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艳 《当代医学》2013,(25):62-6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L-2、IL-2R及IL-6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陕西省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治疗的73例子宫肌瘤患者,同时以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受试者血清中的IL-2、IL-2R及IL-6水平进行检查,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9.0478,P<0.01);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12.2124,P<0.01),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3.5570,P<0.01),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L-2水平降低、IL-2R及IL-6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相关,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IV感染者血清IL-1α、IL-7、IL-12和IL-15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HI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α、IL-7、IL-12和IL-15水平。结果:HIV感染者血清IL-1α、IL-7、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IL-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IV感染者血清IL-1α、IL-7、IL-12和IL-15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HIV感染者病情的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IL-2、sIL-2R、IL-6、IL-8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急性期sIL-2R、IL-6、IL-8值均明显升高(P<0.01),IL-2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急性期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sIL-2R、IL-6、IL-8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sIL-2R、IL-6、IL-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IL-2、sIL-2R、IL-6及IL-8值恢复较快,检测MPP患儿免疫功能,特别是IL-2、sIL-2R、IL-6和IL-8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对小儿哮喘不同时期IL-17、IL-33、IL-6水平变化影响。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60例儿童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小儿推拿,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IL-17、IL-33、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L-17、IL-33、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可降低小儿哮喘患儿体内IL-17、IL-33、IL-6水平,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不良症状,缓解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IL-6、IL-8、IL-18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5月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的血清IL-6、IL-8及IL-18水平。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L-6、IL-8、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清IL-6、IL-8、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清IL-6、IL-8、IL-18水平显著增加,HP能够经以炎症细胞因子IL-6、IL-8、IL-18为介导的致病环节参与消化性溃疡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34例严重创伤患者 ,动态观察伤后 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 ,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 ,内毒素、TNF α、IL 1 β分别于伤后第 2、3天达高峰 ,随后下降 ,第 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 ;IL 6、IL 8早期即有升高 ,伤后 5~ 7d升高明显 ,且有继续上升趋势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峰值水平、伤后第 5天IL 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 ,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 PTE)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IL-6、IL-8、ET-1的浓度,探讨其在肺栓塞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1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大面积栓塞8例,非大面积栓塞93例)确诊当天及溶栓或抗凝治疗后15天血清中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IL-6、IL-8、ET-1水平,并与10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③结果 PTE组患者确诊当天血清中TNF-a、IL-1、IL-6、IL-8、ET-1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大面积肺栓塞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非大面积肺栓塞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经溶栓或抗凝治疗15天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④结论 TNF-a、IL-1、IL-6、IL-8、ET-1在PT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4,IL-23在不同分期和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4和IL-23的水平。结果进展期、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发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升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水平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的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及IL-23在进展期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种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和白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和正常人血浆表达水平及其在HIV-1感染病程进展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未经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1感染者27例(HIV组);ART后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CD4>350cells/μl者22例(HIVⅠ组);ART后血浆病毒载量>1 