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育龄女性月经周期脉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育龄女性脉象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了解月经周期脉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育龄女性85人,观察所处月经时期的脉象,并以B超观察卵泡作为参照。结果:经后期脉象为弦;经间期脉象左右脉一弦一滑或弦滑;经前期脉象为滑;月经期脉象由滑转弦。按照各脉象出现的平均日期排序,月经周期脉象的变化规律为:滑脉(2 d)—弦脉(6.4 d)—弦滑脉(11.9 d)—滑脉(22.1 d)。结论:育龄女性的脉象随着月经周期发生着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脉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6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前冠心病可见脉象有12种,分别为:弦脉、滑脉、沉脉、迟脉、缓脉、细脉、弱脉、涩脉、数脉、结脉、代脉、促脉,治疗后以弦脉、滑脉为主,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对于判断冠心病的病性病位、指导辨证施治及推断预后转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方法 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 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 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礼勇 《陕西中医》1991,12(4):185-187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展了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及其脉图特征,研究了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冠心病脉象的分布综合多家的报道,冠心病多见弦、弦细、细弦、细、滑、沉、涩、结代、微等脉象,且多是兼见。林氏等描记45例冠心病患者的脉图,多显示弦或弦细脉图形。肖珙分析51例冠心病人两手脉搏图102幅后,发现弦脉图最多占48.04%,其次是滑脉图占21.57%,弦滑脉图占18.63%,弦细及促、涩、革代脉图各占5.88%。张氏报道,100例冠心病以沉涩(43例)、弦细(39例)脉为主,次为结代、滑数脉。张氏等研究表明:67例冠心病人细弦脉最多(67.16%),次为弦脉(17.91%),细弦滑脉(10.45%),其他脉占4.48%。梁氏测录97例冠心病人左右手寸口脉图,结果弦脉(包括兼脉)最多,左右手均在50%以上,其次是细脉,而滑脉较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由痰湿体质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脉诊作为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不同阶段提供"同病异治"的辨证依据。笔者通过3种与痰湿体质关系密切的脉象——滑脉、弦脉、涩脉,来探讨痰湿体质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及特征。滑脉多见于痰湿证的初期,是痰湿患者的常见脉象;弦脉则见于痰湿日久、阳气始衰、生发不利的病证;涩脉见于老痰、顽痰、久病精亏血少、气血郁滞、变证百出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痰浊、瘀血作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继发性病理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影响了脉管的通利、气血的盈亏,进而导致脉象在"位、数、形、势"等属性方面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象既往研究和专家共识的解析,总结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本脉象为弦脉、滑脉、涩脉,兼脉则以弦滑脉、弦涩脉为多,可因疾病的病期、痰瘀的多寡、合并疾病不同而变化,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辨识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常见脉象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III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迟脉、数脉、细脉、浮脉、滑脉、缓脉、实脉在四季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季节变化与弦脉、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脉象春弦冬沉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夏洪秋浮的理论的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对2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以及TNM分期脉象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脉象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结果:2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中,细脉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弦脉、滑脉、数脉、沉脉等。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脉象分布特征为:弦脉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中呈逐渐降低趋势,细脉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脉象中细脉、弦脉、滑脉最为多见,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推断气虚、阴虚、痰湿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早、中期以标实为主,故弦脉多见,随着病情发展,标实转为次要方面,气阴两虚更为突出,所以,晚期弦脉减少,细脉增多。