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肺通气技术是现代普通胸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技术,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和支气管阻塞器(AEBS)行支气管阻塞来实现.但因患者张口度,气管、支气管解剖存在变异,双腔支气管插管存在插管、定位和管理有时较为困难,不能满足所有胸科手术患者的单肺通气.我们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AEBS用于普通胸外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在开胸手术患者双腔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科手术中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双腔管(DLT)插管是否定位准确非常关键,否则术中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因其无隆突沟,插入深度不易掌握,易出现肺隔离不全或导管错位,影响单肺通气的实施。DLT定位情况的判断,近年发达国家及地区推荐常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OB),但我国多数医院因条件限制仍沿用听诊定位法,该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其主观性较大,特别是在肺隔离轻度不全时易漏诊。根据DLT置入最佳深度与身高、气道压力变化来定位DLT,其效果也不满意。本研究拟评价呼出气CO2监测判断Robertshaw导管位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Univent管和双腔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tube,DLT)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来实现。DLT在临床上使用最普遍,但DLT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而常需换管、声门暴露不佳者插管困难及没有小儿的型号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带扭力控制阻塞装置(torque control block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拟行左DLT插管单肺通气(OLV)的患者60例,年龄42~64岁,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和丙泊酚1.5~2.0 mg/kg后插入DLT,分别采用听诊法(A组)和超声成像(U组)确定导管位置,并由FOB检查并调整导管位置.结果 两组DLT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定位DLT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OB检查,A组有14例(46.7%)错位,U组仅有4例(13.3%)错位(P<0.01).结论 用超声法确定和调整DLT的位置不仅较听诊法更准确、可靠,而且无创、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胸科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时,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使用一次性聚氯乙烯导管,即Robertshaw导管。Robertshaw导管具有许多优点,但因去掉了隆突钩,故其管端易错位,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压增高、分泌物积聚及术后感染等。本研究拟评价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对Robertshaw导管进行定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核查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75例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endobron chialtube,DLT)插管者在听诊法定位后,再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ibropticbronchoscopy,FOB)窥视复核,体会到FOB在确保DLT正确定位中至关重要,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拟剖胸手术病人75例,男56例,女19例,年龄17~76岁  相似文献   

7.
多种心胸血管手术的操作需要在单肺通气下完成。通常以三种常用的肺隔离技术提供单肺通气:1)双腔支气管插管(double-lumen tube,DLT);2)支气管阻塞导管(bronchial blocker,BB);3)单腔支气管插管(endobronchial tube,E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BOD组)和双腔支气管组(DLT组),每组25例;BOD组患者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DLT组患者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拔管即刻(T4)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定位时间和一次成功率,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pH,肺萎陷质量评分(LCS),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盲插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气管导管均可完成单肺通气要求。两组在插管即刻(T2)和拔管即刻(T4)的MAP及HR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5),且DLT组MAP及HR较BOD组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10 min和30 min后两组患者Ppeak均升高,但随着时间推移,DLT组明显高于BOD组;两组患者PaO_2均降低,但DLT组明显低于BO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O_2和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D组插管置入定位时间明显短于DLT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优于DLT组,术后咽痛明显低于D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LC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盲插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效果良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插管成功率高、定位时间短、术后咽喉损伤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单肺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9.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32例,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 DLT,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S1),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第二阶段(S2),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第三阶段(S3),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置管过深)的左侧单肺通气;第四阶段(S。),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置管偏浅)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71.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50.8%,肺顺应性(Cdyn)值减少36.2%;S3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87.4%,Cdyn值减少56.8%。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1.65倍,且气道峰压超过25cm H2O.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是最常用的单肺通气工具.由DLT导致的气管、支气管破裂虽然少见,但是往往危及生命.目的 提高对DLT导致的气管、支气管破裂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内容 综述DLT导致气管、支气管破裂的原因、预防措施、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法.趋向 对于插入DLT的患者,麻醉科医师要时刻警惕气管、支气管破裂的发生,一旦诊断明确,应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做出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手术中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引导定位,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成功率96.25%(77/80),听诊定位成功率63.01%(46/73)。