000copies/ml, CD4<350cells/μl者31例(HIVⅡ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3种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数量,实时聚合酶链法测定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HIV-1感染者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IL-17、IL-6、IL-8表达方式和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2013年子痫前期孕妇3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正常孕妇30例设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IL-17、IL-6、IL-8,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中IL-17、IL-6、IL-8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IL-6、IL-8高于对照组、组织胎盘IL-6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7和IL-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17、IL-6、IL-8和子痫前期之间存在明显联系,是临床诊断子痫前期孕妇的重要指数,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L-8、IL-18以及IL-20的水平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入住广东省中山市大涌医院的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中IL-8、IL-18和IL-20的浓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IL-18和IL-20的含量(单位:ng/L)分别为(92.33±15.28)、(123.27±22.98)、(55.38±13.29),对照组分别为(55.17±7.88)、(44.11±9.22)、(17.9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IL-8、IL-18和IL-20的浓度变化与病变类型、累及血管的数量以及冠脉狭窄程度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IL-18以及IL-20水平变化分析可以在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熊传银 《热带医学杂志》2005,5(4):466-467,43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肾病综合症(N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40例体检健康者,30例NS发作组和28例NS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2和IL-6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结果NS发作组IL-2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NS缓解组(P<0.01),而NS缓解组IL-2及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提示IL-2及IL-6水平升高可作为NS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对芽囊原虫感染大鼠外周血IL-4、IL-10、IL-12和IL-17的影响,探讨益生菌、芽囊原虫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三者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三因素(益生菌干预、芽囊原虫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两水平(0、1)随机分为8组。取芽囊原虫包囊液103·只-1灌胃,连续5 d,建立感染模型。用盐酸克林霉素以5 000 mg·kg-1灌胃,连续5 d,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芽囊原虫感染合并菌群失调模型在感染模型建立后用盐酸克林霉素建立。建模后1 d,金双歧2 g·d-1经口饲喂,共7 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IL-12和IL-17水平。结果:益生菌干预、芽囊原虫感染对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生菌干预与芽囊原虫感染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益生菌干预、菌群失调对IL-12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干预与芽囊原虫感染,益生菌干预与菌群失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间IL-17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芽囊原虫感染增高大鼠外周血IL-4、IL-10水平,菌群失调增高IL-12水平,合并芽囊虫感染IL-12水平较之降低,益生菌干预可改善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江霞辉 《中外医疗》2014,33(1):18-19
目的探讨锌剂治疗腹泻患儿的IL-2、IL-6和IL-23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分析腹泻患儿200例和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锌剂治疗轮状病毒组)50例,治疗B组(普通治疗轮状病毒组)50例,治疗c组(锌剂治疗非轮状病毒组)50例,治疗D组(普通治疗非轮状病毒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轮状病毒感染和非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IL-2、IL-6和IL-23均高于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治疗后IL-2、IL-6和II广23均优于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同时锌剂治疗后患儿的IL-2、IL-6和IL-23均优于普通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锌剂治疗腹泻患儿的IL-2、IL-6和IL-23动态变化可以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预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IFN、IL-4、IL-12、以及IL-12P40细胞因子平衡与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20例EM患者的血及腹腔中的IFN、IL-4、IL-12及IL-12P40细胞因子,并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较,以观察上述指标在EM患者血及腹腔液中的变化.结果1.EM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12浓度分别为(66.38±12.6)pg/ml和(77.76±14.6)pg/ml,显著低于无EM对照组(84.97±13.7)pg/ml和(106.92±10.7)pg/ml(P均<0.05).2.EM患者血清中IL-12P40(35.64±10.6)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其腹腔液中含量为(79.76±12.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4±10.0)pg/ml(P<0.05),并与EM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EM组IL-4/IFN-γ比值0.328显著高于对照组(0.07).结论EM患者体内IL-12含量降低,IL-12P40含量增高,这可能与EM的发生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EM患者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IL-4细胞因子升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网络中出现Th2细胞的偏移并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败血症与IL-6、IL-8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 、白介素-8(IL- 8) 以探讨其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8 例正常新生儿,31 例患儿血清IL-6、IL- 8 水平。结果 患者入院第一天即出现IL-6、IL- 8 水平升高;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的IL- 6、IL-8 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IL-6 、IL-8 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IL-6、IL- 8 参与发病过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义明  朱亮  高斌  郭健 《中外医疗》2008,27(10):34-35
目的 应用温病名方升降散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用药前后血清IL-2、IL-4,IL-6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3例病例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SIRS综合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7d升降散.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第7天血清IL-2,IL-4、IL-6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7天血清IL-2、IL-4、IL-6水平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升降散可降低SIRS患者血清IL-2,IL-4、IL-6的水平,从促炎和抗炎两个方向对SIRS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血清IL-17、IL-25的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7、IL-2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IL-25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7、IL-25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