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岳士华  吕冰仙 《江苏医药》1994,20(8):464-464
多年来我们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现代概念及研究进展,采用抑制攻击因子、增强保护因子防止溃疡复发的方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兹将体会介绍如下。一、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出HP以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HP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尤其DU患者绝大多数可检出HP。目前认为PU的早期复发与顽固不愈与HP感染有关。HP的清除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并可降低复发率。DU壁细胞数目增加及基础高胃泌素血症是引起高酸分泌的主要原因,除高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根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观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四联除菌治疗对照疗程6周后,根据临床表现复查胃镜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活检。结果 HP的根除率达9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的缓解,溃疡的愈合,局部炎症的减轻及病情复发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四联除菌治疗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HP的根除率高,临床疗效显著,溃疡愈合后复发率低,临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记  程华敏 《中国医药》2007,2(7):447-44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98%,据报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c,HP)感染的关系十分密切。127例溃疡患者经活检病理或尿素酶检查,Hp感染95例,占75%,因此,根治Hp感染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复发的最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 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1],人们研究证实HP与许多疾病有关。尤其是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关系已经证实。消化学界已有“无HP,无溃疡”之说。经过抗HP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已明显下降。但是随着HP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简称HP)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基层医生以往大多单用H_2受体阻断剂和解痉镇痛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溃疡愈合率低,且复发率也高。其根本原因是HP的感染未能消除。作者用抗菌药黄连素片加谷维素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与单服雷尼替丁组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近期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是胃肠粘膜的局部损伤与保护之间失去了平衡。在多种损伤因素中,幽门螺旋杆菌(HP)最引人注目,为此我科使用硫酸庆大霉来结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本实验收集了1996-09~1997-04患者49例,观察硫酸庆大霉素对十H指肠球部溃疡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l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经胃境检查诊断为无合并症的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经刷片细胞学染色(复红染色);确定HP阳性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40岁。B组24…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经过H_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三次革命,十二指肠溃疡的4周愈合已不再是难题,而根除HP预防溃疡的复发成为治疗溃疡的焦点。我院通过近几年对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根除HP感染的观察,认为该疗法具有疗程短,溃疡愈合率高,HP根除率高,副反应少,价廉等优点。现将我们用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因此,成功根除HP,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笔者应用克拉霉素片(由刑台市明神制药厂生产)治疗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果著。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资料为2000~2001年我院收治,经胃镜检查和胃粘膜HP检测确诊为合并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患者在近1个月内均未接受铋剂、质子泵制剂或抗生素的治疗,均无青霉素过敏史,溃疡并发症及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患。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生活习惯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 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取胃窦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对所有消化性溃疡采用按检出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规律腹痛,另外还有食欲减退、腹胀、呕血黑便、反酸、恶心呕吐等.胃窦和胃角部位占胃溃疡患者的85%,球前壁和球大弯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83%.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59例阳性.结论 消化性溃疡好发部位是胃窦部、胃角、球前壁以及球大弯.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对于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者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0.
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硫糖铝混悬液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74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其中5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3例胃溃疡,服用硫糖铝混悬液5mL(含1.0g),饭前,qid,各4wk和6wk为一个疗程。另2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其中17例十二指肠溃疡和8例胃溃疡病人,服用硫糖铝片剂,1.0g,饭前,qid,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总显效率分别为90%和87%。对照组分别为53%和50%(P<0.05)。结论:硫糖铝混悬液对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观察A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B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溃平汤剂,比较三组患者的HP根除率、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及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HP根除率91.7%、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P根除率54.2%(P〈0.05);三组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回访中,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的复发率8.3%、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同时给予抗HP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溃疡愈合速度,而且有效预防溃疡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7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绒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一种常见病。该疾病易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和癌变等,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费用和避免发生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加中药两种治疗方法.临床上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柳利明  李俊 《云南医药》1996,17(6):436-437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近期疗效观察柳利明,李俊,胥莹,李兆福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是一个新的质子泵抑制剂,国外自1992年开始临床应用以来,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疗效。我们用该药治疗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30例,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溃疡治愈后1年复发率高达80%。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资料证明,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显著下降。本研究目的是对应用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治疗HP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与对照组(枸橼酸铋钾、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泰美尼克)与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泮托拉唑组(治疗组)41例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39例。治疗组泮托拉唑40mg,每晚口服,对照组用药为奥美拉唑20mg,每晚口服。疗程4周。停药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症状改善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90.2%和89.7%。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泮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良好的症状改善情况,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奥美拉唑相当。  相似文献   

16.
徐伟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30-2131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CAG)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及CAG的组织学炎症,以铋剂为中心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超过80%。但有症状缓解慢,不良反应多,疗程长,甲哨唑耐药菌株增多等缺点。为此,我院予兰索拉唑、阿奇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根除HP,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取措施对血清IL-17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水平变化的意义进行有效性研究与探讨。方法从医院在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100例受检者体内的血清IL-17含量进行测定(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L-17水平为(198.6±36.6)pg/mg,对照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L—17水平为(165.6±19.3)pg/mg,且观察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50例消化性溃疡患中,复合型消化性溃疡组患者有3例,其体内的IL—17水平是(211.3±41.8)pg/mg;十二指肠球溃疡组患者有20例,其体内的IL-17水平是(184.6±18.7)pg/mg,复合型消化性溃疡组,十二指肠球溃疡组的血清IL-17水平和对照组相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血清IL-17水平发生鲜明的变化,这种细胞因子参与细胞炎症的病变,其水平的升高和患者临床病症的恶化程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特点。方法:对近l0年因消化不良,上腹痛、反酸嗳气、呕血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8 000例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 812例,胃溃疡2 677例,复合性溃疡511例。患者平均年龄44.5岁,十二指肠溃疡以30~50岁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20~40岁居多。结论:溃疡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老年人溃疡的检出率偏高并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6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404例阳性,检出率63.1%,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分别检出率:77%、75%、89.4%.对2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双盲对比试验观察了甲硝唑、阿莫西林、雷尼替丁三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HP转阴率为92.8%(13/14).并对HP感染和溃疡部位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十二指肠的溃疡(39%)高于胃溃疡(36%),提示HP感染与溃疡部位有相关性.94例胃癌中84例HP阳性.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病例中有如此高的检出率,以及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良好效果,提示该菌可能与三者有病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吴俭  金国强 《江西医药》2006,41(10):778-779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溃疡占5.26%,十二指肠溃疡占92.11%,复合溃疡占2.63%,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占65.79%。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呈多样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