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宏亮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83-1684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抽取辖区内的1个大型企业、1个建筑场所和1个农贸市场的农民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前223和干预后197名农民工的对比,发现通过健康教育农民工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上有明显的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8.25%提高到83.76%;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从51.57%上升至78.17%;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从47.09%上升至90.35%。结论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有效、可行的,今后要根据人群特征加强对农民工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淮南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检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为相关部门开展中学生防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淮南市3 000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淮南市中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和书籍等途径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经过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从干预前的44.1%提高到干预后的86.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取干预措施后,学生们除“是否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外其它方面态度均得到明显正向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其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得到明显正向转变,提高了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预防宣传,同时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减轻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传播效果,探索适合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0家桑拿按摩、歌舞厅场所活动的暗娼,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向调查对象传送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干预前后均采用一对一匿名调查。结果该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晓率不是很高,为70%左右;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性行为相关情况及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变化不明显。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节目的关注度都比较高,但主动性不强,电视是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最主要的途径,让她们觉得不舒服的前3个词汇为卖淫、性交易和暗娼。结论该市本次干预效果不是很理想。充分利用视频类节目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是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由于暗娼人群流动性大,要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持续性和经常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不同文化层次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同时评价建筑工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建筑工人(男)预防艾滋病调查问卷》,在武汉市随机整群抽取3个工地,评价在建筑工人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建筑工人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文化层次越高知晓率相对较高;干预后,不同文化层次建筑工人知晓率上升,差距减少。结论建筑工人人口基数较大,学历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在今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要重视该类人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西安某所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方式阶段性进行,为期6个月,共3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950份)和干预后(902份)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认知现状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概念的掌握显著增强(95.9%vs 83.0%,χ2=77.486,P<0.01),对高温消毒杀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明显提高(90.6%vs.73.6%,χ2=86.838,P<0.01),对安全套预防的知晓率明显提高(85.6%vs 58.7%,χ2=159.382,P<0.01);干预后,对艾滋病各种传播方式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均P<0.01),对不会感染艾滋病方式的知晓率也均显著提高(均P<0.01);但是,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认知和态度在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改变(χ2=1.742~2.817,均P>0.05);有60.3%的女大学生仍然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知识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获取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高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不同文化层次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同时评价建筑工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的<建筑工人(男)预防艾滋病调查问卷>,在武汉市随机整群抽取3个工地,评价在建筑工人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建筑工人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文化层次越高知晓率相对较高;干预后,不同文化层次建筑工人知晓率上升,差距减少.结论 建筑工人人口基数较大,学历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在今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要重视该类人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探索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校新生发放自制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实施半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其他设计问题干预前后知晓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网络与广播,最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获取知识。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高校应抓好每年入校新生关,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纳入教学计划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沈阳市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农民工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对农民工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多种宣传形式对农民工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相关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采取的相关行为也趋于理性,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1.6%上升到干预后的25.6%,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农民工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地改变农民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的重要、高效手段之一,应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汕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效果。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出租屋、工业区厂房宿舍暂住人口实施干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结果。结果干预后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达到76.1%,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人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技能,但干预后人群对艾滋病仍存在恐惧心理,性观念也无根本上的转变。结论对流动人口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今后要根据人群特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抽取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居民四类目标人群,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艾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于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效果评估。结果干预活动后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有大幅提高(由73.95%上升到97.2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超项目85%的丑标要求。结论(1)社区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的场所;(2)一个高能高效的工作执行网络是做好工作的组织基础;(3)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是做好工作的技术保证;(4)有效的社区组织动员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5)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多元化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8月25—8月29日在南京市雨花区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职业中专,通过构建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发放宣传册和张贴海报,举办以防治艾滋病为主题的板报比赛等方法,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的前后以自填式问卷开展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相关行为态度。结果 艾滋病防治知识全部答对干预前84人,占比10.26%,干预后323人,占比4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0,P值<0.05);各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答对率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对“青少年艾滋病传播方式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是异性性行为”正确率由34.92%提升至78.78%;干预前后,对待同性恋不支持、理解、无所谓3个态度在性别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在选择告知对象上均以告知父母最多,其次,依次为男女朋友、兄弟姐妹、好朋...  相似文献   

12.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传播.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又无有效的疫苗及能治愈的药物,因此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又因其传播广泛,流行迅速,不但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还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已转入广泛流行期,是我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性阶段[1].切断艾滋病传播的3个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及防范意识,因此加强健康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为对付近年来HIV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现状,亚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在加强艾滋病患病控制的同时,也在进行针对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2].在健康人群中进行预防AIDS、纠正危险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评估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未来行动模式[3],有助于遏制我国艾滋病流行.为此,我们制订了多种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并对其科学地进行评价.现将在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谈立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44-1946
[目的]了解职高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评价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职业中学有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某职业高中在校的855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调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职高生艾滋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30%,艾滋病态度的正确率为78.15%;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2.12%~72.54%,对艾滋病正向态度率比干预前提高3.64%~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大于1。[结论]在职业高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职业学校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办专栏、宣传展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多媒体专题健康教育片等形式对该校1 650名学生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前随机抽取422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于实施3个月后再次对所抽取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根据两次调查问卷结果对职业学校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观念态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前后比较,19项内容中,除"目前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P=0.25)、"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一定是艾滋病人"(P<0.05)外,其余17项内容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晓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该校学员艾滋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生殖健康教育对甘肃省甘南藏族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两组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改变。结果:通过综合干预,干预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避孕套的使用率(13.8%)较干预前(4.6%)明显提高(P<0.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藏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面对面的宣传是藏区妇女普遍欢迎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健康教育是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中青年女性,包括孕产妇、从事性服务者和医护人员等特殊人群,是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之一。对该人群已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具有一定效果,但尚需通过采取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大力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市区的2家大型娱乐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活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25名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关于艾滋病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7.97%提高到干预后的91.9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同时采用集中式讲座、播放宣传教育片、分发小册子等多形式,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切实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企业、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1124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被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1)。85%被调查人员对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但要取得长远效果需要建立长期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辖区120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为研究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该组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后,该组艾滋病高危人群在艾滋病的含义、传播途径、防治知识等方面较干预前有了提高,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控制艾滋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