV初筛阳性样本的检测数据及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特点,为辖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确证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7月底河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所辖全区各筛查实验室送检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样品共计189份,依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采用原有试剂双份或双孔或者2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1阴1阳的样本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证检测,并对阳性结果的带型进行分析。结果 189份初筛阳性样本经复检阳性180份,阳性率为95.24%。不同人群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份复检阳性样本进行确证试验,阳性率为92.78%(167份);不确定7份,占复检阳性的3.89%。带型分布出现全条带者58份。结论 ELISA试剂存在不可避免的假阳性,慎重对待HIV确证试验的不确定结果,提高WB条带判读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威海市HIV初筛、复检和确证结果的关系,了解全市HIV检测水平,为威海市艾滋病防治提出针对性策略。方法采用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对威海市2015~2018年各筛查实验室送检的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对复检阳性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734例筛查阳性标本中复检阳性502例,确证阳性460例,确证阴性11例,不确定31例。不同来源(医疗、疾控、采供血机构)初筛标本的复检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证阳性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6.7∶1。确证阳性标本WB各条带中gp160、gp120出现率最高均为100.00%,p55出现率最低为44.35%。不确定标本的WB带型有8种。结论 2015~2018年威海市各检测机构HIV复检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与确证试验结果的不一致性,为艾滋病检测判定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对汕头市CDC2014—2017年在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确证试验判为阴性或不确定者,从标本来源、筛查策略和检测结果及确证试验抗体带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HIV筛查试验呈阳性病例中,确证试验中未达阳性的333例,其中阴性206例,不确定127例;标本来源为无偿献血者占比最大(50.2%);对32例不确定病例随访复检后阴性23例、阳性7例、仍不确定2例;仅7.0%的阴性病例3次筛查试验全为阳性,而所有阳性病例的3次筛查试验全为阳性;92.9%的单独p24带型的不确定病例最终判为阴性;50.0%的含有gp160带型的不确定病例最终判为阳性。结论 3次筛查试验若均呈阳性,则该病例最终结果可能为阳性;带型为单独p24的不确定结果,随访复检中很可能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范炜  燕清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6,(17):3210-3212
目的 了解2015年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11份初筛阳性标本经复检,有200份待确证(200/211,94.8%),除去10份既往阳性,最终使用WB确证试验检测19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0.5%;HIV抗体阴性38份,阴性率为20.0%;HIV抗体不确定18份,占9.5%。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分别为48.5%和38.1%。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单一条带最多占44.4%。结论 筛查试验的假阳性不可避免,必须通过WB试验确认是否感染HIV;对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预测HIV感染的可能性。方法收集辽阳市2011年-2014年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出的1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带型及10例完成随访检测的确证结果,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评价。结果 1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共有10种带型,其中p24带型所占比例最高,为27.8%;其次是p24、gp160和p17、p24、p31、p66、gp160带型,为22.2%和11.1%。按照HIV的3个主要结构抗原分类,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5.6%、33.3%、11.1%。10例完成随访的样本中,其中6例最终结果为阳性,占60.0%;6例阳转者env类条带占100.0%,10例随访检测人员env类条带占60.0%,3例gag类条带和1例pol类条带不确定者经随访检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gag类蛋白和pol类蛋白的不确定反应多是非特异反应;env类不确定结果预测HIV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徐州市HIV-1/2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和确证实验。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要求,对2012-2013年徐州市辖区内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的HIV-1/2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实验(ELISA和胶体硒),复检阳性标本进行确证实验(免疫印迹法),对确证结果为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78份筛查阳性标本中复检HIV-1抗体阳性434份,复检阳性率64.01%;确证实验阳性400份,占92.17%;不确定27份,占6.22%;阴性7份,占1.61%。400份确证阳性的标本中,有397份标本酶联免疫法筛查实验中的S/CO值6,占99.25%;34份确证阴性和不确定样本中,21份S/CO值6,占61.76%。确证阳性标本中出现≥7个条带的375份,占93.75%。27例不确定者随访到16例,其中14例结果阳转,2例转阴。结论筛查实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S/CO值6的标本确证阳性的几率较高;对同时出现gp160和p24的不确定样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HIV抗体确认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比较不同实验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2005-2006年确认的42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检测、HIV病毒载量检测和HIV-1 p24抗原检测,同时进行随访,将随访前后的标本同时检测,比较免疫印迹带型的进展,判断HIV感染的真实状况,以随访的结果为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结果 (1)4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共有8种带型:p24(45.2%)、gpl60(30.9%)、gp160±p24(11.9%).