变动体位后经纤支镜再次检查发现DLT管端位置有移位6例,其中4例出现气道阻力增大(30 cm H2O)。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2例,均再作调整纠正。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实施纤支镜辅助可行有效定位及分析,同时对患者改变体位后导管位置变动者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2.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组(C组)和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组(R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盲插成功率、气道峰压增加率、导管移位率、需行纤支镜(FOB)再检查次数及术野暴露情况.结果 C组盲插成功率明显高于R组(P<0.05),导管移位率和需行纤支镜再检查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术野暴露情况优于R组(P<0.05).结论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方便、快捷,肓插成功率高,其效果可能优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位置异常原因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DLT定位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362例,ASAⅠ~Ⅲ级,男228例,女134例,年龄17~78岁,体重54~87kg,实施DLT插管,在听诊定位和体位改变之后分别进行纤支镜检查并调整导管位置,计算听诊定位导管位置的主观准确率和实际准确率。导管位置调整距离>0.5cm即视为位置异常而需要调整。结果 362例患者中,行左侧支气管插管247例,225例听诊认为位置准确,主观准确率为91.09%,经纤支镜检查确认准确的有173例,实际准确率为70.04%;行右侧支气管插管115例,95例听诊认为位置准确,主观准确率为82.61%,经纤支镜检查确认准确的有66例,实际准确率为57.39%。双侧听诊后主观准确率为88.40%,实际准确率为66.02%。左侧导管过深的有47例,过浅的有27例;右侧导管过深的有30例,过浅的有19例;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堵塞的有42例。侧卧位之后经纤支镜检查,左侧有23例(9.31%),右侧有15例(13.04%)导管位置移位而需要重新调整。结论 DLT过深、过浅和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堵塞是导致单肺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应用纤支镜定位可使DLT插管-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接近100%,在气管插管和改变体位之后,应常规进行纤支镜检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下手术麻醉10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时插入双腔管的情况 ,术中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VATS病人 10 0例 ,常规诱导下插入双腔管 ,用听诊法及FOB进行定位 ,观察两种情况定位的正确率 ,术中单肺通气情况 ,循环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 10 0例病人均一次插入双腔管。定位调整次数 ,听诊法平均为 2 .5次 ,FOB平均为 1.5次。左型管隔离效果明显优于右型。全组并发一过性低氧血症 9例 ,大出血及复张性肺水肿各 1例。结论 :VATS麻醉中DLT的使用和单肺通气的实施增加了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干扰。因此必须加强气道及呼吸的管理 ,完善围术期监测 ,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w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和术后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气道阻力判断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及对位正确与否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305例剖胸手术患者,静脉快速诱导后,经口腔插入Robertshaw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至遇阻力为止.如左、右单肺通气阻力均高,则在右侧单肺通气状态下,逐渐后退双腔支气管导管至气道阻力开始下降,在此导管深度继续后退1.5cm固定导管.如无病理因素,气道阻力在12~20cm H2O范围.观察左、右单肺通气时气道阻力;双肺通气后20min及单肺通气20min分别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随机对其中10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导管对位状况.结果 肺部病变患者,患肺通气气道阻力比健侧肺通气时明显增高(P<0.01);食管纵隔病变患者,左肺通气时气道阻力比右肺通气时气道阻力增高(P<0.05);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左、右侧导管开口距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及隆凸距离分别为(1.18±0.28)cm、(2.16±0.34)cm;305例患者双肺通气20min后健侧单肺通气20min后血气分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以气道阻力判断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是否正确,方法简捷、实用可行,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对麻醉科住院医师实施肺隔离技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且均需在全麻下行DLT插管实施肺隔离技术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5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可视DLT组(可视组)和普通DLT组(传统组),每组30例。招募5位麻醉科住院医师和1位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参与本次研究。5位麻醉科住院医师经副主任医师培训后,在其监督指导下应用可视DLT和传统DLT结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定位。记录麻醉科住院医师在双腔管置管过程中的目标支气管到位率以及成功定位DLT所需的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和术后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可视组的目标支气管到位率明显高于传统组(93.3%vs. 43.3%)(P0.01),且成功定位DLT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可视组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较传统组明显减少(23.3%vs. 50.0%)(P0.05)。结论与传统DLT比较,可视DLT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实施肺隔离技术的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可作为临床实施肺隔离技术优选的气道管理设备。  相似文献   

19.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是山日本麻醉学专家Ishizaki医师发明的,具有独立结构,可与普通单腔气管导管配合用于双肺隔离.临床使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进行单肺通气的报道较少.我们对56例拟行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分组使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日本大研医器株式会社)和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单肺通气麻醉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用吸引管法指导左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满意就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判断双腔管 (double lumentube,DLT)是否就位满意是胸科麻醉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设计了一个临床方法 ,试图利用与双腔管配套的吸引管 (suctioncatheter ,SC) ,观察其能否在不使用任何其他设备的情况下 ,指导左型双腔管 (left sidedDLT ,L DLT)满意就位。经纤维支气管镜 (fiberopticbronchoscope,FOB)核查 ,此方法取得了可靠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胸科手术及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成年患者 1 38例 ,男 1 0 9例 ,女 2 9例 ,年龄 1 8~ 75岁 ,其中胸科手术 1 0 8例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30例。术前胸部后前位X ray片均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