弦脉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多提示邪盛或病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数脉、细脉在女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之间浮脉、沉脉、弦脉、滑脉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与脉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是生理性迟脉、缓脉、实脉的重要特点,多见于女性是生理性数脉、细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CRF)患者脉象改变特点及其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临床调查研究方法,选取CRF患者为研究观察组,设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CRF患者脉象变化以弦脉及其相兼脉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与弦脉相兼的脉象种类呈现递增;各组中脾肾气(阳)虚证组脉象多见弦脉或弦滑脉,且脉动明显力弱;肝肾阴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脉象比较,两组除均以弦脉兼细兼数多见外,肝肾阴虚型还兼涩脉;阴阳两虚型患者多表现为弦滑或弦兼数的脉象。结论:CRF患者脉象改变以弦脉及其相兼脉为主;尽管中医辨证不同,但其各证型的脉象变化复杂,这一结论将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音波血流计对弦脉和滑脉客观化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8年初开始应用超音波血流计对中医学中弦脉、滑脉及正常脉 (平脉 )进行脉象客观化检测的研究 ,共收集 78例典型的脉象图。通过脉图分析 ,特别是比较主波的宽度 ,提取出各自脉象的特征性数值。通过统计学 ( u试验 )处理 ,结果显示弦脉与滑脉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弦脉与平脉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而平脉与滑脉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209例脉图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脂肪肝患者与正常人的脉象及脉图参数的比较,初步探讨脂肪肝患者脉象特征与脉图参数的变化,以期为脂肪肝的早期干预与脉象研究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应用TD-Ⅲ中医脉象仪,观察209例脂肪肝患者与203例正常人脉象分布及脉图参数h1、h3、h4、h5、h3/h1、h5/h1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以弦脉、滑脉多见,正常人组以弦脉、平脉多见。脂肪肝患者脉图参数h1、h3、h4、h3/h1均高于正常人,而h5、h5/h1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以弦脉、滑脉多见,亦见濡脉、弦滑脉、细脉。采取定期脉象检查并进行相关干预对于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弦滑脉     
近读《中医杂志》2000年第9期傅文胜同志《脉弦滑质疑》一文,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兹不揣卑陋,草此数语,以资切磋。傅文胜同志以为弦滑脉不能同时相兼,其理由如下:(1)对脉象分辨须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以位分脉有浮沉等脉,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以势分脉有虚实洪等脉,这四个方面即为脉象的四个特点,作者认为相兼脉是具有四个不同特点的脉组合而成。并说:“而具有共同特点的脉象是不能组成相兼脉的”。并举浮沉、迟数、弦滑、虚实不能同时出现为佐证。(2)从《脉经》中对弦脉滑脉的描述:“弦  相似文献   

17.
脉搏图与心脏多种瓣膜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医脉象能否反映多种心脏瓣膜病变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在对 1 53例多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脉象图描记的基础上进行脉象分类 ,取例数较多的滑脉、弦脉、弦滑脉、涩脉 4个脉象组与多普勒超声测量的 1 0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除主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和主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两项指标外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左室射血时间、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心搏量在 4个脉象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0 1) 。结论 :中医脉象可反映多种心脏瓣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万春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3-523
近读《浙江中医杂志》 2 0 0 1年第 2期宋耀鸿同志《朱秀峰话弦滑脉》一文 ,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 ,就本人肤浅所知 ,草此数语 ,特与同道者切磋。宋耀鸿同志就朱秀峰主任医师所论述之观点归纳为 :首先从中医脉诊内容来看是不可能存在弦滑脉的。因为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的。以位分脉有浮、沉、长、短等脉 ,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 ,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 ,以势可分虚、实、洪等脉象。由于症情复杂 ,临床常多脉相见 ,此称之为相兼脉 ,亦名合脉。指出四大要素中属于相同要素中的脉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并组成相…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汉族青年脉象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汉族青年的200幅脉象图的分析后认为:健康汉族青年的脉象以滑脉、弦脉、平脉、缓脉为多。结古和西宁地区的汉族青年脉象图的主要生理参数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有一定差异。究其形成原因,主要与高海拔缺氧、寒冷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与祖国医学认为脉象可随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变化的观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从脉象要素的角度对全面诊察脉象提出要求,从理解脉理、熟能生巧、以变度脉、据病审脉等方面介绍识别脉象的方法,对常见而难识的弦、紧、滑、涩、缓5脉进行了辨析,对相兼脉与不能相兼的脉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