(2)对23例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2例带型没有变化,判断为HIV抗体阴性;1例的带型在随访后出现显著进展,满足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随访证实,22例(95.6%)的不确定是非特异反应,只有1例是早期HIV感染.(3)对23例通过随访确定HIV感染状态的病例,条带免疫印迹检测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为阳性,22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中16例为阴性,6例仍为不确定,特异性是72.7%.HIV-1 p24抗原检测23份标本全部为阴性,1例血清学阳转标本漏检.检测7份血浆标本的病毒载量,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病毒载量为18 000 cp/ml,而6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检测结果全部低于最低检测限(<LDL).结论 条带免疫印迹试验能够鉴别大约70.0%的不确定反应,病毒载量检测也是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有效方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的随访转归及相关生物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IV抗体不确定患者随访转归、辅助诊断方法及导致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有关生物学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对笔者所在实验室2005-2009年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的269例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同时以核酸和p24抗原检测为辅助诊断,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Ⅰ型和Ⅱ型的感染状况及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在血液中的含量,并与筛查阳性但Western blotting确认阴性患者的样本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73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成功随访,其中25例在随访中抗体转阳,确认感染HIV;48例抗体转阴,排除HIV感染。对于随访期间抗体转阳的患者,当回访检测时间超过1周后,任意时间段回访检测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0%。HIV抗体不确定患者Western blotting带型主要集中在p24和gp160,抗体转阳组和抗体转阴组带型分布不同。核酸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的一致率及灵敏度均高于90.00%,且均高于p24抗原的69.09%( 38/55)和27.27%( 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一致率=6.875,x2灵敏度=18.893,P值均<0.05)。抗体转阴的HIV抗体不确定患者ANA、AFP阳性率分别为20.83%(1 0/28)、6.25% (3/48),高于筛查阳性Western blotting确认阴性的患者(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NA= 19.430,x2AFP =5.520,P值均<0.05);但两组HBV、HCV、HTLV和TP感染情况类似。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随访有利于患者的及时诊断。作为辅助诊断,核酸检测比p24抗原检测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患者体内ANA、AFP水平升高可能是致HIV抗体不确定的非特异性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Western blot (WB) criteria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 Africa exhibit an unacceptably high proportion of indeterminate results.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are urgently needed. METHODS: From 1989 to 1998, WB confirmatory tests were performed after weakly positive or discordant results of two enzyme immunoassays in a large Ugandan population. Enzyme immunoassays (EIA) on new sera taken prospectively from the same individuals one year later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status of these people. A logistic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ich set of WB bands was the most predictive of HIV status.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th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likely HIV status determined using the predictive values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bands. RESULTS: Using 1109 WB tests, the best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based on only two bands (gp160 and p31). These criteria were validated on an independent sample of 587 WB tests, giving a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90.3% and 97.0%, respectively) and few indeterminate results (2.7%). These criteria classified correctly 96.3% of the sera. CONCLUSION: Our diagnostic criteria gave far better results in our population than the existing published criteria. This suggests that new criteria could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WB interpretation in African setting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筛查(ELISA)阳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WB),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对南通市250例HIV抗体ELISA标本采用WB进行确认。结果:25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221例(88.4%)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22例(8.8%)为HIV抗体不确定,7例(2.8%)为HIV抗体阴性。