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等容量血液稀释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等容量血液稀释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手术前输入血浆代用品或晶体液,输入的液体量与采血量的比例为3~3.5:1,在手术失血前采自体全血400ml~800ml,在手术后期或术毕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30例患者采血及回输过程均无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无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结论 等容量血液稀释预存式自体输血可缓解血源紧张状况,避免同种异体输血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2.
吴敏华  蔡葵  容伯芬 《当代医学》2009,15(18):91-91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的恢复情况,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美容科择期手术37例,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200~300ml,并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患者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实用、安全、对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预存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减少异体输血的措施 ,介绍一种较理想的自体输血方法。方法自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月 ,对我院 6 5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预存自体输血。男 4 2例 ,女 2 3例 ,年龄 2 0岁~ 6 8岁 ,平均 5 2 .7岁。骨科手术 32例 ,胸外科手术 19例 ,普外科手术 14例。采血前、采血后第 7天检测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 (RBC)、红细胞压积 (HCT)。结果 4 2例(6 4 .6 % )完成一次采血 ,2 0例 (30 .8% )完成两次采血 ,3例 (4 .6 % )完成三次采血。预存自体血 31135ml,平均 4 79ml。 5 1例(78.5 % )患者无需异体输血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14例 (2 1.5 % )患者补充异体输血 4 4 6 6ml,平均 319ml。没有发生与预存自体输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预存自体输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 ,是解决血源紧张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备战  王书勤 《中原医刊》2006,33(22):52-53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手术50例,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分别采血200~800m l,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结果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有效,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蔡葵  容伯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22-1723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的恢复情况,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100例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200ml~1000ml,对照组50例,对照组输异体血,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前后检测血液指标,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实用、安全、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37-38,40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择60例术中输血患者的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输血(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自体及异体输血量,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血常规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异体输血(380±140)mL,5例患者出现皮疹、低热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研究组自体输血(390±180)mL,1例出现心率减低,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3 d后白细胞较术前升高,血小板较术前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且自体输血对患者血常规的影响较小,促进血常规更快恢复正常,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行勇  李乔 《广东医学》2012,33(14):2146-2148
目的观察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1例拟实施较大手术的患者,59例患者接受了术前预存式自体血、术中回收自体血作为观察组;另42例患者除未实施自体输血外,其他条件如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与观察组相似,在术中、术后输异体血,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7天血液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白细胞计数,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观察组59例患者中有44例靠自体输血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15例因术中、术后出血量多而加输异体血,共输红细胞悬液38 U。对照组42例患者术中、术后全部输异体血,共输红细胞悬液165 U。(2)观察组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除WBC(P<0.01)外,其他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Hb、H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但无失血反应;术后第7天Hb、Hct也低于手术前(P<0.01),但已大致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后PT、APTT均延长(P<0.01)、Fib和Plt计数均降低(P<0.01),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中回收血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细菌培养呈阴性。(5)两组术后第1、7天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49例外科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血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患者采血前后某些指标的变化,并与输异体血患者做对比,分析自体输血的效果.结果 49例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维持在较满意的水平(P〉0.05),与输异体血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估计术中出血量不会太大的择期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既减少了输异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节约了血液资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46例肿瘤手术中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手术中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身体状况好、需要手术输血的肿瘤患者,自体输血患者46例,其中预存式输血(PABD)40例,稀释性自体输血(AHD)6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观察输血前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变化以及输血反应.结果 自体输血前后,患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异体输血组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后血红蛋白含量高、输血后发热及皮疹较少.结论 身体状况良好的肿瘤患者手术时,自体输血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蓉  张菊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00-1601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75例脾破裂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自体血回输,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异体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电解质变化及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输入异体血(299.16±38.65)ml;对照组平均输入异体血(1050.28±72.57)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电解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仅用自体输血者无输血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在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用于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患者失血量多少,选择择期手术169例,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400~1 200ml,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HCT、RBC和H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WBC和PLT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血前后检测血液指标WBC和PLT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未使组织灌注及摄氧受到影响,没有减弱病人对手术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一直是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对同种异体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和所致不良反应认识的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异体输血产生诸多副作用并保证病人能及时手术,以自体血回输代替异体输血成为当前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输血方案.我科对60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和某些稀有血型(如RhD阴性)的患者,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手术中回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安梅  李文华  程金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48-1749
目的:观察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5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输血技术,术前均采用预存自体血,其中49例加用术中出血回收红细胞洗涤后回输,56例加用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本组173例靠自体输血顺利完成手术,12例加用异体输血.其用血量较以往同类手术明显减少,自体输血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优点及实施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民  周淑清  赵扬 《北京医学》2007,29(6):376-376
由于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出现,自体输血越来越引起输血界的重视.预存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方式之一,具有安全、经济、容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自体输血的优点及实施措施,报告如下. 1.自体输血情况回顾: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自2002年开始在临床上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年自体输血量及占用血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见表1.  相似文献   

16.
185例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85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输血技术 ,术前均采用预存自体血 ,其中 4 9例加用术中出血回收红细胞洗涤后回输 ,5 6例加用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本组 173例靠自体输血顺利完成手术 ,12例加用异体输血。其用血量较以往同类手术明显减少 ,自体输血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输血安全有效 ,节约血源 ,减少异体输血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患者心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患者心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Rh(D)阴性行心外手术患者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准备自体储血之日起嘱患者每8小时口服多糖铁150 mg,同时加强饮食营养,采血同时按采血量的3倍输注晶、胶体液体(晶、胶体液体量比例为2∶1),术前分次采集自体血400~800 ml,检查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结束,患者术中仅有2例分别输异体血浆580 ml、300 ml, 其余病例均未输注异体血.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提高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解决心外手术Rh(D)阴性患者血源不足的问题,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与异体输血的经验,以及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输血情况,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组(A组)62例,术中自体血回输组(B组)76例,未作自体输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C组)50例。结果:A组、B组术后分别有64.5%(40/62)和61.8%(47/76)无需输异体血而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明显多于C组(P〈0.05),A组、B组异体血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A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1天患者RBC、Hb、H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但无失血反应,术后1周恢复正常。电解质术前、术后无异常。术中回输血经光镜观察回收处理后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培养均呈阴性。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副反应较少的高质量输血,能使绝大多数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避免输异体血,方法简便、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输血是临床上最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但传统的异体输血方法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因而在适当条件下,以自体血回输方法代替异体输血已成为当前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输血方案。方法手术前,凡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患者.采用回收式自体采用,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结果3例Rho(D)阴性患者自体输血无一例有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的输血方法,尤其适用于稀有血型病人的抢救或手术时的用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采集自体血,并补充等量液体,然后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结束同时回输自体血。观察患者血液稀释前与手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变化及异体输血量情况。结果 3例心脏病患者术后Hb、Hct、Plt恢复良好,手术异体输血量减少。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对节约用血、减少或避免血源性传染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