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历代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主要注释,指出将此语解为针对阴虚、阳虚证的治法是错误的,此"阴阳"当指人体不同部位。全句意应为:阳部之病可从阴位治,阴位之病可从阳部治。与阳病治阳、阴病治阴相对照,"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思维特点是将局部病痛放在整体关系中加以审视,重视并充分调动机体各部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缪刺法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但书中只提及了"上下异治"和"左右异治",未有明确提及"前后异治",牟洪林教授基于经典,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将缪刺法进一步发挥,提出了"前病后治,后病前治"的观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乳癖消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37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2003年11月-2005年11月,用自拟乳癖消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是因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的结构紊乱,和祖国医学"乳癖"相对应.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属"络病"范畴,因二者解剖结构一致;生理功能相同;病理机制相通;病程相符;且从现代研究规律及临床疗效看,也证实了乳腺增生病属络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针灸临床如何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突显其特色与优势,加强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实际应用,从治神合道、规避邪气、起居调摄、辨别体质以及临床治疗的不同层次,阐述了针灸"治未病"的内涵.认为针灸"治未病",既要重视针灸技术在无病预防、欲病防起、才病即治、治未盛之病等不同层次的灵活应用,也不能忽视中医学通行的养生法则.对全面发挥针灸的临床价值,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针灸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机理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情冬重夏轻,夏病冬治适用于夏重冬轻的慢性衰弱性疾病.冬重夏轻者,素体阳虚;夏重冬轻者,素体阴虚.这两类阴阳各适其偏的特殊体质,古代就存在:有的人"能春夏不能秋冬",有的人"能秋冬不能春夏"(语出<灵枢>,"能"通"耐").那么,为什么这两种体质的病人要采用"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方可以获得较佳的疗效呢?这要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防病法则谈起.  相似文献   

7.
医苑丛谈——谈“治未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之一。如何正确地识"疾"认"病"、治"疾"防"病",关键要知"机"治"疾",如此方能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精髓,发挥中医药优势服务民众。  相似文献   

8.
哈虹 《国医论坛》2012,27(5):44-45
"同病异治"一语首见于《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相对性词语,并作为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色。"同病异治"一语在《素问》中有两种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9.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王继红  柴铁劬 《陕西中医》2008,29(5):613-614
<诸病源候论>的治疗特色主要是弃方药而推崇内病外治;治疗时体现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依时而治和依时而养的学术思想;重"养"轻"治"、重"扶正"轻"祛邪",崇尚<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在病理学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类,因此也称"乳房囊性增生病"或"慢性乳囊性乳房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  相似文献   

13.
周仲瑛 《环球中医药》2011,4(2):131-132
癫痫主病之脏在心肝,而涉及脾肾,其病理特点是"痫病独主乎痰",每因火动、痰聚气逆不顺而病作.举同病异治效案二则,两案总以风痰内闭为基础,一为阴虚火炎,痰因火动,肝肾阴伤,一为土不栽木,气虚痰蕴,心脾两伤.病同证异,治亦有别,临床活化辨证,同病异治,均获较好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婉文 《新中医》2020,52(11):194-197
笔者通过整理历代医家对同病异治的认识,分析同病异治临床运用的思路,并结合对现代医学"精准治疗"的认识,强调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具有共通之处;现代医学"精准治疗"是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理论指导下的必然选择及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唐新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295-295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文献“乳中结核”、“乳癖”的范畴。顾先生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平;冲任病之本,益肾调冲任;癖由痰瘀凝,散结重化瘀;乳衄肝火盛,火旺血离经。对乳癖的论治、立法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取效较好。现将其论治乳癖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1治癖先治肝气...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是因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的结构紊乱,和祖国医学“乳癖”相对应。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属“络病”范畴,因二者解剖结构一致;生理功能相同;病理机制相通;病程相符;且从现代研究规律及临床疗效看,也证实了乳腺增生病属络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述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甚密,治疗应从肝、脾、肾与冲任入手,并需重视局部辨治。由于临床上常发生癌前疾病、癌前期病变和癌变的诊断混淆和漏诊情况,因此,乳腺增生病的类证鉴别显得特别重要。而保持良好心态,注意劳逸结合,缓解工作压力,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马嘉轶  倪诚  王济 《天津中医药》2020,37(8):841-84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与慢性病的高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国家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对老年人慢性病多病共治的健康服务提出要求。文章首先介绍当前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与老年人的体质特点,继而结合王琦院士"体质土壤学说",提出了针对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服务实施策略——"调理体质,标本兼顾,多病共治",将对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两个方面,是中医的一项重要治疗原则。对其实质的研究,有助于发扬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治异同进行分析,以正于同道。同病异治的普遍性有关同病异治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说明同病异治这一治疗原则早就存在于  相似文献   

20.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理论内涵的探讨从未停止,并形成了丰富的解读.不同读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黄帝内经》的魅力所在.随着内涵的不断丰富,临床应用也变得广泛起来.为了更好地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内涵以对阴阳学说有更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