阳性确认标本中,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的出现率均在90%以上,p55、p39和p17的出现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1.63%、37.56%、83.26%;不确定标本中,p24的出现率最高,为77.27%,其次是p160,为63.64%。结论:S/CO值越高,阳性确认率亦相应升高,但不能以此作为判别阳性的依据。对于不确定标本,除了加强随访外,还应积极寻求一种新的替代确认策略。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导致电化学发光法筛查假阳性且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HIV抗体WB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107例患者的带型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WB随访结果的患者47例以WB随访结果进行判断,无WB随访结果的患者60例,结合核酸(HIV-1 RNA)或HIV-1 P24抗原定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107例WB确证不确定患者共有16种带型,p24比例最高,占51.4%,其次是gp160+p24,占15.89%。env类、pol类、gag类分别占28.97%、6.54%、64.49%。在env类中,阳性患者的出现率最高,为67.74%,pol类和gag类分别为14.29%、2.90%。16例HIV抗体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筛查阳性的患者,其最终结果为阳性的发生率为93.75%。83例最终确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肿瘤患者的构成比最高,占27.71%。结论 在HIV抗体WB确证不确定的结果当中,env类提示HIV感染的作用最大;gag类大部分为非特异性反应。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阳性时提示HIV阳性的可能性较大。疾病因素与HIV抗体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确认试验不确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0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法试验(WB)不确定结果的分析,探讨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处理方法,明确个体诊断。[方法]对104例样本采取回顾性调查和部分病例前瞻性随访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样本来源、有无高危行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吸光度值与临界值的比值、条带带型特点与最终转归的相互关系。[结果]104例不确定样品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和单采浆样品,分别占46.15%(48/104)和31.73%(33/104);吸光度值与临界值的比值(S/CO值)主要集中于1~4之间,占总数的83.65%(87/104),S/CO值大于6的比例为5.77%(6/104);不确定样品的带型分布特点以p24居多,占总数的70.19%(73/104)。2例转为确定者的S/CO值均小于6,带型分别为gp160和p24。[结论]在低流行地区的低感染率人群中,不确定结果显示其感染HIV的可能性不大;对具有明确高危行为者,虽然其检测结果S/CO值小于6,带型反应也不是很强,但仍有感染的可能性,需加强随访,并可开展相应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携带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研究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用于HIV确证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河南、浙江研究对象87名的血液和尿液,分别用血检试剂和尿检试剂平行检测,按各自检定标准判定结果,统计各特异性条带出现频率.结果 87名被检者中,血检阳性41人,尿检阳性39人,符合率为97.7%.阳性血液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条带是gp160、p24、gp120,最低的是p55、p31、p17;阳性尿液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条带是gp160、gp120、sp41,最低的是p17、p55、p24.结论 HIV携带者尿液中的抗体与血液不同,灵敏度也有一定差异,通过改进尿检试剂的制备工艺,同时制定适宜的判定标准,可以使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应用于HIV-1抗体的检测确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沂市2018—2021年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HIV抗体筛查及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高效的艾滋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的实验信息数据,分析徐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52份初筛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对不确定结果者进行随访。结果 2018—2021年,新沂市的HIV抗体检测量逐年上升,初筛阳性样本中复核阳性率为68.42%(104/152)。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94份,确证阳性率为90.38%。免疫印迹带型分布中,全条带和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占比最高,均为20.21%。不确定者随访中,gp160+p24条带均转阳。结论 gp160是HIV阳性的确证必要条带,不确定带型中含有gp160条带最多,阳转率也最高,特别是gp160+p24带型,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确认实验结果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初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确认免疫印迹法(WB)对276例血清阳性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及带型分析。方法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实施。结果276例初筛试验阳性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275例H IV-1阳性,且条带出现百分率env带gp160、gp120、gp41、为100%;pol带p66、p51、p31和gag带p17、p24、p55为94%以上。结论初筛和确认试验要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143例HIV初筛阳性标本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Determine)及免疫印迹法(WB)对143例血清标本做初筛及确认试验。方法 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施行。结果 143例初筛试验阳性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141例HIV—1阳性,且条带出现百分率gp^120、p^66为100%,gp^160、gp^41、p^51、p^34、p^55为90%以上,1例HIV—1合并gp^36出现。结论 初筛结果有假阳性须经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